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江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白血
  • 3篇急性
  • 3篇白血病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憩室
  • 2篇肿瘤
  • 2篇基因
  • 2篇大肠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增生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吴江
  • 5篇陈飞
  • 5篇邓长生
  • 4篇肖晖
  • 3篇刘尚勤
  • 3篇周芙玲
  • 3篇左学兰
  • 2篇刘明辉
  • 2篇周怡
  • 2篇何莉
  • 2篇熊蓓
  • 2篇汪英颖
  • 2篇陈立平
  • 2篇宋玉
  • 1篇童传凤
  • 1篇曾宪涛
  • 1篇罗琳
  • 1篇邵亮
  • 1篇丁路
  • 1篇邵亮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AF1以及CD30-TRAF1信号通路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和CD30-TRAF1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株L428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RAF1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0配体对TRAF1的影响以及TRAF1对L428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64±1.03和0.97±0.22,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的0.72±0.21和0.2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L428细胞TRA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在CD30L作用前分别为3.62±0.34和2.29±0.27,CD30L作用8 h后增加为6.54±0.28和4.1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TRAF1 siRNA后,L428细胞凋亡率为(29.17±6.38)%,明显高于转染对照的(4.27±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对照TRAF1蛋白相对表达为2.44±0.94,明显高于转染TRAF1 siRNA L428细胞的0.17±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细胞性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中TRAF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抗凋亡过程,受到CD30信号通路的调控。
吴江宋玉陈飞肖晖左学兰
关键词:B细胞TRAF1CD30信号通路
大肠腺癌组织leptin受体的表达意义
2004年
目的:研究leptin受体在人大肠癌细胞系及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增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图像分析检测leptin受体,CD34 及Ki67的表达,并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及细胞增生指数. 结果:leptin受体在SW480,HT29细胞以及大肠癌组织均有表达,大肠腺癌组织的平均染色吸光度比正常大肠组织高(0.153±0.011 vs 0.115±0.071,P<0.05),与Ki67 指数呈正相关(r=0.388,P<0.05);血管内皮细胞表达leptin受体的大肠腺癌,其MVD较高(45.100±10.000vs 37.400±10.200,P<0.05),二者之间正相关(r=0.569, P<0.05);大肠腺癌MVD、Ki67指数比正常组织高(41.500±10.700 vs 31.300±11.100,P<0.01;0.458±0.108 vs 0.312±0.097,P<0.01);leptin受体的表达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未见相关. 结论:leptin与大肠腺癌上的leptin受体结合后,在促进肿瘤细胞增生及肿瘤组织的血管增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吴江邓长生陈立平
关键词:大肠腺癌LEPTIN受体细胞增生血管增生微血管密度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PL/W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例LPL/W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3例LPL/WM患者中位年龄60岁(35~79岁),男性12例,女性1例,多以乏力或双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患者均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IgM),3例伴有免疫球蛋白G(IgG)升高,其中1例为单克隆IgG;乳酸脱氢酶升高2例;5例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8例患者检测了MyD88基因突变情况,其中5例突变阳性。13例患者中,1例失访,3例死亡,9例生存,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19~81个月)。结论LPL/WM发病率较低,多数进展缓慢,但异质性较强。少数患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高危患者诱导化疗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预后。
汪英颖邵亮周怡刘明辉熊蓓吴江何莉肖晖左学兰陈飞周芙玲刘尚勤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S 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SKP2)、细胞周期抑制蛋白(cell cycle inhibitor protein factor 27,P27)、细胞周期蛋白A1(cyclin A1)及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5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22例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id cell leukemia,ANLL)患者给予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5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atic leukemia,ALL)患者给予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方案治疗,10例复发ANLL患者给予MA方案(米托蒽琨+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0例复发ALL患者给予VA(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骨髓细胞SKP2、P27、cyclin A1及cyclin E表达水平,并与20例非恶性血液肿瘤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SKP2、P27、cyclin A1及cyclin E表达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3~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9例(15.79%),部分缓解41例(71.93%),未缓解7例(12.28%);完全缓解者SKP2[(19.83±5.62)%]、cyclin E[(8.21±6.22)%]及cyclin A1[(5.96±4.8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部分缓解+未缓解者[(46.16±18.06)%、(41.19±12.16)%、(36.18±10.77)%](P〈0.05),P27表达水平[(26.04±7.08)%]明显高于部分缓解+未缓解者[(15.36±4.98)%](P〈0.05);治疗前,初治ANLL、初治ALL、复发ANLL、复发ALL患者骨髓细胞SKP2[(44.76±23.81)%、(39.75±21.64)%、(46.53±24.18)%、(43.28±24.92)%]、cyclin E[(27.18±11.56)%、(33.49±12.74)%、(40.32±12.35)%、(37.08±10.96)%]及cyclin A1[(34.47±15.64)%、(32.08±14.93)%、(36.28±13.67)%、(33.94±14.2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5.64±4.96)%、(5.83±4.72)%、(7.54±6.49)%](P〈0.05);复发ANLL、复发ALL患者骨髓细胞P27[(16.09±6.32)%、
吴江宋玉陈飞肖晖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S期激酶相关蛋白细胞周期抑制蛋白细胞周期蛋白E
十二指肠憩室120例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特点.方法:收集近20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患者中经 X 线钡餐、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手术中发现的12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临床表现未见特殊,多由 X 线检查确诊,大部分为内科治疗.结论: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X 线胃肠钡餐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定.无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患者有消化道症状,且憩室与其他疾病共存时,应首先考虑治疗其他疾病.
