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基

作品数:37 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视网膜
  • 21篇网膜
  • 19篇玻璃体
  • 16篇手术
  • 10篇视网膜脱离
  • 8篇手术治疗
  • 7篇视网膜病
  • 7篇视网膜病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黄斑
  • 7篇病变
  • 6篇术后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6篇玻璃体切除
  • 6篇玻璃体切除术
  • 6篇玻璃体切割
  • 4篇血管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7篇厦门眼科中心
  • 13篇厦门大学
  • 7篇厦门大学附属...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37篇吴国基
  • 8篇吴护平
  • 7篇蔡锦红
  • 6篇刘志雄
  • 6篇何建忠
  • 6篇陈燕
  • 6篇方旭林
  • 5篇刘志雄
  • 5篇王晓波
  • 4篇洪荣照
  • 4篇康克明
  • 3篇王润生
  • 3篇魏勇
  • 3篇龚颂建
  • 2篇罗陈川
  • 2篇王晓波
  • 2篇刘昭升
  • 2篇林春堤
  • 2篇吴正秀
  • 2篇肖启国

传媒

  • 10篇中国实用眼科...
  • 7篇国际眼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学会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切口愈合
2003年
何建忠吴国基吴正秀陈燕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术后切口愈合
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黄斑孔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与未愈黄斑孔的疗效。方法 应用COHERENT Om ni多波长激光光凝黄斑裂孔底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随后眼内注入 2 0 %C3 F80 .5~ 0 .8ml并置换出玻璃体腔液体。治疗后每天坚持俯卧位。结果  19只眼中 16只眼黄斑孔愈合 ,成功率为 84.2 %,视力提高 15只眼 ,占 78.9%,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应用激光光凝联合眼内注气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发与未愈黄斑孔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疗效确定、大部分患者无须住院等优点。
罗陈川吴国基龚颂建
关键词:激光光凝玻璃体腔
曲安奈德与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比较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与雷珠单抗(Lucentis,LU)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最佳矫正视力(BCVA,小数视力)≤0.6,黄斑中心凹厚度(CMT)≥250μm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分别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22例,4mg,0.1mL)或LU(18例,0.5mg,0.05mL)治疗。比较两种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1,2wk;1,2,3,6mo两组CMT与BCVA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具有显著改变(P<0.05),TA组治疗后1mo视力最好(BCVA,logMAR=0.30±0.20),LU组治疗后2mo视力最好(BCVA,logMAR=0.21±0.10),两组在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减轻,CMT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mo时黄斑水肿程度最低(TA组CMT=274.45±141.81μm,LU组CMT=225.83±22.86μm)。BCVA(小数视力)与CMT呈负相关。各项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及LU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均可减轻黄斑水肿和改善视力,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林春堤吴国基吴爱玉陈芳陈水淼
关键词:曲安奈德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并发症原因的临床观察及防治原则
目的:探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entrating kerato- plasty.PKP)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对78 例(80只眼)行 PKP 手术患儿中发生并发症者进行并发症种类及原因分析。结果:儿童...
吴护平吴国基蔡锦红刘昭升陈燕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并发症
文献传递
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儿童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114例儿童眼内炎患者行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33例33只眼的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眼内炎玻切术式不同分为4组,Ⅰ组(巩膜外环扎+玻切+曲安奈德注射+眼内光凝+硅油填充)19只眼,Ⅱ组(巩膜外环扎+玻切+眼内光凝+硅油填充)23只眼,Ⅲ组(巩膜外环扎+玻切+硅油填充)37只眼,Ⅳ组(玻切+巩膜外环扎)35只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随访≥6月。结果儿童眼内炎玻切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总发生率为28.95%。各组发生率依次为:10.53%,26.09%,29.73%,40.00%。经x^2分割法检验,Ⅰ组与Ⅳ组,Ⅱ组与Ⅳ组,Ⅲ组与Ⅳ组,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4只眼放弃治疗外,所有病例炎症得到控制、视网膜复位。结论儿童眼内炎因其自身特点,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外环扎、曲安奈德注射、眼内光凝、硅油填充术可有效预防眼内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谭叶辉吴国基蔡锦红邵毅方旭林肖启国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脱离
眼内异物合并产气荚膜芽胞梭菌感染1例被引量:1
2004年
刘志雄吴国基陈燕
关键词:眼内异物致病菌
硅油取出术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效果及探讨硅油取出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 42例施行过玻璃体视钢膜手术及硅油填充眼 ,采用平坦部双切口等方法取出硅油。结果 术后视网膜保持复位 35只眼 (83% ) ,7只眼再脱离 ;术后视力 :0 .0 2以上 2 0只眼 (45 % ) ,其中 0 .1以上 6只眼。结论 硅油注入术后 ,如视网膜稳定复位 ,最佳取出硅油时机为 3~ 6个月 ,对可疑视网膜裂孔或发生新裂孔的病例 ,取出硅油前 1月左右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
吴国基黎新洪荣照吴护平蔡锦红陈燕
关键词:硅油并发症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黄斑弥漫性水肿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16例(17只眼)。9例(10只眼)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7例(7只眼)行25G玻璃体手术。其中曲安奈得染色7只眼,膜盼蓝染色6只眼;0.25%吲哚青绿染色4只眼,所有病例行内界膜剥离。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5月。结果手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1只眼(占68.8%),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5只眼(占83.3%)。结论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
何建忠吴国基方旭林
关键词:黄斑水肿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
23G高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23G高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09-03/2009-10一组合并较明显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拉或合并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共20例20眼,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膨胀气体全氟丙烷(C3F8)填充。统计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3mo时最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平均随访6mo。结果:所有20眼均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器械损伤晶状体或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等术中并发症。15眼黄斑已脱离眼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02~0.5(log-MAR视力为0.3~2.0,平均1.187±0.616),术后3mo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0.8(logMAR视力为0.1~0.52,平均0.276±0.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6,P<0.01);5眼黄斑未脱离眼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8~1.0(logMAR视力为0~0.52,平均0.218±0.276),术后3mo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6~1.0(logMAR视力为0~0.52,平均0.312±0.28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0,P=0.374)。手术后未发生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切口相关并发症,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3眼术后第1d出现轻度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1wk内消退。至随访结束时,4眼(20%)晶状体核密度增加,其余病例无新生白内障或原白内障明显加重。5眼(25%)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眼压均<30mmHg,经局部使用1~2种降眼压滴眼液,3d内恢复正常,平均术后第7d眼压为14.6±3.4mmHg。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缝合手术切口可避免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刘志雄吴国基康克明王晓波陈惠婵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30例3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14眼)单纯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GLP);第2组(16眼)玻璃体腔连续注射3次雷珠单抗0.05mL/(0.5mg),每次间隔1mo,第1次注射雷珠单抗7d后行GLP治疗。随访6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的变化。结果:治疗6mo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提高,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OCT显示第1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降低236.4±113.0μm,第2组平均降低386.6±195.5μm,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GLP组(P<0.05)。结论: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GLP治疗的效果,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王晓波吴国基张雪岩罗向东刘丛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激光光凝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