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和
- 作品数:102 被引量:2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佛氏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 1994年
- 本文对15例佛氏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对本病的诊断、围术期应用人工肾血液透析扩大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技巧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进行讨论。
- 张杰民赵洪序宋翔翎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林柏松袁茂昆姜亦忠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 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 2004年
- 目的:探讨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128例中、重度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死亡4例存活124例患者术后1~2周心脏彩超检查三尖瓣关闭不全全部消失101例,占81.45%;术后仍有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3例占18.55%。结论:Kay’s二瓣叶化成形术和DeVega成形术均为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
- 孙雪峰张柏民张秀和姜亦忠林柏松
- 关键词: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手术方法房间隔
- 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首次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 ,经肺动脉灌注 4℃含抑肽酶、沐舒坦的低温保护液 ,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 ,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 2 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 ,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 ,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 ( Pa O2 )、吸入氧浓度 ( Fi O2 ) ,计算氧指数 ( Pa O2 /Fi O2 )及肺泡 -动脉氧压力差 ( P〔 A-a〕O2 )。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 2 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 ,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Pa O2 /Fi O2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6h达到最低点 ,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1 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 ,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实验组的 Pa O2 /Fi O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 60 min后实验组 P〔 A-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道阻力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 。
- 林柏松杨研李景文赵洪序张秀和
- 关键词:抑肽酶肺动脉灌注体外循环
- 腺苷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CPB)中使用腺苷心肌停博液对CPB围术期心肌酶学及相应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探讨它减轻CPB术中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选择47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对照组24例。实验组在常规CPB术中,心脏灌注液中加入腺苷2mmolL,对照组不用腺苷注射液。分别在手术开始前、主动脉阻断后30分钟,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12小时、24小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CKMB、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α、IL6、CKMB浓度无差异,在主动脉阻断30分钟后已开始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TNFα、IL6、CKMB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血浆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心脏冷停博液中加入腺苷注射液可明显减少CPB术中对心肌的损害,对术中肺保护起一定作用。
- 吕民李惠君张秀和符邵鹏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 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 林柏松李玉林张秀和李一雷李哲
- 关键词:抑肽酶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
- 小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51例小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月,连续行小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51例,患者平均年龄(6.24±3.35)岁,平均体重(19.88±6.48)kg。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9%,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和灌注肺。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灌注肺2例,室缺残余分流2例,胸骨感染二开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充分解除右室流出道梗阻,合理加宽肺动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体心包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能够有效解决流出道梗阻及肺动脉狭窄,并可预防残余梗阻的发生。合理的转流技术能有效地保护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李哲张秀和吕民林柏松
- 关键词:小儿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1994年
- 1980年至1992年期间,手术矫治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男2例,女3例),年龄5~13岁。其中心上型4例(Ⅰa型2例、Ⅰb型2例),心内型1例。术后全部成活。本文重点讨论右侧径路进行左房和肺静脉总干吻合法和Ⅱb型的手术方法。
- 张杰民赵洪序宋翔翎张秀和陈立波张柏民林柏松
- 关键词: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TAPVC
-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1998年
- 动态观察了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证实,CPB心内直视术后早期总的T淋巴细胞(Tt)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百分率降低,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百分率增加,Th/Ts比值倒置,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降低。说明CPB心内直视手术可使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应给予相应治疗。
- 陈立波赵洪序张秀和林柏松
-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IGGT细胞亚群
-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5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35~69(49.2±7.9)岁。超声心动图提示有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9例,其中二尖瓣15例,主动脉瓣2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11例,同时累及三尖瓣3例、肺动脉瓣1例。同期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原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畸形矫治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全程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手术前死亡2例,均因赘生物脱落而导致脑栓塞继而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余5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均治愈出院,随访49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均无感染复发,术后1年心功能恢复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心内已有赘生物形成的心内膜炎患者早期行外科手术能降低病死率,确切的外科治疗和良好的围术期管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张竞为张秀和林柏松李哲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外科治疗
- 自体肺体外循环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以自体肺取代人工肺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对犬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在CPB期间使用膜式氧合器,实验组在CPB期间使用自体肺进行氧合,两组均阻断主动脉90min、辅助循环30min,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CPB后15和60min,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PB前(P<0.05),实验组与CPB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PB后15和60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CPB后15和60min各组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CPB后15和60min各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实验组CPB后60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实验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CPB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自体肺体外循环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林柏松张秀和张柏民姜亦忠李哲孙耀
- 关键词:肺保护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