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

作品数:14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3篇新生儿
  • 3篇吞咽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经颅磁刺激
  • 3篇磁刺激
  • 2篇低频重复经颅...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炎
  • 2篇吞咽障碍
  • 2篇气管
  • 2篇气管炎
  • 2篇疗效
  • 2篇肌电
  • 1篇电视透视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病理性...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机构

  • 14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市养志康...

作者

  • 14篇李颖
  • 5篇李哲
  • 5篇乐琳
  • 4篇郭钢花
  • 4篇关晨霞
  • 4篇王友军
  • 4篇郝道剑
  • 2篇郭君
  • 2篇孟颜
  • 1篇兰超
  • 1篇苏慈宁
  • 1篇郭信长
  • 1篇张艳
  • 1篇范家宏
  • 1篇李晓丽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色扮演联合四步教学法对提升儿科规培医师综合素质的实践探索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联合四步教学法对提升儿科规培医师综合素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儿科规培医师共5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名。对照组应用四步教学法,观察组应用角色扮演联合四步教学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教学1年后,观察组的理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教学满意度、教师的教学评价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规培医师的临床教学中,角色扮演联合四步教学法不仅能够巩固其理论知识,还能提高临床技能操作水平。
孟颜李颖张艳夏宇王友军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四步教学法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9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低频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5例。4组患者均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高频组患侧给予5Hz的rTMS,低频组健侧给予1Hz的rTMS,联合组患侧给予5Hz的rTMS后健侧给予1Hz的rTMS,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8周随访时分别采用MoCA量表筛查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患者认知功能情况,FIM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结果:治疗2周和随访8周后,高频组、低频组和联合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2个时间点3组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高频组和联合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更高(均P<0.05),且FIM总分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MoCA评分和认知功能高于低频组和高频组(均P<0.05),且潜伏期比低频组更低、波幅更高(均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比对照组更高(均P<0.05)。8周随访后,低频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和认知功能评分更高(均P<0.05);联合组潜伏期比高频组更低、波幅更高,且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低频组和高频组(均P<0.05);高频组和联合组运动功能高于治疗前,且FIM总分比治疗2周时更高(均P<0.05),2组运动、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频组和对照组FIM总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生活独立性的疗效比单一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出现早且持续效应显著。
丁巧方李哲郭钢花关晨霞乐琳郝道剑李颖范家宏梁英姿刘绵绵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
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IL-4、PCT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IL-4、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31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及血清IL-4、PCT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SpO2、PaO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IL-4、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氨溴特罗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PCT水平,优化动脉血气指标,降低患儿炎症反应。
李颖王友军郭信长
关键词:孟鲁司特氨溴特罗急性支气管炎炎症反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时机分为早期组(出生8 h内)及晚期组(出生8~12 h内),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24 h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 h血气分析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CO2)、酸碱度(pH)]、持续气道正压参数结果[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及治疗后24 h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潮气呼气峰流量(PEF)、达峰时间(TPEF)、达峰容积比(VPEF/VE)]。结果治疗后24 h,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高于晚期组(85.00%,51/60),P<0.05。两组患儿PaCO2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PaCO2、pH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早期组PaCO2低于晚期组,PaCO2、pH高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儿FiO2、PEEP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后早期组PEEP低于晚期组(P<0.05),但两组Fi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EF、VPEF/VE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RR大于晚期组,TREF小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
李颖王友军孟颜
关键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功能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其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45名,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患者各15名。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另外给予EMGBFT治疗,C组另外给予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第8周随访时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表面肌电图(sEMG)、上肢Fugl-Meyer评定法(U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sEMG、UFMA和MBI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估指标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较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上肢功能。
刘思豪李哲刘骞豪李颖郝道剑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肌电生物反馈脑卒中
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液体食物对健康老年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健康老年人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液体食物时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特征。方法100 ml水中分别加入0、1.0、2.0、3.5和5.0 g食物增稠剂,充分搅拌均匀,调配出5种黏度的液体食物(0级清水状、1级果汁状、2级豆浆状、3级蜂蜜状、4级稀土豆泥状)。选取健康老年人14例,按随机顺序依次吞咽5种黏度(0、1、2、3和4级)和3种一口量(1、5和10 ml)共15种剂量液体食物,每种液体吞咽2次,分别检测吞咽不同黏度和一口量时的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振幅及吞咽时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相同一口量为5 ml时,吞咽4级黏度食物的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振幅[(12.91±1.40)μV]和时程[(2352.86±141.10)ms]显著高于吞咽0~2级黏度食物的振幅[(10.91±1.61)、(10.99±1.55)、(11.43±1.33)μV]和0~3级黏度食物的吞咽时程[(2180.00±140.49)、(2209.29±148.56)、(2177.14±108.80)、(2206.43±133.51)m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同一口量为10 ml时,吞咽4级黏度食物的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振幅[(14.23±2.11)μV]和时程[(2514.28±263.92)ms]显著高于吞咽0~3级黏度食物的振幅[(11.01±2.38)、(11.72±1.54)、(11.57±1.62)和(12.29±1.92)μV]和时程[(2225.71±196.18)、(2215.00±169.38)、(2198.57±155.46)和(2275.00±144.10)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吞咽0~3级同黏度食物时,随着一口量的增加,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振幅和时程变化不明显(P>0.05);④吞咽4级同黏度食物时,随着一口量的增加,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振幅和时程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健康老年人吞咽黏度较小的液体食物时,一口量的大小对舌骨上肌群的影响不大,而液体食物黏度较大时,一口量的变化对舌骨上肌群的影响较大。
李晓丽郭君李颖郝道剑乐琳
关键词:吞咽表面肌电图老年人
卡介苗素免疫干预对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卡介苗素免疫干预对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卡介苗素治疗,比较两组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水平,喘息发作次数,喘息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IL-1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喘息次数较对照组少,喘息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素免疫干预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能预防哮喘的发作和进展,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李颖
关键词:卡介苗素新生儿毛细支气管炎
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比较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血清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IL、PCT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CT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相当,但间歇性蓝光照射降低血清PCT、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优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
李颖
关键词:蓝光照射持续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炎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观察选取82 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把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
李颖
关键词:红霉素阿奇霉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吞咽障碍患者特征性表现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的对应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观察所见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120例吞咽障碍患者,分别对其进行1ml液态,10ml液态,10m1糊状,1/4块固体食物(包钡蛋糕食10cm^3)4种食物质地的测试,完成临床评定和VFSS,总结吞咽障碍患者特征性表现与VFSS观察所见障碍点对应关系。结果评定吞咽功能所选择的食物应为10ml液体或10cm^3固体,120例患者共进行460次吞咽,在口腔期和咽期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所见r值在0.645—0.804,P〈0.01,呈显著相关性。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特征性表现与VFSS有着一定的对应规律,此规律能更简捷、准确、安全地判断患者吞咽障碍的产生原因。
郭钢花李哲关晨霞乐琳李颖郭君
关键词:吞咽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