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
- 作品数:35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在肺结核治疗效果评估中的检验效能。方法分别收集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月时血清,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和IFN-α的表达水平。同时影像学监测病灶变化情况,较治疗前,治疗2月时病灶无变化及增大为无效组,病灶吸收为有效组。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治疗2月与治疗前浓度的比值(Ratio值)区分肺结核治疗无效和有效的界值和检验效能。进一步将不同细胞因子串联或并联后,分析其组合后的检验效能。结果(1)无效组和有效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而言,肺结核患者治疗两月后血清中IL-6、IFN-γ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23),IL-1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有效组治疗两月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2)TNF、IL-17、IL-1β、IL-4、IL-6、IFN-γ、IL-12P70、IFN-α和IL-8的Ratio值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敏感度>80%,但特异度较低;IL-5和IL-10的Ratio值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特异度>80%,但敏感度较低。(3)IFN-γ、IL-17和IFN-α三种细胞因子串联组合后,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灵敏度84.00%,特异度70.97%,准确度76.79%;IL-6和IFN-α两种细胞因子串联组合后,在判断肺结核治疗无效时的灵敏度80.00%,特异度67.74%,准确度73.21%。结论对比治疗前,肺结核患者治疗2月后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有用于抗结核治疗效果监测的潜力。
- 李华许婉华龚兰谢贝杨瑜刘志辉吴玲孟繁荣王楠王琪张言斌
- 关键词:肺结核细胞因子
- 4种蛋白质/多肽在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 2014年
- 目的:评价质荷比(m/z)分别为1 060、1 944、2 081和3 954的4种血清蛋白质/多肽(以下分别用A、B、C和D表示)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能力。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57例结核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其A、B、C、D中的表达水平(用相对强度表示)并比较其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方法分析其区分结核病患者群与健康人群的能力。结果:(1)A、B、C、D在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1、1 597±3 102、460±765、1 208±1 003和123±201、47±98、36±93、397±355,两者差异显著。(2)以A、B、C、D血清表达水平为指标判定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848、0.735和0.810,分界值分别为≤166、≥318、≥48和≥728。结论:B、C和D 3种血清蛋白质/多肽具有较好的区分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能力,有望作为新型结核病诊断候选标志物。
- 刘志辉刘玉美孟繁荣谢贝王楠邓晓华吴玲张言斌谭守勇
- 关键词:结核病
- 以居住地域为基础的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初探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MIRU-VNTR基因分型技术用于分析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关系的可行性。方法以结核患者居住地所属乡镇村组或社区街道相同为前提,假定居住所属地相同结核患者间存在传播关系,拟定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链。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并提取DNA,通过PCR扩增进行29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分析,并计算HGDI分辨力指数。以基因型成簇与否评价传播链内结核患者间传播关系的有无。结果拟定了178条广州地区结核病传播链,复苏得到456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提取获得其基因组DNA并扩增了29个VNTR位点,其组合HGDI分辨力指数为0.986。基因成簇性分析显示,有2条传播链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成簇,成簇率为1.10%。基因成簇性的2条传播链患者分别居住于同街道,发病时间间隔在2年以内,分别为9和14个月。结论29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技术可用于广州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析,能否用于结核病传播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竺澎波王楠孟繁荣杨瑜雷杰牛群谢贝吴玲李华刘志辉刘文
- 关键词:结核结核分枝杆菌传播链
- 不同耐药型的结核分枝杆菌hspX基因序列与表达的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不同耐药型的结核分枝杆菌(MTB)热休克蛋白基因hspX序列与表达,初步探讨hspX与MTB的耐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全部敏感株(S)、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MDR)和一种耐药[单耐利福平(MTB^(R+))、单耐异烟肼(MTB^(H+))、单耐链霉素(MTB^(S+))和单耐乙胺丁醇(MTB^(E+))]的菌株各10株,采用改良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裂解法和TRIzol法分别提取各组菌株的DNA和RNA,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hspX基因的存在及其表达。对PCR产物进行测序以检查正向和反向的多态性,并用DNAman软件进行与标准株H37Rv序列比对。以敏感菌株(S)组为对照组进行两两对比分析不同耐药型的MTB菌株hspX表达的差异。结果PCR成功获得各组特异性的hspX基因,与H37Rv序列比对具有97%~99%的同一性,无存在明显差异;以相对定量2^(-ΔΔCt)法计算获得S、MDR、MTB^(R+)、MTB^(H+)、MTB^(S+)和MTB^(E+)菌株hspX的表达分别为0.98(0.89,1.23)、1.49(1.10,2.04)、1.41(0.55,2.80)、1.37(0.68,2.71)、0.91(0.59,1.62)和0.70(0.48,1.18)。以敏感菌株(S)组为对照组,不同耐药型菌株组与其比较,hspX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spX基因在MTB中是保守的。在自然状态下,hspX基因在MTB的耐药性方面无明显相关性。
- 杨瑜王楠李华吴玲王琪谢贝刘志辉孟繁荣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
- 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病例选择方法初探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以患者居住地为基础的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病例选择方法进行理论性评估。方法在本院建立的广州地区分枝杆菌菌株库中提取9234株结核分枝杆菌相应的患者信息资料,以患者居住地假定其间传播关系的有无,分析每条传播链中患者发病时间间隔及年龄组合情况。结果以县-乡镇-村-组等农村区划、市-区-社区-街道等城市区划为路线,发现387条假定结核病传播链,以2-5病例传播链为主,分别为210、100、35、23条,其它则包括6、7、8、11、12病例传播链,分别为6、7、4、1、1条。从传播链中患者居住地看,农村地区以同村为主,占农村区划传播链的89.39%(59/66),城市地区以同街道为主,占城市区划传播链的89.10%(286/321);传播链中患者发病时间间隔在半年、1年、1年半、2年、2年半、3年内及大于3年的传播条数分另为131、81、59、59、50、6和1;按少年(〈15岁)、青年(15-44岁)、中年(45-64岁)、老年(≥65岁)4个年龄段划分,不同性别跨1年龄段、同性别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跨2年龄段、不同性别同年龄段、同性别跨1年龄段、同性别跨2年龄段、不同性别跨3年龄段的传播链条数分别为94、69、69、67、59、28、1条。结论以患者居住地为基础的传播链分析所获得的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病例比较符合现行结核病传播理论,在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切实可行。
