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俊

作品数:27 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移植
  • 6篇肝脏
  • 5篇细胞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肿瘤
  • 4篇肝细胞
  • 3篇胰腺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癌
  • 3篇肝脏移植
  • 2篇胆管
  • 2篇蛋白质代谢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移植术
  • 2篇移植术后
  • 2篇营养支持
  • 2篇硬化性
  • 2篇诊治

机构

  • 25篇山东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25篇卢俊
  • 13篇周旭
  • 10篇杨凤辉
  • 9篇公伟
  • 9篇刘军
  • 9篇许世峰
  • 8篇于光圣
  • 8篇徐延田
  • 6篇常宏
  • 4篇刘方峰
  • 3篇穆春凯
  • 1篇朱化强
  • 1篇李光兵
  • 1篇安伟
  • 1篇刘磊
  • 1篇刘磊
  • 1篇刘军
  • 1篇刘勇
  • 1篇吴奇
  • 1篇宋勰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器官移植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5
  • 4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肝细胞癌伴胆管癌栓临床少见,肝炎、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的升高以及肝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但术前漏诊、误诊率高,误诊原因多是片面强调影像学检查结果,忽视了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并非晚期表现,胆管癌栓并没有增加手术的风险,也没有明显降低术后存活率,因此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行合理术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肝移植作为一种极端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
卢俊于光圣
关键词:胆管癌栓
易误诊的肝脏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
2020年
肝脏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被认为是海绵状血管瘤变性改变引起的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其病理特征的变化改变了影像学特征,使这种不典型的血管瘤易被误诊为原发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目前虽然对其影像学表现研究较多,但诊断仍困难,报道的大多数是因误诊为恶性而切除,术前确诊率低。现就肝脏硬化性血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吴奇宋勰牛哲禹刘丙强刘方峰卢俊常宏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瘤体层摄影术治疗学
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后NF-κB活性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作为肝移植和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形成、细胞内Ca^2+超载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激活与浸润有关,NF-κB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伟刘军周旭卢俊杨凤辉许世峰公伟
关键词:NF-ΚB热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姜黄素CA^2+超载活性肝癌切除术后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应用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目前,肝癌治疗模式已由单一外科切除转变为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多方法、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1]。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e ablation,RFA)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成为小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法,也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同时疗效最好的局部消融手段[2]。其通过温度监控和阻抗调控控制整个消融过程,保证RF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肝癌局部热消融治疗的目标是完全杀灭肿瘤的同时,将并发症降到最低[3]。肝癌首选手术切除治疗,然而,部分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因合并严重肝硬化、肝功能差、剩余肝体积不足、合并基础疾病等原因不适合行肝切除术或已失去手术时机,RFA使部分患者获得了局部根治性治疗,改善了预后。
吴奇宋勰刘丙强卢俊常宏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癌
肝细胞生成素Cn促进肝干/祖细胞增殖的功能研究
2015年
目的检测肝细胞刺激因子肝细胞生成素Cn(hepatopoietin Cn,HPPCn)作用肝祖细胞的功能。方法利用MTT法、AnnexinⅤ和PI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WB-F344细胞增殖及其抗凋亡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建立小鼠2AAF-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模型,分析高表达HPPCn对肝干/祖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重组HPPCn蛋白能促进WB-F344细胞的增殖及细胞迁移,低浓度HPPCn能抑制WB-F344细胞的凋亡,并激活WB-F344细胞中Sph K1、Erk1/2以及Stat3信号通路。动物模型检测结果显示,肝特异HPPCn转基因小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卵圆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肝再生能力增强。结论 HPPCn能促进肝干/祖细胞增殖和存活,并通过促进肝卵圆细胞增生,提高肝再生能力。
李永锋刘勇常菁刘鹏飞高慧英周旭卢俊崔春萍
关键词:细胞增殖肝再生细胞运动
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附3例报道)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状态下开展的3例(布加综合征患者1例,肝癌患者1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1例)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以四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结果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后相继出现肺部感染、脑桥髓鞘溶解症及急性排斥反应,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缓解,现已存活14个月;1例肝癌患者术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感染,术后13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持续肾脏替代疗法,肾功能恢复。结论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多,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和应用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可提高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疗效。在无合适供体的紧急情况下,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可以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一个重要选择。
公伟刘军杨凤辉许世峰周旭于光圣徐延田卢俊
关键词:肝移植血型不合急性肝功能衰竭
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病人预后极不理想。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病人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多数胰腺癌病人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针对各期胰腺癌综合治疗策略的发展得到广泛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并明显改善了胰腺癌病人的整体预后。此文就目前胰腺癌各种治疗手段的发展现状及综合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郝以杰高恒军牛哲禹卢俊
关键词:胰腺癌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
2009年
于光圣刘磊刘军许世峰杨凤辉周旭公伟徐延田卢俊
关键词:肝移植细菌感染病原学
复杂血管毗邻的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2例报告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报道2例严重压迫下腔静脉、右肾静脉等血管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成功切除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对2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进行随访。结果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周围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通过组织病理学。体积较大、复杂血管毗邻的良性肿瘤仍可以手术完整切除,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魏玉华宋勰叶方之王珍荣吴奇刘方峰卢俊崔风云常宏
关键词:神经鞘瘤腹膜后肿瘤腔静脉手术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侵及胆囊底一例被引量:6
2015年
患者女,53岁。因右季肋区隐痛不适2个月余,于2014年6月15日入住我院。体格检查: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侧肋缘下扪及质地坚硬包块。实验室检查:AIJT30U/L,Alb36.5g/L,TBil10μmol/L,AFP2.1μg/L、CEA49.4μg/L,CA19-920U/L,HBsAg阴性。肝脏MRI检查示:胆囊底及胆囊窝邻近肝实质内见不规则长T1、长1、2信号软组织包块,边界清晰,胆囊底壁显示不清晰,胆囊壁略增厚;弥散加权成像示弥散明显受限;肝实质内包块呈轻度渐进性强化;肝内包块邻近肝内脉管受累及。腹膜后、门腔静脉间隙见增大淋巴结。见图1—3。术前诊断:胆囊癌肝转移待查。
刘炳琪刘方峰卢俊常宏
关键词:肝肿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