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锦兰

作品数:22 被引量:41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英语
  • 8篇教育
  • 8篇教学
  • 5篇高校
  • 4篇信息技术
  • 4篇英语教学
  • 4篇外语
  • 4篇写作
  • 3篇英语写作
  • 3篇网络
  • 3篇网络教育
  • 2篇英语教育
  • 2篇英语写作教学
  • 2篇英语专业
  • 2篇语言
  • 2篇写作教学
  • 2篇教育技术
  • 2篇教师
  • 2篇高校外语
  • 2篇高校网

机构

  • 19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唐锦兰
  • 3篇蔡静
  • 2篇吴一安
  • 2篇孙有中
  • 1篇蒋学清
  • 1篇王彤
  • 1篇石丽敏
  • 1篇冯雪
  • 1篇曹文
  • 1篇陈丽萍
  • 1篇刘晓悦

传媒

  • 5篇中国远程教育
  • 4篇外语电化教学
  • 3篇Chines...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英语学习(中...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外语教学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给学生什么样的反馈最有帮助?
2014年
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曾被比喻为"学习的生命血液"(lifeblood of learning)(Rowntree,1987)。本文主要围绕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反馈主题展开,重点回答四个问题:何种反馈最有帮助;何时反馈最合适;反馈量多少合适;恰当的反馈方式是什么。本文最后以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为例,分析如何提供恰当的作文反馈。
唐锦兰
关键词:英语作文教学效果ROBOT作业批改WATCH建构主义教学
高校网络英语教育考核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本文基于一项针对八所开设英语学历教育的中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在考核模式方面的调研,在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揭示出目前存在的四对矛盾:即学生缺乏自我检测和评估与其应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学生期待教师评估其学习成果与教师评估其所有学习成果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在监控学习过程中的有限使用与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多形式的检测以及学生希望信息技术更广泛使用之间的矛盾;学生有选择地完成学习任务与人们的想象即精心设计的教材一定会影响并且激励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作者分析了四对矛盾的成因以及其对于中国高校英语网络教育在课程考核和评估方面的启示。
唐锦兰
关键词:网络教育
探析自动作文评价系统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被引量:61
2011年
整合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成为语言教学现代化的标志和趋势。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探究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美国麦格劳一希尔教育测评中,心(CTB/McGraw.Hill)研发的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Writing Roadmap 2.0。研究对象为来自北京一所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前、后英语写作成绩的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实验组的进步幅度更大。这说明形成性评价方式和具有自动反馈功能的在线写作工具在发展非母语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并在此基础上为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提出建议。
蒋学清蔡静唐锦兰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应用研究述评被引量:114
2011年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的相关应用研究成果,发现教育技术的引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意味着一场牵扯到使用者理念、认识、方法和行为等方面的系统变革。我们认为关注结果同时关注过程和过程参与者的研究,在获得应用结果的同时,还能够揭示可能影响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必然会引发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基于理性的教学变革,因此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唐锦兰吴一安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
PRAGMATIC FAILURES AND WHAT THEY CAN TELL US
2002年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ree real-life examples of pragmatic failures that L2 learners made,then two major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s:pragmalinguistic and sociopragmatic failures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for the failures are reviewed.These are followed by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he need of conscious development of L2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on the effective ways of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唐锦兰
关键词:社会语用失误语用知识语言语用失误第二语言学习者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四新”理念与“四轮”驱动模式被引量:20
2022年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实践的变革,促进了“AI+教育”实践模式的产生。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主体,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素养至关重要。由此,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18年8月开始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深入实践,探索出以“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角色”的“四新”教师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建智能教育环境、提升教师智能素养、创新教师发展模式、优化教师数据管理”为“四轮”驱动的有效模式。文章对此模式进行阐释,以期为全国高校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提供借鉴。
孙有中唐锦兰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中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
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主要问题调查被引量:21
2021年
中国大学的外语教育中采用技术辅助已经相当普遍并取得了公认的效果。不过,技术的飞速更新所能提供的多种便利促使我们审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导致的潜在问题以及提升的空间。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调查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在理论建构、教学实践、顶层设计、教师发展和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五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蔡静张帅唐锦兰
关键词:外语教育信息技术
高校网络英语教育学生情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基于对中国八所开办英语专业学历学位教育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261名学生的问卷调研,对网络教育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往学习经历、电脑和网络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状况等信息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这一调研结果对网络教育在资源开发、助学服务和课程考核三个层面所带来的思考。
曹文王彤唐锦兰
关键词:网络教育英语专业
英语专业人文通识教育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9
2017年
本文探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本研究为国内高校将在线阅读和讨论融入英语专业经典阅读教学的首次尝试,期待为英语专业人文通识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提供借鉴。
孙有中唐锦兰蔡静
关键词:人文素养通识教育混合教学模式
Calibrating English Language Courses with Major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FL Tests via Vocabulary Range
2012年
With the purpose of describing levels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expected at each stage in our school's Diploma and BA programs, we attempted to compare the level of courses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as embodied in the national TEM4 and TEM8, and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such as Cambridge ESOL, and other descriptions such as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via one quantifiable parameter: vocabulary range. This is justified as vocabulary range offers an approximate but useful guide to the level of a course or a testing system.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language competence at different levels of our program matches various standard proficiency examinations. Paul Nation's Range software was used both in its standard form using his three BASEWRD files and in an adapted form adding the authors' own BASEWRD files extrapolated from various levels of our textbook series. This enabled us to compare the vocabulary range of our courses with that of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 where word lists are available or recoverable. Research results supported the hypotheses suggested.
唐锦兰N.PRITCHARD石丽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