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玮

作品数:40 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成像
  • 16篇磁共振
  • 12篇磁共振成像
  • 9篇病理
  • 7篇血管
  • 6篇影像
  • 6篇细胞
  • 5篇血管瘤
  • 5篇肝脏
  • 5篇MRI表现
  • 5篇病理对照
  • 4篇良恶性
  • 4篇扩散
  • 4篇恶性
  • 3篇胆管
  • 3篇性病
  • 3篇影像学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术后
  • 3篇肿瘤

机构

  • 39篇湖州市中心医...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湖州市...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9篇周玮
  • 12篇何剑
  • 8篇祝跃明
  • 8篇沈健
  • 5篇费静静
  • 4篇沈博
  • 3篇黄小燕
  • 3篇潘锋
  • 3篇吴晓
  • 3篇严强
  • 3篇郑屹峰
  • 3篇沈伟强
  • 2篇李建有
  • 2篇顾晓丽
  • 2篇刘东
  • 2篇董吉顺
  • 2篇毛新峰
  • 2篇胡红杰
  • 1篇平金良
  • 1篇徐美灵

传媒

  • 12篇中国现代医生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X线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1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分型,术后进行复位质量和内固定置入质量的评估。结果术前DR分型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内收型(SAB)、旋后外旋型(SER)的Kappa值为0.76,0.80,0.77,0.75,均≥0.75,一致性较好;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各分型Kappa值为1,0.93,1,0.90,均≥0.90,一致性优秀,CT三维重建分型与术中所见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DR。术后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分型解剖复位检出率以及内固定置入适宜检出率均低于DR(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的术前分型、术后复位及内固定置入质量评估方面相对于X线摄片检查均具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周玮李建有何剑吴晓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三维重建
一种基于磁共振单序列成像技术和因果推断算法的肝癌细胞分化程度预测系统
本发明属于机器学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磁共振单序列成像技术和因果推断算法的肝癌细胞分化程度预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提取肝癌病灶的MR增强动脉期序列与肝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的图像特征,并利用因果推断算法分析这些特征与肝癌...
周玮付治中陈意钒
LACE风险模型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基于不同风险程度设计出院干预计划,评价LACE风险模型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支架手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LACE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冠脉支架术患者的出院干预方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LACE风险模型构建出院计划,能够提高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费静静周玮顾方方张栗
关键词:冠脉支架术护理
全程护理管理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因肝脏肿瘤性病变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前后接受全程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重复扫描率、检查完成所需时间、图像优质率、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和肝脏肿瘤良恶性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全程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重复扫描率、不良反应及对比剂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完成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图像优质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管理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能够有效提高检查效率和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对比剂外渗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费静静周玮章灵杰严强
关键词:全程护理管理肝肿瘤
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的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螺旋CT及MRI表现。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27个病灶,单侧23例,双侧2例;病灶形态呈类圆形、卵圆形16个,分叶状11个;CT平扫示实性肿瘤和囊实性肿瘤实性部分的密度略低于子宫肌层,增强扫描示肿瘤在动脉期和延迟期呈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MRI扫描后肿块实性部分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抑脂序列呈稍低或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强化特点同于CT。3例患者盆腔内可见少量积液。结论卵巢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对提高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术前误诊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周玮何剑沈建平金良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CSHAs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18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病灶呈"球状"、"分叶状"或"葫芦状"跨蝶鞍生长,体积较大,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为稍高密度灶,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8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DSA表现为静脉期于蝶鞍旁可见淡染色团块,而动脉期及毛细血管期均未见异常染色。结论 CSHA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莫小春周玮董吉顺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Parasellar cavernous hemangioma,PCH)的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PCH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1HMRS检查。结果病灶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1HMRS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其中6例出现Lip峰。结论 PC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周玮祝跃明潘锋何剑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单一深部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单一深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一浅表肺小结节患者68例和深部肺小结节患者42例在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比较两者定位的成功率及气胸、出血发生率。结果68例浅表肺小结节患者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98.5%(67/68),气胸发生率35.3%(24/68)、出血发生率25.0%(17/68);42例深部肺小结节患者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42/42),气胸发生率16.7%(7/42)、出血发生率45.2%(19/42)。结论深部肺小结节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出血发生率较高,但在保证肺小结节切除完整性的前提下为患者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肺功能,应予以推广应用。
徐忆宁郑屹峰黄小燕潘锋周玮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6例为研究组,根据Child-Pugh分级不同将其分为A级组、B级组及C级组,并选取我院同期行肝脏检查的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行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扫描,对各肝段信号强度(SI)进行记录,对全肝不同时相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进行计算,测量患者肝脏体积(LV)。结果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SI值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随分级升高SI值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相同时间内RE值与研究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组内比较,相同时间内不同分级之间RE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肝功能LV及LV/SLV在对照组患者及研究组不同分级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LV、LV/SLV与ICG-R15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E、LV×RE及LV/SLV×RE与ICG-R15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肝癌患者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可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SI、RE反映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集合肝脏体积可提高RE与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在肝功能损伤程度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矿施建芳周玮
关键词:增强MRI肝癌肝脏储备功能
MR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良恶性病变及鼻咽癌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鼻咽部病变患者采用DWI进行检查,鉴别病变性质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分析诊断鼻咽癌(NPC)T分期效能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与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NPC、NPH和正常对照鼻咽壁、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NPH与正常对照鼻咽壁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鼻咽壁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PC与NPH及正常对照斜坡、椎前肌的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诊断病变良恶性Kappa值为0.84,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4.74%、阳性似然比为18.50、阴性似然比为0.05,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好。ADC诊断阈值为0.943×10-3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DWI鼻咽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ADC值与T分期呈正相关性(r=0.436,P<0.05)。结论 DWI的ADC值对鼻咽部病变良恶性有鉴别价值,ADC值与T分期相关,DWI对NPC的T分期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朱培杨周玮黄小燕
关键词:鼻咽癌表观扩散系数T分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