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立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抑郁
  • 5篇抑郁症
  • 3篇心理
  • 2篇帕罗西汀
  • 2篇精神病
  • 1篇丁螺环酮
  • 1篇度洛西汀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状态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肇事肇祸
  • 1篇治疗依从
  • 1篇治疗依从性
  • 1篇治疗抑郁症
  • 1篇舍曲林

机构

  • 11篇大理州第二人...

作者

  • 11篇刘成立
  • 7篇童碧怀
  • 5篇马红霞
  • 3篇陶永乾
  • 3篇李丽洁
  • 1篇董再文
  • 1篇王涛

传媒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饮食科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的认识及药物副作用的认知教育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以20例为干预组,20例为对照组40例有效门诊治疗对象,全部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对照组按一般常规住院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定期进行45分钟~1小时的心理辅导,一般每2周1次。观察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总计脱落24例,干预组8例对照组16例。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
刘成立童碧怀陶永乾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干预依从性
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血药浓度与心理状态变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血药浓度与心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60例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于服药后第1、3、5、6、7周监测血药浓度,并同时采用PHQ-9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分析血药浓度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3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未发现患者PHQ-9评分与帕罗西汀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5周后开始,患者血药浓度趋于稳定,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PHQ-9评分降低,与第1、3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5周后血药浓度与PHQ-9评分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血药浓度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不存在明确的浓-效关系,但血药浓度趋于稳定后,随着服药维持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存在时-效关系。
马红霞刘成立童碧怀
关键词:帕罗西汀重度抑郁症血药浓度心理状态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情况研究分析
2021年
本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苯二氮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择4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2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喹硫平单一用药法,实验组患者则联合苯二氮类药物进行治疗,最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用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相比实验组较差,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好,数值结果相比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症状,若采用联合用药法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与生活能力,是非常高效且优质的用药方案。
王涛童毕怀刘成立董再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苯二氮类药物
综合医院开设精神科的重要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科病的识别率,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安全服务。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对到综合医院各科会诊64例次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医院各科医师对精神病的识别力欠佳致使精神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结论:在综合医院中开设精神科或医疗心理科能提高非精神科医师对精神疾病的识别力,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漏诊率。
刘成立陶永乾童碧怀
关键词:精神科会诊
2015年大理州宾川县重性精神病患病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2015年大理州宾川县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状况。方法由大理州精神病医院专家组对528例疑似精神病患者进行筛查,根据总体危险度指标评定患者的总体危险度,根据肇事肇祸危险度指标评定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度,依据危险度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结果本组528例疑似精神病患者中筛查前已确诊重性精神病40例(7.6%),本次筛查确诊重性精神病290例(54.9%),排除46例(8.7%),未接受筛查152例(28.8%)。确诊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总体危险度≥3级占27.3%,≥4级占7.3%;肇事肇祸危险度≥3级占17.3%,≥4级占4.9%;患者分级管理1级69.4%、2级19.4%、3级4.6%、4级6.7%。结论宾川县重性精神病患者总体危险度及肇事肇祸危险度高,政府应从多方面人手改善这一状况。
马红霞童碧怀刘成立
关键词:重性精神病
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伤害行为的原因及应对机制
2016年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伤害行为的原因及应对机制。方法:以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3~2014年度伤人事件为样本,通过统计入院患者人数、入院患者高风险评估例数、计算出入院患者高风险评估率(即高风险患者占全部入院患者的比例),并进一步分析出伤人事件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通过对伤人事件的过程和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本科室高风险病人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结果:2013至2014年该病区共发生伤人事件五例(其中2013年发生三例、2014年发生两例),均未造成严重后果。五例伤人事件相关的病人其中一人被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另一人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三人为“精神分裂症”。五例伤人事件中有四例发生在病人精神障碍急性期以及病房工作人员较少的时段。家属被伤害有二例,病人均极度不愿住院且对医院环境和治疗有抵触情绪。职工被打伤二例,此二例发生在不同年度,但被伤害对象均为同一人。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伤害行为有病人自身精神状况不稳定和治疗护理不到位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有必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伤人事件的发生。
童碧怀马红霞李丽洁刘成立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
奥卡西平致白细胞减少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1年
提高临床医师对奥卡西平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处置能力。方法:报道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收治的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使用奥卡西平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相关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女性患者,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经停用奥卡西平后,2例患者白细胞均逐渐回升至正常。结论:白细胞减少为奥卡西平较为少见的副作用,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精神科药物联合使用等影响,极易误诊及漏诊。临床医师使用奥卡西平时,需加强血常规的监测,甚至需长程监测。
赵婷婷张瑜李丽洁刘成立
关键词:奥卡西平双相情感障碍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中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治疗分析16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索治疗中学生社交恐惧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16例13~18岁的社交恐惧症少年进行家庭治疗和行为治疗,同时合并小剂量药物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对中学生社交恐惧症进行有针对性心理和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较好。针对恐惧中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及家庭成长背景,进行有系统家庭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刘成立童碧怀陶永乾
关键词:中学生社交恐惧系统家庭治疗
度洛西汀和舍曲林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8年
度洛西汀、舍曲林对于老年抑郁症病患HAMD临床评估的影响。方法:在2015.07-2017.12时间段精神科老年抑郁症病患中选择80例进行用药研究。并将病患划分成度洛西汀组(40例)和舍曲林组(40例),其中度洛西汀组病患行度洛西汀用药治疗,而舍曲林组病患行舍曲林用药治疗,研究2组用药后的HAMD临床评估情况和副作用情况。结果:度洛西汀组病患用药后的HAMD临床评估分值低于舍曲林组,2组数据比较,p<0.05。在副作用方面两组相差不大,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病患行度洛西汀用药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低,可推广。
李丽洁刘成立郭体娅杨冲
关键词:度洛西汀舍曲林老年抑郁症HAMD
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为15.26±3.25分:对照组为24.56±3.28分,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AMA分为13.58±8.17分,对照组为24.16±9.92分,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将患者抑郁症状迅速缓解,将患者的焦虑、睡眠障碍等现象有效改善,可推广治疗。
马红霞童碧怀刘成立
关键词:疗效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