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群

作品数:28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杜鹃
  • 5篇植物
  • 4篇群落
  • 3篇芽苗
  • 3篇玉米
  • 3篇玉米素
  • 3篇园林
  • 3篇组培
  • 3篇RAPD
  • 3篇大白杜鹃
  • 2篇杜鹃花
  • 2篇杜鹃花属
  • 2篇雄球花
  • 2篇银杏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三角瓶
  • 2篇台湾杉
  • 2篇培养基
  • 2篇培养基配方

机构

  • 24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西南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河南城建学院

作者

  • 27篇刘秀群
  • 9篇陈龙清
  • 8篇赵凯歌
  • 4篇傅强
  • 2篇李承森
  • 2篇贾若
  • 2篇谭大明
  • 2篇杨琴军
  • 2篇王宇飞
  • 1篇涂炳坤
  • 1篇余茂德
  • 1篇陈仁芳
  • 1篇刘慧春
  • 1篇李姣
  • 1篇段来军
  • 1篇包满珠
  • 1篇徐有明
  • 1篇周明芹
  • 1篇刘勇
  • 1篇张卓文

传媒

  • 3篇中国野生植物...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林业科技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分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广东园林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香杜鹃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丁香杜鹃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筛选最适消毒方式;步骤2:基因型、TDZ和NAA对茎段增殖的影响;步骤3:研究不同浓度ZT对壮苗的影响;步骤4:生根探究:瓶内生根筛选培养基、激素种类、蔗...
刘秀群索晓宇周浩洋谭大明赵凯歌
对节白蜡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对节白蜡(Fraxinus hupehensis Chu,Shang et Su),采用常规群落调查方法在其分布区的典型区域设置了15个样方进行群落学调查,统计分析了对节白蜡群落的物种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等特征以及对节白蜡自然更新情况。群落物种组成分析表明,在被调查的15个样方中,共有乔木36种,灌木111种,草本60种。群落各层次物种重要值分析表明,对节白蜡在群落乔木层中占据绝对优势(45.62%);灌木层中对节白蜡的重要值最大(8.34%),但伴生的水蜡、棕榈和菱叶海桐等数量较多;草本层中薹草具有绝对优势(18.99%)。通过分析群落各层次物种的3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Pielous均匀度指数)表明,对节白蜡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关系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反映出对节白蜡在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存在对维持灌木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对对节白蜡的保护中应注意保护其伴生种,例如黄连木和三角枫等;对节白蜡的天然更新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而对光照条件的改变是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对节白蜡群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当的人为干扰。
董雷刘勇郝涛周明芹段来军刘秀群
关键词:ET物种多样性
大白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配方及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大白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玉米素)0.5‑1.0mg/L、NAA(α‑萘乙酸)0.5‑1.5mg/L和GA<Sub>3</Sub>(赤霉素)0.5‑1.5mg/L;配...
刘秀群张腾龙谭大明赵凯歌
西藏大白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2024年
目的:目前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以种子繁殖方式为主,但由于种子萌发率低,繁育时间长,虽能扦插育苗,但较难生根,同时受季节和资源的限制,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可以有效对大白杜鹃进行快速繁殖和保护。方法:以大白杜鹃当年生嫩叶为实验材料,探索适宜大白杜鹃初代培养、继代培养以及生根培养基配方,以建立大白杜鹃组培快繁体系。结果:大白杜鹃外植体用75%酒精消毒20 s,配合0.1%HgCl_(2)消毒8 min污染率最低(46.67%);当聚乙烯吡络烷酮(PVP)浓度为2.0 g/L、维生素C(VC)浓度为50 mg/L时褐化率较低(16.67%);当基本培养基为木本植物培养基(WPM)添加1.0 mg/L的噻苯隆(TDZ)和0.5 mg/L的α-萘乙酸(NAA)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55.56%);当基本培养基为WPM添加1.5 mg/L玉米素(ZT)、1.5 mg/L吲哚丁酸(IBA)和1.5 mg/L赤霉素(GA_(3))时丛生芽增殖倍数最高为7.63倍,有效芽率也较高(63.71%);当基本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添加2.0 mg/L NAA和0.5 mg/LIBA时,丛生芽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最高可达88.33%。结论: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对西藏大白杜鹃种质资源进行快速繁殖,为其保存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张腾龙谭大明傅强赵凯歌刘秀群
