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磊

作品数:14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活性炭
  • 5篇孔结构
  • 3篇中孔
  • 2篇动力学
  • 2篇油酯
  • 2篇中孔结构
  • 2篇三醋酸甘油酯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
  • 2篇纳米管
  • 2篇醋酸
  • 1篇有机物
  • 1篇生物废弃物
  • 1篇水性
  • 1篇碳管
  • 1篇炭材料
  • 1篇炭吸附
  • 1篇膨胀土
  • 1篇染料
  • 1篇综论

机构

  • 11篇华侨大学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温州大学
  • 1篇河北工业职业...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交第一公路...

作者

  • 11篇宋磊
  • 3篇陈家元
  • 2篇邓文
  • 2篇张彬
  • 2篇王夔
  • 2篇王春颖
  • 2篇陈虹霖
  • 1篇王海
  • 1篇蔡燕燕
  • 1篇俞缙
  • 1篇郑春婷
  • 1篇骆红超
  • 1篇冯利
  • 1篇黎溪楠

传媒

  • 3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精细化工
  • 1篇岩土力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醋酸甘油酯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被引量:1
2013年
三醋酸甘油酯在卷烟中主要作为醋酸纤维过滤嘴的增塑剂使用。在不同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研究活性炭对三醋酸甘油酯的吸附机理,探讨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三醋酸甘油酯符合Langmuir模型,其饱和吸附量为333 mg/g;高温有利于吸附三醋酸甘油酯,而增加湿度则抑制了三醋酸甘油酯的吸附;在一定范围内,当活性炭孔面积大于三醋酸甘油酯最小截面积的2.8倍时,活性炭对三醋酸甘油酯的吸附量增多,反之减少。因此,较大的微孔孔径有利于活性炭吸附三醋酸甘油酯。
陈家元宋磊黎溪楠
关键词:三醋酸甘油酯活性炭孔结构
活性炭中孔结构对双组分染料的竞争吸附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讨GAC(颗粒活性炭)的Vmes(中孔孔容)对双组分染料吸附行为的影响,对GAC进行改性,得到Vmes分别为0.16、0.25、0.30、0.50 cm3/g下的中孔GAC,并对MB(亚甲基蓝)、CV(结晶紫)、MO(甲基橙)进行了单组分和双组分体系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单组分体系中,随着Vmes的增加,各染料的饱和吸附量均增大,MB从88.98 mg/g增至226.69 mg/g;CV从56.04mg/g增至105.17 mg/g;MO从64.87 mg/g增至129.66 mg/g.2在由MB和MO组成的分子量接近的双组分体系中,两种染料表现为拮抗作用;随着Vmes的增加拮抗作用增强,并且对MB的拮抗作用大于对MO的作用.3在由MB和CV组成的分子量相差较大的双组分体系中,对于分子量较小的染料MB表现出拮抗作用,随着Vmes的增加,拮抗作用逐渐减小;对于分子量较大的染料CV来说,随着Vmes的改变吸附行为发生改变,当Vmes小于0.25 cm3/g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大于0.30 cm3/g转变为拮抗作用,并且随着Vmes的增大逐渐增强.研究显示,染料分子的物理形态对双组分物质竞争吸附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吸附剂Vmes的增加促进了对单双组分染料分子的吸附容量增加.
王春颖宋磊王夔
关键词:活性炭染料分子量
碳纳米管——一种新型纳米反应器被引量:1
2012年
具有一维中空管结构的碳纳米管,可以用来填充各种物质。由于碳纳米管的限域作用,填充物在碳纳米管中具有新的结构和性质,其化学反应、相变等行为具有不同于常温常压状态下的特点。该文介绍了碳纳米管管内的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反应类型和准高压效应,并总结出碳纳米管可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反应器合成不同材料,最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宋磊骆红超
关键词:纳米碳管纳米反应器综论
不同孔结构对活性炭动态吸附高浓度甲苯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研究不同孔结构的活性炭对于高浓度甲苯的吸附性能、吸附行为和吸附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量随着微孔孔容的增大而增大,0.6~1.2 nm的微孔孔容和甲苯吸附量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当中孔孔容达到微孔孔容的0.32倍时,微孔利用率达到100%,甲苯首先吸附在微孔中,待微孔吸附饱和,吸附位向中孔转移,中孔不仅起到通道作用,同时也起到吸附作用;当中孔孔容继续增大,增加的中孔容量主要起到吸附作用,最高吸附量达565 mg·g-1,是已有研究的2.5倍。随着吸附温度升高,饱和吸附量减少,表明活性炭吸附甲苯是以物理吸附主。
宋磊王春颖陈虹霖王夔
关键词:活性炭甲苯中孔吸附位
