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铁岩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心室
  • 4篇心室辅助
  • 4篇心室辅助装置
  • 4篇辅助装置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心肌
  • 3篇脂肪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心肌细胞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脂肪肝
  • 2篇外循环

机构

  • 14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李铁岩
  • 8篇刘中民
  • 8篇范慧敏
  • 5篇叶亮
  • 4篇张治国
  • 3篇卢蓉
  • 2篇忻元峰
  • 2篇洪暄
  • 2篇佘会元
  • 2篇曹浩
  • 2篇丁婷
  • 2篇周莹
  • 1篇刘妍芳
  • 1篇孙梅
  • 1篇郭建华
  • 1篇邹琳
  • 1篇周晓慧
  • 1篇赵中辛
  • 1篇华一飞
  • 1篇马敬

传媒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肝脏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缺血性心肌病,特别是发生心肌梗死后,需心肌组织再生治疗,补充心肌细胞的缺失、刺激剩余的心肌细胞或者给其提供一个生长环境.心肌细胞再生治疗有3个目标:心肌的再生、创造一个有功能的心室网络和重建心室固有的几何形状.心肌再生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在受损心肌处植入干细胞,但目前低植活率是干细胞治疗的最大问题[1-2].
李铁岩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干细胞治疗脂肪心肌细胞心肌组织生长环境
GH/IGF1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GH/IGF1)轴对肝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1 nmol的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细胞HL-7702(L02)复制NAFLD细胞模型,检测模型中生长激素受体(GH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再将NAFLD细胞模型设为未加药组、25 ng/ml rhGH组、250 ng/ml rhGH组、50 ng/ml rh IGF1组及500 ng/ml rhIGF1组,分别检测各组用药24 h后脂肪酸合成酶(FASN)、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的m RNA表达,以及GHR、IGF1、IGFBP3 m RNA水平;同时检测24、48和72 h时模型三酰甘油(TAG)的变化。正常细胞作为各组的对照组(L02组)。结果FFA诱导NAFLD模型24 h后,各组细胞中GHR、IGFBP3 m RNA表达与L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HR m RNA表达高于L02组,IGFBP3 m RNA表达低于L02组,但IGF1 m RNA表达与L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诱导48 h时IGF1、IGFBP3蛋白水平与L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F1、IGFBP3蛋白水平均低于L02组。正常肝细胞与NAFLD细胞在25 ng/ml rhGH、250 ng/ml rhGH、50 ng/ml rhIGF1及500 ng/ml rhIGF1 4种干预24 h后,细胞内TAG含量与未加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AG含量均高于未加药组;但72 h后细胞内TAG含量低于未加药组(P <0.05)。干预24 h时NAFLD细胞的PPAR-γm RNA与未加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PAR-γm RNA水平低于未加药组;NAFLD细胞中4种干预后GHR、IGF1、IGFBP3 m RNA表达与未加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HR、IGF1、IGFBP3 mRNA表达高于未加药组,但NAFLD细胞组GHR、IGF1、IGFBP3 mRNA表达低于L02组(P <0.05)。结论 NAFLD中GH/IGF1轴表达抑制;GH/IGF1轴参与调控肝内TAG代谢,并通过抑制PPAR-γ参与调控NAFLD中脂代谢;GH/IGF1轴与FFA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
邹琳李铁岩钱丽娟童学科费悦徐霞红佘会元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脂肪代谢
利用MRI Tagging分析β受体阻滞剂对左室心肌运动的影响
2017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左室心肌运动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3名志愿者注射不同剂量的短效β受体阻滞剂Esmolol,每个注射剂量起效4 min后利用MRI Tagging对左室心肌圆周向收缩运动、放射向收缩运动及长轴收缩运动进行磁化标记追踪,对获得的心肌运动结果进行心肌最大收缩程度、达到最大收缩时间、收缩速度及心肌做功分析.结果 注射小剂量Esmolol(5~25 μg·kg-1·min^-1)时,心肌运动程度增加,所需时间缩短,心肌做功增加;而当剂量增加至50~150 μg·kg-1·min^-1时,心肌运动明显较未用药时减弱,可以看到β受体阻滞剂Esmolol的负性肌力作用开始显现.结论 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大剂量相比,更易对心肌运动产生正性肌力作用,这可能与不同种类心肌细胞表面β受体分布差异有关.
周莹邹琳李铁岩费青青张月瑜吴晶嘉丁婷戚晨雯李腾腾
关键词:心肌细胞Β受体阻滞剂
心室辅助装置的发展与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当传统的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心脏移植又面临供体缺乏,术后排斥反应等困难的时候,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VAD是应用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功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临床应用以来,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应用,VAD的应用已从心血管手术后复苏、心脏移植过渡或替代,拓展至心肌功能的恢复乃至心力衰竭的永久性治疗。未来随着VAD发展的小型化、高功效、低噪音、低耗能、并发症少、无线能量传输和便于植入等特点,终将成为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对VAD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李铁岩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心室辅助心室辅助装置