关键词:大白杜鹃组培快繁增殖培养
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建立了黄连木五倍子致倍蚜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PCR的技术体系,并对13个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连木五倍子形态多样,不同形状倍子的致倍蚜尽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在DNA分子水平上仍然存在差异,9个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多态性带百分率达65.6%,任意2个无性系闻的RAPD谱带均不相同。无性系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SI变化范围为0.222-0.968。第9号无性系与其它各无性系的亲缘关系较远,SI值为0.222-0.400;其它12个无性系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均大于0.58。致倍蚜的分子遗传聚类结果与倍子形态分类存在差异。
舒常庆皮利民刘慧春郭新安涂炳坤杨长举刘秀群
关键词:黄连木五倍子蚜虫无性系多态性RAPD
福建引种火炬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被引量:8
2000年
对福建闽候南屿国有林场引种31个种源的火炬松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变异情况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①种源间管胞特征值中仅早晚材管胞长度及其加权值、腔径比差异显著。②管胞形态特征值种源间个体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③基本密度与单位面积细胞数目、晚材率、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管胞宽度、腔径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管胞长度的正相关不显著。④年轮宽度与管胞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晚材率呈显著负相关,与单位细胞数目、壁厚呈负相关,与管胞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腔径比正相关不显著。⑤纬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里负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正相关:经度与管胞长度、宽度、直径、腔径比呈正相关、与管胞壁厚、壁腔比呈负相关。
徐有明张水木刘秀群詹福兴张东明
关键词:火炬松管胞形态特征
辽西早白垩世银杏类雄球花——Ginkgo ovata comb.nov.
辽西北票市上园乡黄半吉沟村义县组的银杏类雄球花——Ginkgo ovata Liu,Li et Wang, comb.nov.曾被定名为卵形化石花(Antholithus ovatus Wu,1999)和柔弱槲寄生穗属(...
刘秀群李承森王宇飞
关键词:小孢子囊早白垩世雄球花
文献传递
西藏杜鹃花属植物资源及其应用前景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采用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西藏杜鹃花属植物共有180种(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隶属于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毛枝杜鹃亚属和糙叶杜鹃亚属5个亚属,以常绿杜鹃亚属(58.89%)和杜鹃亚属(38.33%)为主。从生活型来看,西藏杜鹃花属植物可分为灌木型(123种),乔木型(12种),灌木和乔木兼有型(45种)。从垂直分布来看,西藏杜鹃花属植物在海拔1000~5800 m的范围内均有分布,在海拔3000~4000 m范围内分布的种类最多(143种)。从水平分布来看,西藏除阿里地区之外的其他6市34县(区)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和南部。还从树型、花色、花型、花期等方面分析了西藏杜鹃花属植物的观赏价值和应用潜力,并讨论了其在稳定整个西藏高寒地区脆弱生态方面的重要价值。
刘秀群刘秀群袁一波傅强傅强丰明
关键词: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观赏价值生态价值
大白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配方及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大白杜鹃芽苗壮苗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WPM培养基、ZT(玉米素)0.5‑1.0mg/L、NAA(α‑萘乙酸)0.5‑1.5mg/L和GA<Sub>3</Sub>(赤霉素)0.5‑1.5mg/L;配...
刘秀群张腾龙谭大明赵凯歌
武汉市区典型自然植物群落组成及其园林应用潜力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对武汉市山地典型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武汉市区典型半自然群落分为5个植被型、9个群系和17个群丛,并对各群系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种类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武汉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推荐了在武汉市的园林中营建乡土植物群落的植物。
刘秀群田绍婧陈龙清
关键词:植物群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