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瑜
-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与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系统评价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Meta分析雷公藤与阿维A单独或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单独或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表示,分别比较显效率(PASI评分改善60%~89%)、基本痊愈率(PASI评分改善90%~100%)、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1258例患者。雷公藤(n=284)与阿维A单药(n=273)相比,显效率(RR=1.08,95%CI:0.79~1.47,P=0.65)和基本痊愈率(RR=1.22,95%CI:0.67~2.22,P=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公藤联合阿维A(n=368)与阿维A单药(n=365)相比,联合组显效率(RR=1.48,95%CI:1.33~1.64,P<0.01)和基本痊愈率(RR=1.44,95%CI:1.19~1.75,P<0.01)均优于阿维A单药组。联合组与阿维A单药比较,胃肠不适(RR=0.54,95%CI:0.33~0.91,P<0.05)、肝功能异常(RR=0.37,95%CI:0.18~0.78,P<0.05)均减少,皮肤黏膜干燥(RR=0.66,95%CI:0.34~1.27,P=0.21)、血脂升高(RR=0.59,95%CI:0.31~1.11,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可有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雷公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优于阿维A单药。
- 程毅胡彩霞崔瑜王文氢
- 关键词:银屑病阿维A雷公藤META分析
-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在雄激素性秃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外用米诺地尔及口服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性秃发(AGA)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Hamilton-Norwood分级Ⅱ—Ⅲ级男性AG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1给予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对照组2在对照组1基础上同时口服非那雄胺片,试验组除上述口服及外用治疗外,进行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周时,采用7点总体评分量表评价毛发总体疗效;皮肤毛发镜测定毛发直径和毛发密度。治疗后调查患者满意度,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毛发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前,3组患者毛发直径和毛发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毛发直径和毛发密度均升高,试验组治疗后毛发直径和毛发密度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试验组患者行激光治疗时出现可耐受的疼痛及灼烧感,症状均于数小时内自行缓解,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5%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联合疗法治疗AG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药物治疗。
- 程毅徐亚萍吕丽璟崔瑜张燕胡彩霞
- 关键词:秃发米诺地尔点阵激光雄激素性秃发毛乳头
- 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及自身抗体水平变化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通过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认识,并初步评价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66例,28例患者接受血浆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血浆疗法组(PT组),38例患者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H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每组各采集16名患者的血清,以20名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抗BP180抗体亚型IgG1、IgG4水平的变化。结果:PT组有效率为92.86%,HT组为73.68%,PT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抗BP180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1),PT组较HT组下降明显(P<0.01),PT组患者治疗后抗体亚型IgG1、IgG4测得的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抗BP180抗体及抗体亚型IgG1、IgG4的水平有关。
- 王文氢胡彩霞崔瑜张枨江绍乾高顺强
-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血浆疗法抗体亚型
- 前胸巨大角化棘皮瘤1例
- 患者男性,79岁。主因左前胸肿物3个月伴触痛1个月,于2011年12月19日就诊于我科。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胸出现甲盖大小肿物,无痛痒,逐渐长大。近1个月来肿物增长迅速,伴明显触痛。皮肤科检查:左前胸锁骨下可见5...
- 崔瑜张国强胡彩霞高顺强
- 关键词:棘皮瘤
- 色痣样皮损95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色痣样皮损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对952例临床诊断为色痣的病例作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952例临床诊断为色痣的病例中,病理结果符合色痣者624例,确诊率为65.55%,其中皮内痣316例(50.64%)、混合痣236例(37.82%)、交界痣72例(11.54%);有328例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占34.46%,不吻合病例的病理诊断前五名为脂溢性角化病(SK)177例(18.59%)、蓝痣45例(4.72%)、血管瘤25例(2.62%)、纤维瘤11例(1.15%)、雀斑样痣7例(0.74%)。结论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色痣的金标准。
- 王文氢苏晨琳胡彩霞崔瑜赵璐高顺强
- 关键词:色痣
- 暴发性紫癜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患者女,14岁。发热5d,全身多发瘀斑半天。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可见多发散在的瘀斑、皮肤坏死、溃疡、坏死性大疱;伴有高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诊断:暴发性紫癜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予抗感染、抗炎、抗凝等治疗后痊愈。
- 胡彩霞高磊崔瑜王文氢高顺强
- 关键词:暴发性紫癜
-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的表达与意义
- 2024年
- 目的检测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B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41例BP患者皮损组织(BP组)及25名健康人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7和IL-22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7例BP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水平,并以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BP组患者皮损中IL-17和IL-2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BP组患者皮损组织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BP组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P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L-22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BP患者血清及皮损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上调,可能参与BP的发病,且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提示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可能参与BP的致病过程。
- 崔瑜吴远慧胡彩霞王文氢张燕高顺强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
- 甲壳类过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甲壳类过敏无论在成人还是儿童发病率均较高。其临床表现可由单纯的口腔症状至过敏性休克不等,甚至在同一个体也可出现不同反应。由于过敏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的存在,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目前研究发现,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有时并不相符,并且有学者提出,脱敏治疗可能会导致其他物质的过敏反应。另一方面,水产品加工所导致的职业性过敏也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就近期有关甲壳类过敏相关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张燕王涛崔瑜高顺强朱敬先
- 关键词:食物过敏
- 前胸巨大角化棘皮瘤1例被引量:5
- 2014年
- 患者男,79岁。左前胸肿物3个月,伴触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左前胸锁骨下可见5.5cm×5.0cm大小红色半球形肿物,中央破溃,出血,结痂,呈火山口样凹陷。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中充满角蛋白,真皮内可见大量由大而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巢,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角化棘皮瘤。
- 崔瑜王文氢胡彩霞张国强高顺强
- 关键词:角化棘皮瘤前胸
- 强脉冲光治疗稳定期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
- 2022年
-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常需要终身治疗。局部治疗作为轻中度银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局限性的寻常型银屑病,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选择包括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局部维生素D衍生物及两者的结合,以及紫外线治疗等,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如局部治疗的预期清除率以及维持治疗方案等问题尚需要寻求解决方法。2019年1~12月,笔者采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局限性寻常型银屑病,现报道如下。
- 胡彩霞韩晓梅崔瑜程毅张国强张燕王文氢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慢性皮肤病斑块型银屑病终身治疗强脉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