纤维素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讨纤维素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采用废茶、荞麦壳和开心果壳3种生物废弃物作为制备活性炭的原材料,利用活化剂KOH,ZnCl_(2),通过改变浸渍比控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结果表明:利用KOH活化的活性炭最佳浸渍比均为2.0;当KOH为活化剂、浸渍比为2.0时,荞麦壳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最大,分别达到904.8 m^(2)·g^(-1)和0.37 cm^(3)·g^(-1),开心果壳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分别为746.7 m^(2)·g^(-1)和0.31 cm^(3)·g^(-1),废茶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分别为747.8 m^(2)·g^(-1)和0.28 cm^(3)·g^(-1)。纤维素去除实验的结果表明:纤维素是影响活性炭微孔结构的主要因素。
宋磊夏嘉誉丁闻军
关键词:纤维素活性炭微孔结构生物废弃物
活性炭材料的孔径结构对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研究在常温下活性炭材料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5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及活性炭颗粒为材料,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考查了活性炭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与SO2吸附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小的微孔径结构更有利于SO2的吸附;不同孔径结构的活性炭材料对SO2的吸附均符合Bangham动力学过程,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活性炭颗粒因其形态结构的差异,吸附速度较活性炭纤维慢,吸附效果相对较差.
张彬宋磊
关键词:活性炭孔径结构吸附动力学
掺灰膨胀土表面吸附试验及吸水性验证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水蒸气吸附仪对石灰改性膨胀土进行水蒸气吸附试验,得出随着掺灰量的变化,膨胀土的吸水性先减小后增大,且在掺灰量为6%处取得最小值。为了研究引起膨胀土吸水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再对改性膨胀土进行氮气吸附试验,从而分析掺灰膨胀土孔隙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掺灰量的增加,BET微孔比表面积呈折线形变化,且在掺灰量为6%时取得最小值;中孔的累积容积随着掺灰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掺灰量的增加,中孔孔径先增大后减小,且在掺灰量为6%处取得最大值。膨胀土的吸水性与中孔孔径的变化成负相关,且膨胀土的最佳掺灰量为6%。
俞缙王海郑春婷蔡燕燕宋磊
关键词:膨胀土吸水性
碳纳米管中的准高压效应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碳纳米管是具有中空管结构的新型纳米碳素材料,其直径一般在1nm至数10nm之间。详细论证了碳纳米管中存在的准高压效应,研究表明该压强超过了1.9GPa,而在电子辐射的作用下更可能高达40GPa,可以起到诱导填充物相变与化学反应以及调控自身和填充物电子状态的作用。同时,还介绍了该准高压效应在储气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宋磊陈家元廖舟怡
关键词:碳纳米管相变
中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卷烟烟气中有机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卷烟烟气中复杂化合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本文以颗粒活性炭为原料,通过硝酸钙、水蒸气调控得到比表面积、微孔容量丰富且含有较高中孔率的介孔活性炭,研究了孔结构对三醋酸甘油酯和挥发性有机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三醋酸甘油酯的吸附主要受到比表面积和微孔的影响,中孔对其吸附性能没有太明显的作用;中孔结构对苯、甲苯、丙酮的吸附可以起到明显的通道效应,大大提高了活性炭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
宋磊陈家元冯利邓文
关键词:活性炭中孔三醋酸甘油酯挥发性有机物
不同活化方法对开心果壳活性炭的孔结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开心果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通过在-196℃下测定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探讨ZnCl2法、KCl法以及ZnCl2-KCl-H2O联合活化法对活性炭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ZnCl2法制备的开心果果壳活性炭以微孔为主,采用40%ZnCl2溶液浸渍,在500℃下活化1.5h后得到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630m2·g-1;单独KCl活化法不能起到较好的活化效果;对于ZnCl2活化法和KCl活化法,增加水蒸气活化都能增强活化效果,尤其对KCl活化的增强效果最为明显,使其比表面积增大近9倍,但其孔结构仍是微孔为主;ZnCl2-KClH2O联合活化法能有效增加活性炭的中孔,采用40%ZnCl2和6%KCl溶液浸渍,在900℃下活化1.5h后得到的活性炭的中孔添加量为0.10cm3·g-1,比表面为740m2·g-1,中孔孔径集中在4nm.
陈虹霖宋磊
关键词:活性炭孔结构活化方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