吴江邓长生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十二指肠镜检查X线钡餐消化道症状影像学诊断
FANCF基因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罕见
2012年
目的研究FANCF基因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AML患者细胞和21株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方法分析FANCF基因甲基化,Western blot法检测FANCF蛋白的表达,应用亚硫酸盐测序法测定FANCF基因甲基化具体位置和数量。结果30例AML患者中没有发现FANCF基因甲基化,21株AML细胞系中有1株(4.76%)存在FANCF基因甲基化,该细胞系缺乏FANCF蛋白表达并对DNA断裂剂丝裂霉素C(MMC)高度敏感,其FANCF基因启动子CpG岛发生高度甲基化。结论FANCF基因甲基化在AML患者中罕见,仅在少数AML细胞系中出现高度甲基化,提示FANCF基因甲基化可能在AML患者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其可能参与部分AML细胞系恶性克隆的转化和细胞表型的维持。
陈飞吴江刘尚勤
关键词:甲基化
c-MYC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探讨C-MYC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可能机制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大肠癌组织,16例正常大肠组织的c-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 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CD34进行检测. 结果:c-MYC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X2= 9.232,P=0.002).c-MYC、VEGF阳性组及c-MYC、VEGF双阳性组的MVD值(43.3±9.6、42.3±9.2、42.6±8.9)均显著高于c-MYC、VEGF阴性组及双阴性组的MVD 值(t=2.253、2.105、2.301,P<0.05);c-MYC、VEGF 及双阳性组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X2= 6.879、5.711,P<0.05),且以双阳性组最高(68.9%);c- MYC、VEGF及双阳性组的阳性率随Dukes分期而增加(X2=9.306、6.330、6.953,P<0.05);而c-MYC、VEGF 的阳性率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c-MYC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相关,并可能是通过VEGF引起的,这为以c-MYC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立平邓长生吴江
关键词:C-MYC大肠癌血管生成大肠组织肿瘤免疫组化
瘦素及其受体与消化系统肿瘤
2004年
瘦素 (Leptin)是肥胖基因 (Ob)的编码产物 ,Ob R是其受体 ,在体内分布于多种组织器官。Leptin与其受体结合后 ,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 ,具有促进多种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 ,可能与肿瘤相关。近来 ,学者们对Leptin及其受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吴江邓长生
关键词:瘦素细胞增殖消化系统肿瘤
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58例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诊断与治疗的特点。  方法  收集近 2 0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病人中经X线钡餐造影 ,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手术中发现的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 58例 ,与同期收集的 3 6例老年前期及 2 6例中青年人十二指肠憩室进行对比。  结果  男女发病率相近 ,好发于降部 ,憩室多在 1 5cm×1 5cm以上 ,伴发病多。  结论 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一般较其他年龄组大 ;临床表现具隐蔽性 ;憩室炎发生率较低 ;多伴发其他系统疾病 ;
吴江邓长生
关键词:十二指肠憩室钡餐内窥镜检查胃肠道老年
IDH2基因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2018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分型,占同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15%^[1];IDH2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5q26.1,该基因编码的IDH2蛋白是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一种代谢酶。有IDH2基因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目前鲜见报道,现将我院新近收治的1例有IDH2基因突变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曾宪涛周芙玲吴江童传凤
关键词:白血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