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丽萍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细胞
  • 2篇DNA损伤
  • 1篇亚砷酸钠
  • 1篇遗传毒性
  • 1篇胰岛
  • 1篇胰岛Β细胞
  • 1篇胰岛Β细胞株
  • 1篇溶酶
  • 1篇溶酶体
  • 1篇肾毒
  • 1篇肾毒性
  • 1篇手术
  • 1篇受体
  • 1篇水提
  • 1篇水提取
  • 1篇水提取物
  • 1篇酸钠
  • 1篇梯度离心
  • 1篇梯度离心法

机构

  • 6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姜丽萍
  • 5篇仲来福
  • 5篇耿成燕
  • 2篇刘晓芳
  • 2篇陈敏
  • 1篇潘茜
  • 1篇宫德正
  • 1篇刘军
  • 1篇孙鲜策
  • 1篇李振雪
  • 1篇潘晓
  • 1篇王东
  • 1篇李建庆

传媒

  • 3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水平在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2年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1年本院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126例(良性病变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56例)和非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6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手术前1d抽取患者静脉血5mL,使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浆,
姜丽红彭大颖潘茜姜丽萍
关键词:促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水平外周血甲状腺疾病手术密度梯度离心法肿瘤手术
关木通水煎剂致大鼠肾毒性及DNA损伤机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关木通水煎剂(AMK)致大鼠肾毒性及DNA损伤机制。方法用健康雄性SD大鼠经灌胃AMK(50 g/kg),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指标有:肾组织形态学变化、体重、肾脏系数、血尿素氮(BUN)及肾皮质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彗星试验检测肾组织中的DNA链断裂程度;利用免疫组化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结果给药组动物的肾组织形态学变化、体重、肾脏系数、BUN及MDA含量等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彗星试验结果显示,AMK引起明显的DNA迁移,其中尾矩变化最明显。对照组、给药3、5及7 d组肾组织的彗星尾矩分别为1.52±1.10、12.77±16.05、97.97±17.85及111.77±16.65。给药组肾组织8-OHdG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AMK经口给药50 g/kg连续3 d,即可引起肾损伤。AMK可致肾组织活性氧增高,进而引起DNA氧化性损伤,这可能与AMK的肾毒性有关。
李振雪耿成燕姜丽萍仲来福
关键词:关木通马兜铃酸肾毒性DNA损伤8-OHDG
邻苯基苯酚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及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邻苯基苯酚(OPP)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用OPP作用HepG2细胞,通过彗星试验观察DNA链断裂、测定ROS、GSH水平和抗氧化剂TH干预后ROS、GSH水平变化。结果 OPP能够引起细胞DNA损伤(尾DNA%由空白的0.06增加为800μmol/L OPP的0.98等);细胞内ROS水平增高(P<0.01)和GSH水平降低(P<0.01);TH抗氧化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OPP对HepG2细胞具有遗传毒性,其损伤机制与氧化应激有关。
李建庆姜丽萍刘晓芳耿成燕仲来福陈敏
关键词:OPP遗传毒性氧化应激
网状五层龙热水提取物醒酒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宫德正耿成燕刘军姜丽萍仲来福
关键词:热水提取物
鞣花酸对HEK-293细胞DNA损伤作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鞣花酸诱导HEK-293细胞DNA损伤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鞣花酸处理HEK-293细胞后,运用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及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 120μmol/L鞣花酸作用1 h能够引起细胞彗星样拖尾,彗星尾部DNA%、尾长、尾矩分别为(12.34±4.21)%、(20.76±3.59)μm和(3.16±0.74),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P<0.01),GSH水平下降(P<0.05),60、120μmol/L鞣花酸作用3 h后均引起细胞内8-OHdG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鞣花酸处理HEK-293细胞后使细胞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引起的氧化性损伤可能是鞣花酸致细胞DNA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东姜丽萍刘晓芳耿成燕仲来福陈敏
关键词:鞣花酸DNA损伤氧化应激
亚砷酸钠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sodiumarsenite)对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INS-1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INS-1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亚砷酸钠,首先进行噻唑蓝(MTT)试验,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INS-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溶酶体膜电位的吸光度(A)值;并于亚砷酸钠作用后,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并检测INS-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经亚砷酸钠作用后,INS-1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且细胞活性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升高而降低;24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值明显下降,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后,细胞溶酶体膜电位荧光值明显上升,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出现凋亡,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加,凋亡的细胞也随之增多,镜下呈亮蓝色,胞核固缩、裂解为碎块出现凋亡小体和核碎裂,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经亚砷酸钠处理后,凋亡的细胞明显增多,且随着亚砷酸钠剂量的增高,凋亡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结论亚砷酸钠通过线粒体一溶酶体途径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株INS-1凋亡。
潘晓姜丽萍仲来福耿成燕孙鲜策
关键词:亚砷酸钠溶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