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新
- 作品数:17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无锡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使用ARTHREX牵引锁扣带袢钛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ARTHREX牵引锁扣带袢钛板微创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HP组(A组,n=30)、Endobotton组(B组,n=30)和ARTHREX牵引锁扣带袢钛板微创组(C组,n=30)。比较手术时间及疗效,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A、B、C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B组比较,C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恢复工作时间明显缩短。与A、B组比较,C组患者Vas评分明显减低,前屈上举和外展上举活动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疼痛评分、日常活动度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出现钢板断裂1例,B组喙突撕脱骨折失效1例,三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ARTHREX牵引锁扣带袢钛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减轻术后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廖家新刘晓峰朱义用韩亦军王兴征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
- 腰椎终板Modic的改变:生化组织学特点被引量:10
- 2010年
- 背景:1988年Modic等系统描述了在退变的腰椎间盘终板及终板下骨质MRI信号改变的类型、分型标准及组织学变化,并将其命名为Modic改变。各型Modic改变的退变程度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对各型Modic改变的组织学观察和生化成分的检测,了解各型终板组织学特点及生化成分,研究各型Modic改变退变程度。方法:手术取得所需终板36例,手术时根据影像定位,取出所需终板,按Modic改变分型分组:无Modic改变的12例,ModicⅠ型12例,ModicⅡ型12例。将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软骨终板组织学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Ⅱ型胶原表达,用间苯三酚法测定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在腰椎终板基质中可见棕黄色细颗粒状阳性表达,在有Modic改变的椎体终板中,Ⅱ型胶原积分灰度值比无Modic改变者明显升高(P<0.05),ModicⅠ型积分灰度值明显高于ModicⅡ型(P<0.05)。蛋白多糖检测:在有Modic改变的椎体终板中,蛋白多糖的含量比无Modic改变者明显升高(P<0.05),ModicⅠ型蛋白多糖的含量高于ModicⅡ型(P<0.05)。组织学特点:ModicⅠ型(水肿型)软骨下血管化的纤维组织以及与此相关的软骨终板出现裂隙或破裂;ModicⅡ型(脂肪型)脂肪组织替代正常的软骨或骨组织;Modic(-)病理学无上述变化。结果可发现,Modic改变是腰椎终板退变逐渐加重的连续性过程。
- 廖家新王宸王建伟张爱国
- 关键词:腰椎终板下腰痛蛋白多糖退变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就有关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机理、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与预防肘内翻、内外固定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结果:肱骨髁上骨折恢复期干预预防肘内翻尚存空缺。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恢复期预防肘内翻的发生成为新的思考方向。
- 冯韬廖家新王善付王建伟
-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
- 退变腰椎终板MRI表现与其TNF-α的表达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退变腰椎终板MRI表现与其TNF-α表达及临床治疗效果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因腰椎退变行椎体间融合术的19例患者,其中MRI检查无改变者7例,ModicⅠ型6例,ModicⅡ型6例。退变终板先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软骨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实验标本,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TNF-α的含量,临床疗效依据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结果在出现Modic改变的腰椎终板中,TNF-α表达比无Modic改变者明显升高(P<0.05),ModicⅠ型TNF-α表达明显高于ModicⅡ型(P<0.05)。ModicⅠ型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55.28%,ModicⅡ型改善34.27%,无Modic改变者改善48.13%。ModicⅠ型手术效果优于ModicⅡ型。结论退变腰椎终板的MRI改变与TNF-α表达有关,终板中TNF-α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下腰痛的原因之一,临床疗效与Modic分型有关。
- 廖家新王宸吴小涛茅祖斌
- 关键词:腰椎终板肿瘤坏死因子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 a钉3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EvansⅢ、Ⅳ型且S ighs指数4级以下的9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DHS 31例,Gamm a钉33例,88例获有效随访。结果EvansⅢ、Ⅳ型且S ighs指数4级以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的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与有一定相关性;粉碎性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 李戬王宸范孟坡王军廖家新吴小涛茅祖斌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全髋置换术老年人
- 关于支具在恢复期预防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使用支具在恢复期干预肱骨髁上骨折,以减少肘内翻发生。方法: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选择4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Gartland分型,保守治疗组以Ⅰ型入选,手术治疗以Ⅱ、Ⅲ型为入选标准,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例,保守治疗组中一组去除外固定后使用可调节支具固定,一组不使用支具对照;手术治疗组中一组拔出克氏针后使用支具在适当的位置固定患肢,一组不使用支具对照。经过1年随访,各组分别在术后3、6、12个月时摄X线片测量Carrying角、Baumann角,并观察此时的肘关节伸屈情况。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干预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使用支具组Carrying角、Baumann角均较对照组丢失明显减少。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使用支具组优良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支具在恢复期干预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降低肘内翻发生程度,为临床上预防肘内翻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廖家新刘晓峰王建伟严松鹤蔡建平王宸
-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支具
-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32例被引量:8
- 2011年
- 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并进行恰当的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自2009年2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同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32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戴国达蔡建平张爱国廖家新
-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
- 鲑鱼降钙素配合椎体成形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配合椎体成形术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无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绝经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锥体成形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钙尔奇D片,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注射鲑鱼降钙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 d,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右股骨颈、腰椎正位(L_(2-4))、Ward's区的BMD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钙素(BGP)、脱氧吡啶啉(DPD)水平低于治疗前,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GP、DPD水平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后注射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绝经女性患者的效果较好,能降低疼痛程度、增加BMD、抑制骨代谢,且安全性良好。
- 廖家新邵春云
-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绝经疗效
- 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骺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研究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骺损伤中的成像质量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6岁以下儿童骨骺损伤病例30例作为实验组,早期选择普通X线摄片和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根据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确定骨骺损伤类型,指导临床治疗,随访2年,对疗效进行评估,选择经常规剂量CT检查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30例患儿随访2年观察考核指标,两组CTDIvol值分别为(9.6)和(2.4)mGy,DLP值分别为(156.60±4.30)和(25.40±7.99)mGy.cm,低剂量组较常规组下降约61.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噪声均值略高于常规组(分别为11.36±2.95和16.42±2.96),t=-7.199,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分别为(4.85±0.41)分和(4.8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5,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可对骨骺损伤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沈濬周斌张爱国蒋兆贯廖家新徐大鹏毛永敏王武愉
- 骨软骨移植联合rhBMP-2/bFGF修复软骨缺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8只日本大耳白兔,96个关节,随机分A、B、C、D组。A组采用骨软骨移植联合rhBMP-2/bFGF,B组单纯应用骨软骨移植,C组单纯局部注射rh-BMP-2/bFGF混悬液,D组用作空白对照。无菌条件下制作骨软骨缺损模型。术后第4、8、12周作解剖学观察、磁共振检查、组织学检查及软骨细胞记数、免疫组化检查。[结果]A组软骨缺损修复面光滑,呈瓷白色、半透明,B、C组未完全修复,D组无明显修复。A组修复软骨组织学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仪软骨细胞记数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联合应用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rhBMP-2/bFGF,能促进新生软骨的形成,提高软骨缺损修复的质量。
- 朱国华王建伟田小武张亚峰郭翠玲廖家新刘勇
- 关键词:关节软骨骨形态发生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