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兵
- 作品数:59 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182例颅内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大型脑膜瘤的疗效;总结颅内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的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进一步提高颅内大型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对从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组显微手术治疗的182例颅内大型脑膜瘤(最大径>4.5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要点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结果本组颅内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总的全切率达到89.0%(包括按Simpson分级的Ⅰ、Ⅱ级)。颅底大型脑膜瘤中,桥小脑角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嗅沟脑膜瘤、鞍结节鞍膈脑膜瘤的手术全切率分别达到了84.6%(11/13)、82.1%(23/28)、80.0%(16/20)、69.2%(17/23)。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4周内统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目前根治颅内大型脑膜瘤首选治疗方法。良好的显微手术技术和对颅内各部位特别是颅底解剖的熟悉是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前提。对手术后并发症的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 林宁张严国周迎春姚东晓姜晓兵
- 关键词:颅内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疗效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 颅内大型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大型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2例直径大于5 cm的颅内胶质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治疗。结果52例患者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44例,次全切及大部分切除8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0例,时间1 ̄3年,肿瘤复发13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大型胶质瘤效果显著,在保护重要功能结构区的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 张方成王鹏史建涛姜晓兵赵洪洋
- 关键词:显微外科弥散张量成像超声外科吸引器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问题与建议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如何实施神经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保护医护人员,救治后的患者如何管理等问题,进行探讨及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给同道在疫情常态化后有所指导。
- 胡学斌姜晓兵熊志勇胡跃云刘昌亚赵洪洋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LINC01232通过降低表面MHC-1的表达诱导胶质瘤免疫逃逸
- 目的探索tam衍生的外泌体在胶质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提取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颗粒追踪分析和WB、RNA pull-down等技术在体外和体内研究TAM和GBM之间的对话,进一步探讨二者相互...
- 姜晓兵
- 关键词:胶质瘤TAM
- 3D打印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颅内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7例颅内疾病患者的诊治过程,病种包括脑出血、中央区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垂体瘤、齿状突畸形、脊索瘤和动脉瘤。术前获取7例患者头颅CT/MRI资料,应用MIMICS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借助3D打印机打印出病灶模型,借助实体模型模拟手术、制定手术方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完成了颅内病灶模型的制作,模型能清楚显示颅内病灶的形态及其与邻近大血管、颅骨的空间关系;术者借助模型顺利完成手术入路规划。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3D打印技术在颅内病灶定位和显示周围解剖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协助临床医生完成术前规划。
- 黄星刘祯王旋李旭东舒胜蕾姜晓兵
- 关键词:颅内病变手术治疗
- 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05年
- 目的:构建携带EGFP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PCR的方法从pBSK/U6质粒上扩增出 U6启动子及其下游的Xbal、SalI和BamHI酶切位点,并增加NotI位点。将扩增的产物连入pEGFP-C1载体MluI位 点处,构建成携带EGFP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应用该载体介导针对EGFP的短发夹环RNA(pEGFP/U6/EGFP),转 染U25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验证所构建载体在细胞内产生RNA干扰的效果。结 果:与对照组比较pEGFP/U6/EGFP在细胞内对EGFP的抑制效果达89.8%。结论:成功构建携带EGFP的shRNA真 核表达载体。
- 姜晓兵赵洪洋周凤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 伽玛刀照射不同形态猫视神经后视神经病理学的变化
- 2005年
- 刘如恩赵洪洋姜晓兵朱贤立赵沃华
- 关键词:伽玛刀照射视神经病理学透射电镜神经压迫
- 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Angiopep-2修饰纳米颗粒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载香豆素-6和罗丹明B标记的纳米颗粒(NP)和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ANP),将其与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共培养,以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CECs对Angiopep-2修饰纳米粒的摄取能力。体内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粒,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比较2种纳米粒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BCECs摄取ANP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摄取NP的荧光强度;小鼠体内脑组织摄取的ANP显著多于NP。结论经Angiopep-2修饰的纳米颗粒具有比普通纳米颗粒更强的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
- 熊志勇王旋张志平谭松巍赵洪洋姜晓兵
- 关键词:脑靶向血脑屏障
- 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建立免疫磁珠法分离,并培养人脑胶质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将术中取得的脑胶质瘤标本,通过剪切、消化和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筛网过滤,免疫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出CD133+细胞,用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出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球,取第3代进行诱导分化,分化前后用免疫细胞荧光化学方法鉴定肿瘤干细胞及分化后细胞。结果免疫磁珠分选出的CD133+细胞,可悬浮生长并形成神经干细胞样细胞球,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阳性,分化后细胞表达神经元小管相关蛋白-β3(-βtubulin 3)和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特异性抗原,而巢蛋白、CD133阴性,并具有肿瘤的核型。结论免疫磁珠分选法可避免原代培养中众多细胞混杂生长的发生,能够从大量肿瘤细胞中分离出只占极少比例的肿瘤干细胞,细胞结合磁珠后在体外可以长期培养和传代,进一步证实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并为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
- 魏宇佳赵洪洋姜晓兵靳峰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胶质瘤细胞分选
- 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EGFP-H1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hRNA治疗人胶质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 构建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短发夹环RNA(shRNA)质粒(pEGFPH1 /VEGF),观察其在体内和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PCR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EGFP- H1,并利用该载体介导VEGFshRNA。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U25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EGFP的表达,用RT- 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含量。同时筛选转染pEGFP- H1和pEGFP- H1 /VEGF的U251稳定细胞株,制备裸鼠U251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与空载体转染组相比, pEGFP- H1 /VEGF对VEGF的抑制率达77. 9%。对照组和pEGFP -H1组裸鼠肿瘤重量分别为1 .7g±0 4g和1 .5g±0 .7g,体积分别为1573mm3 ±330mm3 和1430mm3 ±382mm3,两组之间重量和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而pEGFP- H1 /VEGF组肿瘤重量为0 .5g±0 .4g,体积为401mm3 ±272mm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pEGFP H1介导的VEGFshRNA能有效抑制U251细胞中VEGF的表达,并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
- 姜晓兵赵洪洋周凤刘如恩张方成赵甲山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导真核表达载体RNA干扰短发夹环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