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祥
-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两种新型磷光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 2014年
- 以3-甲基-1-(2-氟苯基)咪唑和3-甲基-1-(4-氟苯基)咪唑作为第一配体,2-甲酸吡啶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以铱(III)为内核的两种有机电致磷光材料(o-fpmi)2Ir(pic)(o-fpmi=3-甲基-1-(2-氟苯基)咪唑,pic=2-甲酸吡啶)和(fpmi)2Ir(pic)(fpmi=3-甲基-1-(4-氟苯基)咪唑)。通过核磁1H NMR和液相质谱LC-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确认,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法测定其光电物理性能,热重分析测定铱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fpmi)2Ir(pic)和(o-fpmi)2Ir(pic)的紫外吸收峰值为231,270,300,360 nm和237,281,315,37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502 nm和508 nm,主要来源于三重态3MLCT的辐射跃迁,热分解温度为300℃,是一类热稳定性好的蓝绿色发光材料。
- 潘凤张玉祥张春林
- 关键词:咪唑铱配合物磷光材料
- 用于液晶取向材料的聚酰亚胺中间体IPDA的制备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路线:以异丙苯为起始原料,首先合成出了2,2-二苯基丙烷,采用高真空蒸馏法提纯产物,找出了最佳的蒸馏条件。再经硝化反应和常压下Pd/C加氢还原后制备出了2,2-双(4-氨基苯基)丙烷(IPDA),经气相色谱分析仪(GC)检测含量达98%以上,GC-MS和DSC确认结构,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聚酰亚胺膜材料。
- 张振中张玉祥江元汝薛震
- 关键词:聚酰亚胺
- 高效吡嗪铱类配合物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研究了料比、反应时间、溶剂类型与用量等反应条件对3种以吡嗪环为配体的铱电致磷光材料(MDPP)2Ir(acac),(DBQ)2Ir(acac)和(MDQ)2Ir(acac)合成各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羰基化合物与乙二胺(或1,2-丙二胺)以1∶1.2的料比进行反应时收率最高,分别为80%,78%和75%;配体合成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1.5+2.0),6.0,6.0 h;用乙二醇单甲醚替代乙二醇单乙醚对氯桥化合物和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几乎没有影响,金属铱和配体以及氯桥化合物与乙酰丙酮摩尔比以1∶2.2时收率最高,分别为75%,70%,73%和72%,75%,72%。
- 张春林张玉祥刘骞峰高仁孝
- 关键词:磷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
- Pd(OAc)_2/P(t-Bu)_3催化合成空穴传输材料APB的研究
- 2007年
- 以二苯基联苯二胺(DPB)和9-溴蒽为原料,在叔丁醇钠强碱环境下,以Pd(OAc)2/P(t-Bu)3为催化剂合成了新型空穴传输材料N,N’-二苯基-N,N’-二蒽基-1,1’-联苯-4,4’-二胺(APB)。得到优化的催化反应条件为:以二甲苯为溶剂在130-138℃回流反应3 h,Pd(OAc)2∶P(t-Bu)3=1∶1.2(摩尔比),P(t-Bu)3/9-溴蒽=0.24%;经元素分析、GC-MS、1H NMR等表征了结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结果显示其熔点为324℃,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韩巧玲张玉祥李祥国
- 关键词:空穴传输材料
- 磷光掺杂体系小分子主体材料研究进展
- 2010年
- 磷光掺杂体系(Doped system)中主体材料(Host materials)是保证能量有效传递给客体分子与激子的复合辐射部分,通常的主体材料都是好的发光材料,但磷光掺杂体系的主体材料可以只作为能量传递和阻挡层存在。磷光掺杂体系的主体材料具有高于掺杂磷光客体的三线态能量,HOMO和LUMO能级差(Eg能量)约大于2.5 eV。能级匹配是主体材料向客体材料传递能量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主客体之间相互选择的前提。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磷光掺杂体系中典型的小分子主体材料结构,并对特定材料在器件中的性能进行比较。磷光掺杂体系的小分子主体材料的基本特性也在文中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 高昌轩张玉祥江元汝薛震
- 关键词:磷光小分子
- 3-溴-9-(2-萘基)-9H-咔唑的合成被引量:1
- 2010年
- 以咔唑为原料,通过乌尔曼反应合成了N-(2-萘基)咔唑,然后经溴化反应,合成空穴传输材料中间体3-溴-9-(2-萘基)-9H-咔唑,并对溴化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溴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25℃,24 h,n[N-(2-萘基)咔唑]∶n(四丁基三溴化铵)=1∶1.05,二氯乙烷100 m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和MS确认。
- 耿波张玉祥胡灵峰谢伟陈双莉
- 关键词:空穴传输
- 二苯乙烯基双二甲基苯胺蓝色荧光化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光谱的研究
- 2012年
- 以二溴二甲苯和间甲基二苯胺为起始原料,经过乌尔曼,威斯麦尔,Wittig-horner反应,最终生成目标产物二苯乙烯基双二甲基苯胺。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器件研究,结果发现该化合物是一类优良的蓝色荧光材料。
- 钱晓波薛震张玉祥
- 关键词:电致发光
- 新型蒽基二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以9,10-二溴蒽和芳基二胺为原料,在叔丁醇钠、Pd(OAc)2/P(t-Bu)3催化体系下合成了4种蒽基二胺衍生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量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以无水二甲苯为溶剂回流反应3 h,Pd(OAc)2∶P(t-Bu)3=1∶1.2(物质的量比),n(P(t-Bu)3)∶n(二溴蒽)为0.48%;元素分析、GC-MS1、HNMR等表征了结构;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结果显示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 韩巧玲张玉祥李仙迎任向涛
- 关键词:空穴传输材料
- 含联吡啶结构的1,3,5-三嗪新型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2014年
- 以2-溴吡啶和2-碘-5-溴-吡啶等为原料,通过取代、偶联、氰基化、环化制备了一种新型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和LCMS确认。讨论了催化剂、不同溶剂、碱用量、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合成条件。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能,并考察了其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十氢萘作溶剂,n(氢氧化钾)∶n(5-氰基-2,2'-二联吡啶)=1∶5,温度为170℃时目标产率最佳,且该三嗪化合物有高的电子亲和势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 高蒲张玉祥
- 关键词:电子传输材料
-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
- 2012年
- 对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分析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当材料纯度较高时,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差别很小,无法比较、评价材料的品质。以一种新型空穴传输材料为对象,将凝胶色谱分析用于材料的纯度评价中,并且通过溶剂提取,将杂质萃取富集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其浓缩测定结果可以有效体现不同批次的材料间品质的差异,且结果稳定性、重复性好,用于材料品质的评价,与器件评价结果对应良好,为材料工业化生产的品控提供检测方法。
- 赵彤张玉祥
- 关键词: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