- 吴玲王楠雷杰竺澎波孟繁荣谢贝杨瑜牛群谭守勇邝浩斌刘志辉
- 关键词:结核病传播链分子流行病学
- 治愈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蛋白双向电泳初步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选取2013年于广州市胸科医院治疗的初治肺结核,并经1个常规抗结核治疗疗程(6个月)治愈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 electrophoresis,2-DE)对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混合血清全组蛋白进行电泳分离,以PDQuest 8.0软件根据蛋白质点数、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Mr)等进行差异蛋白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差异蛋白点共有15个,治疗后血清相对应差异蛋白有12个下调,3个上调,Mr为16 200~76 800,PI为5.0~6.8.由此可见,治愈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的差异蛋白,差异蛋白可能作为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标志物或者治疗靶点.
- 杨瑜谢贝吴玲孟繁荣王楠雷杰张言斌彭德虎谭守勇刘志辉
- 关键词:血清蛋白质组学
- mpt64 mRNA作为结核化疗细菌学监控的分子标志物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pt64 mRNA作为结核病化疗疗效监控的细菌学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2021年1月至4月,于广州市胸科医院分枝杆菌菌种库中,随机选取35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培养,分别经异烟肼药物浓度为0、0.2、0.5μg/ml作用48 h后,提取其全RNA组反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t6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0、0.2、0.5μg/ml异烟肼药物浓度处理组在作用48 h后,3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pt64 mRNA Ct值分别为(25.34±2.56)、(29.09±3.25)、(30.14±3.23)。相较于无药对照组,0.2、0.5μg/ml异烟肼处理组mpt64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pt64 mRNA表达水平可在短时间内反映出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效果,有望成为结核病化疗疗效监测的分子标志物。
- 雷杰王楠牛群谢贝吴玲邓丽刘志辉孟繁荣
- 关键词:结核病化疗异烟肼
- 超声BI-RADS 3级乳腺不可扪及病变的微创活组织检查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乳腺不可扪及病变(nonpalpablebreast lesion,NPBL)微创活组织检查(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微创活检、超声BI-RADS3级的542例NPBL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即时活检组(首次超声诊断后3个月之内活检)与随访活检组(随访6个月后活检)发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以及两组恶性肿瘤情况的差异。结果全组542例病例,病理确诊恶性病变5例,总体恶性率为0.92%(5/542);50~59岁患者的恶性率为9.68%(3/3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0~29岁组0,30~39岁组0.40%,40~49岁组0.57%,60~71岁组0)。即时活检组中恶性病变4例,恶性率为0.91%(4/435);随访活检组中恶性病变1例,恶性率为0.93%(1/1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发现的恶性肿瘤的病灶大小,TNM分期相似。结论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NPBL恶性率低,随访活检是安全的。但对于年龄50岁及以上,超声评估为BI-RADS3级的患者需提高警惕,建议积极进行活检。
- 吴玲王颀连臻强张安秦李文萍马小燕郜红艺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
- 402例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口学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通过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口特征分析,初步探索本市耐用多药结核病流行规律。方法依托本院广东地区结核病生物样本库信息资料系统,对2009—2015年来就诊且相关资料齐备的40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性别构成、户籍类别、居住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等方面探讨其人口学特点。结果在40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12。其中:广州市户籍人口患者占56.96%(229/402)、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患者占15.92%(64/402)、广东省外流动人口患者占27.11%(109/402);中心城区人口和城市郊区人口患者分别占56.72%(228/402)和43.28%(174/402);少年(<15岁)、青年(15~44岁)、中年(45~64岁)、老年(≥65岁)年龄别患者分别占0.25%(1/402)、57.96%(233/402)、30.85%(124/402)、10.95%(44/402)。结论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流行具有以中青年为主、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居住与流动人口所占例大等人口学特点,预示其控制难度大,必须高度关注并采取强力措施以遏制耐多药结核病的蔓延。
- 吴玲刘志辉雷杰王楠牛群谭守勇邝浩斌
- 关键词:结核耐多药人口学特征
- 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室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体会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术室器械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集中管理的运作和意义。方法建立手术室术后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处理的工作程序和质量标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结果手术器械集中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处理,保障了清洗、包装及灭菌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效率,有效预防了由器械不洁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的专业管理促进了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灭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 梁丽敏陶曙徐宁吴玲
-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