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和无创评价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成功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并使用心脏超声进行无创心功能评价。方法C57BL/6雄性小鼠20只,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接小动物呼吸机,采用左侧第4肋间手术径路进入左胸腔,在手术显微镜下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前1 d和术后4周使用小动物心脏超声评价左室收缩末直径、舒张末直径、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术后4周超声检查完成后处死小鼠,取心脏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小鼠心梗模型建立过程中死亡率10%(2/20),建模术后4周内死亡率10%(2/20),使用超声检查评价,建模成功率为75%(15/20)。建模后小鼠心功能明显下降,心室明显扩大,病理切片可见大量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结论采用结扎冠脉前降支可以成功建立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可用无创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价。
尉新华范慧敏李铁岩曹浩周晓慧刘中民
关键词: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冠脉结扎超声心动图小鼠
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建立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体质量120-180 kg小公牛7只,常规全麻后左侧第4肋间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体外循环辅助下诱颤后,植入自主研发的国产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DIVAD,domestic-made implantable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DIVAD机械性能参数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泵尺寸29.5mm×72 mm,重量158 g,体外转速可达9000 r/min,流量可达8 L/min,整合流量计,并可通过体外控制器监测控制。DIVAD连接左室及降主动脉,转速3500-8000 r/min左右,行左室辅助。术后撤除体外循环,持续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及DIVAD运转情况。肝素静滴维持ACT在正常值1.5-2倍之间。结果7只小牛术后全部复跳,均能成功撤离体外循环辅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93 h,最短存活时间0.5 h,平均存活时间20.28 h。结论小牛可以作为DIVAD研究的合适动物模型,其围手术期处理有相应特点,小牛DIVAD实验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研究改进DIVAD有重要作用。
叶亮范慧敏卢蓉李铁岩张治国洪暄刘中民
自制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的体外溶血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通过体外溶血实验评估自制可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NIVAD)的溶血情况。方法取新鲜牛血2000ml,3.8%枸橼酸钠1:9抗凝,调节阻尼阀及血泵转速使泵的输出为:流量为4L/min左右,流出道压力13.3kPa左右。转泵前、后0.5、1、1.5、2、2.5、3、3.5、4h时取血样样本,测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ree hemoglobin,FH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同时留静置的血液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HB增高,NIVAD泵体的标准溶血指数NIH值为(0.064965±0.014846)mg/L。结论 NIVAD血泵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剪切力对红细胞有一定程度破坏,但标准溶血指数与同类泵体相比有一定优势,在允许范围内。
李铁岩叶亮张治国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心室辅助装置溶血实验
搏动型心室辅助装置大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可用于搏动型心室辅助装置动物实验的大动物模型。方法选取实验动物小尾寒羊3只,麻醉后建立动静脉通路,左侧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诱颤,心尖部打孔缝合心尖插管,降主动脉缝合主动脉插管,连接DPVAD,启动驱动器,观察血泵运转情况和实验动物情况。结果血泵运转良好,血泵随驱动器正压负压驱动血液单向流动。同时动物左心室负荷减轻,动脉血压升高。结论建立搏动型心室辅助装置的大动物模型对于进行国产化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叶亮李铁岩曹浩张治国卢蓉丁海燕范慧敏
关键词:心室辅助装置动物模型
中西医结合改善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高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酰胺(Gln)组和中西联合组,Gln组在术日CPB开始后和术后2天内分别静脉给予Gln0.4g/kg。联合组在Gln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分型,于术前及术后给与不同中药制剂。术前及术后即刻、1天和2天检测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仪,于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起始2cm内进行检测舒张期峰值流速(EDV)、搏动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外循环后Gi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IL-6和DAO水平均降低。体外循环后及术后1天联合组较Gln组内毒素、IL-6以及DAO水平均降低。彩色多普勒分析EDV及PI,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及Gln组术后EDV明显升高,PI降低,术后即刻及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二肽对体外循环后的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中医药制剂更有利于高龄患者体外循环后肠功能的恢复。
张治国洪暄孙梅叶亮李铁岩范慧敏刘中民
关键词:体外循环谷氨酰胺肠功能障碍
IGF1和IGFBP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程中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IGF1、IGFBP3血清水平在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疾病进展及与相关代谢参数的关联性。方法选取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NASH患者50例,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NAFL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以及相关代谢参数。结果与NAFL组相比,NASH组患者有更高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肝酶指标(ALT、AST、γ-GGT)、胰岛素(Insulin)水平、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游离脂肪酸水平(FFA),IGF1水平明显下调(149.89+114.94)对(100.78+51.97),(P=0.034);IGFBP3明显上调(10.52+6.44)对(16.66+11.6),(P=0.003)。结论IGF1、IGFBP3可能与NAFLD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邹琳李铁岩佘会元
关键词: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