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青 作品数:85 被引量:657 H指数:17 供职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2021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1比例将39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分为NJF组、浮针组和联合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接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及肩痛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良肢位摆放、物理疗法活动和主被动运动训练,通过渐进性训练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并在站立或行走时合理使用肩托保护患肩),在此基础上,NJF组加用NJF治疗,浮针组加用浮针治疗,联合组加用NJF联合浮针治疗,各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超声法测量患者的肩峰大结节间距(AGT)评定3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简化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定3组患者的肩痛程度及其上肢运动功能;并依据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14.76±3.13)mm及(3.61±6.65)和(34.15±4.93)分]显著优于NJF组[(17.62±1.85)mm、(2.84±0.80)和(20.92±3.40)分]和浮针组[(18.90±2.69)mm、(4.31±1.18)和(22.53±4.6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经临床治疗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84.6%,明显高于NJF组(53.8%)和浮针组(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NJF和浮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 席建明 王慧灵 李瑞青 王静 吴明莉 冯晓东关键词: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肩痛 穴位埋线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的影响,为穴位埋线在康复临床中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模型,Zea1onga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1-3分,且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1~4级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入组模型组和穴位埋线组,假手术组只分离颈部相关血管;造模3d后,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其他两组在同等条件下抓取,不进行治疗;治疗7d后,分别进行TTC染色,BL-420F电生理记录仪测试肌张力,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ern blot法检测3组大鼠脑组织中GS表达的情况。结果:TTC染色显示,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同期(P﹤0.05);BL-420F电生理记录仪测试肌张力显示,治疗后穴位埋线组肌张力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ern blot法均显示,穴位埋线组较模型组脑组织中GS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肢体痉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组织中GS的表达有关。 李瑞青 徐志伟 孙伟娟 白俊敏 刘飞来 冯晓东关键词:穴位埋线 痉挛 谷氨酰胺合成酶 突触可塑性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1年 认知障碍又称认知缺陷,是学习、记忆及思维判断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而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1]。突触可塑性是中枢神经再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认知的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具体关系仍不清楚,因此,本文就突触可塑性对认知障碍的影响进行综述。 刘环环 袁洁 苏凯奇(综述) 李瑞青 冯晓东(审校)关键词:突触 突触可塑性 PI3K/Akt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22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动脉突然阻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为主要特征,是世界上神经系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细胞代谢、生长、凋亡等生理活动的经典通路。近年来,中药因其不良反应小、作用靶点广泛等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改善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有关学者广泛关注,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和提取物可依据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来治疗相关疾病。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和药物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在此期间发挥关键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等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药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通过综述PI3K/Akt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中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作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张建云 李婧雯 张丽红 王艺莹 梅紧紧 郭健 李瑞青关键词:中药 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2018-09―2019-09收治的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以中医康复护理,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Fugl-Meyer量表评分(77.34±18.45 vs 58.62±20.11)和SF-36评分(91.33±3.66 vs 80.75±4.45)及护理满意度(99%vs 7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鲍颂杨 李瑞青关键词:脑梗死 中医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障碍 督脉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中谷氨酸脱羧酶67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中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和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大椎”“脊中”“后会”电针治疗,每次30 min,1次/d,连续7 d。评估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改良Ashworth评分和肌张力评估大鼠治疗前后肌痉挛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GAD67和GABA-T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时点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及大脑皮层GABA-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张力信号值及大脑皮层中GAD67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及大脑皮层中GABA-T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张力信号值及大脑皮层中GAD67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升高MCAO大鼠大脑皮层中GAD67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GABA-T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发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功能,从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症状。 李婧雯 胡延超 王艺莹 梅紧紧 高静 任彬彬 任彬彬 李瑞青关键词:电针 肌张力 Γ-氨基丁酸 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健康行为能力、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的8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居家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均连续干预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健康行为能力、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为(15.39±4.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7±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9.52±1.14)分、(9.41±1.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7±1.11)分、(12.18±1.38)分,面对评分为(24.62±2.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1±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评分分别为(21.57±2.06)分、(20.90±2.61)分、(21.35±2.43)分、(22.01±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9±2.02)分、(17.64±2.65)分、(19.24±2.81)分、(19.38±1.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部分的Fugl-Meyer运动评估表(FMA)评分分别为(36.49±5.27)分、(24.32±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6±5.23)分、(19.84±2.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能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健康行为能力,改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王静 王晓丹 李瑞青关键词: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居家 康复训练 赋权 干预效果 一种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吸水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吸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吸水器,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外侧壁顶部开设有进水端口,所述出水管外侧壁安装所述控制阀,所述温度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储水箱上,所述吸水组件与所述出水管连通设置,... 李彦杰 冯晓东 张雅素 李瑞青 乔东鸽 李斯锦 牛丽 金小琴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中KCC2、GABAARα1表达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中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和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Rα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选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9只,剩余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完成造模后的第3天,经一系列行为学检测后,筛选出肢体痉挛的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巴氯芬组,每组各9只。电针组给予针刺“大椎”“脊中”“后会”等穴位,巴氯芬组给予灌胃巴氯芬溶液,均连续治疗7d。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以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和肌电信号值的改变评估大鼠肌张力水平变化,用实时荧光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中KCC2和GABAARα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比色试剂盒检测氯离子含量改变情况。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氯离子含量均升高(P<0.01),肌电信号值、大脑皮质KCC2和GABAARα1 mRNA、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巴氯芬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氯离子均降低(P<0.01),肌电信号值及大脑皮质KCC2和GABAARα1 mRNA、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而督脉电针组与巴氯芬组相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升高大鼠大脑皮质KCC2、GABAARα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发挥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进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症状。 梅紧紧 李婧雯 王艺莹 张建云 张丽红 郭健 李瑞青关键词:督脉电针 Γ-氨基丁酸A受体 氯离子含量 慢速呼吸训练调整血压功能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系统评价慢速呼吸训练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方式检索慢速呼吸训练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文献,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英文数据库包括PubMed和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提取内容为作者、发表时间、受试者、干预方法和时间、主要结局指标和结论。结果共返回文献924篇,最终纳入35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09年至2020年,研究对象为高血压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血压。结论单纯慢速呼吸训练有降压作用,可能与提高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改善心率变异性、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刺激心肺舒张受体有关。 郝文雪 郑婕 李瑞青 冯红霞 李洁莹 胡延超 冯晓东关键词: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