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冀开运

作品数:89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历史地理
  • 29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伊斯兰
  • 10篇民族
  • 8篇两伊战争
  • 7篇文化
  • 5篇帝国
  • 5篇宗教
  • 5篇外交
  • 4篇政治
  • 4篇霍梅尼
  • 4篇阿拉伯帝国
  • 3篇伊斯兰革命
  • 3篇伊斯兰教
  • 3篇犹太
  • 3篇石油
  • 3篇外交政策
  • 3篇文明
  • 3篇文明交往
  • 3篇交往
  • 3篇巴列维
  • 2篇帝国时期

机构

  • 59篇西南大学
  • 9篇西南师范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作者

  • 72篇冀开运
  • 2篇蔺焕萍
  • 1篇廖其发
  • 1篇王建力
  • 1篇徐百永
  • 1篇易连云
  • 1篇靳玉乐
  • 1篇彭自强
  • 1篇詹良材
  • 1篇余林
  • 1篇兰英
  • 1篇李祥乾
  • 1篇王继青
  • 1篇张守广
  • 1篇吴洪成
  • 1篇张文
  • 1篇徐辉
  • 1篇李详乾
  • 1篇杨兴礼
  • 1篇范蔚

传媒

  • 10篇商洛学院学报
  • 7篇内蒙古民族大...
  • 6篇大庆师范学院...
  • 4篇西亚非洲
  • 4篇阿拉伯世界研...
  • 3篇世界民族
  • 3篇回族研究
  • 3篇商洛师范专科...
  • 3篇中东研究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西部学刊
  • 2篇中东问题研究
  • 1篇神州学人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中学历史教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历史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继承制度研究
2017年
哈里发是先知默罕默德的继承人,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团的最高领袖。正统哈里发时期,哈里发通过"公议"推举产生;进入帝国后,哈里发成为一种世袭职位。由于哈里发的高度集权特点,哈里发权力的继承体系对阿拉伯帝国的稳定与发展有重大影响。在特定的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哈里发继承制度总体上呈现出不稳定、不确定、不系统的特征。继承人的多元并存加剧了集团派别内斗,进而削弱了阿拉伯帝国的外张力。研究哈里发继承的规律与制度体系,为读者了解阿拉伯世界提供一个视角。
冀开运郭隽骛高
关键词:阿拉伯帝国
美苏对两伊战争的政策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押两伊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厮杀,同时由于处在冷战两极格局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也在暗中进行较量,并通过它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保证波斯湾自由通航与遏制苏联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对苏联来说,获得两伊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妥协与防止美国在中东的扩张是其战略重心。两国围绕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战争形势不断调整政策,按照政策倾向均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的政策,探究美苏在外交立场和举措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揭示其合作与竞争的本质特点。
冀开运朱凯琪
关键词:两伊战争外交政策
麦地那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历史交往
2008年
本文从历史交往和文明交往的角度论述了古代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相互关系。从前伊斯兰时代到伊斯兰时代,两大民族两大宗教以麦地那为舞台在矛盾和斗争的同时,一直存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在文明交往中,犹太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比邻而居,相互涵化,伊斯兰文明迅速崛起,由民族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形成连接东西、继往开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冀开运王继青
关键词:犹太人阿拉伯人麦地那历史交往
巴列维王朝的波斯湾战略及其地区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伊朗的波斯湾战略随着国际处境的变迁和国力的强弱变化具有顺势而为、因时而变的历史特点。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密,与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伊朗利用英国在1971年撤出波斯湾的权力真空以及伊朗在国际格局中的相对有利地位和综合国力上升的良好态势,由被动因应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地谋求和维护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战略利益。伊朗因此实现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相对提高,掌握了波斯湾三岛的控制权,其军事力量也实质性地介入了波斯湾地区事务。因此,巴列维王朝时期的波斯湾战略基本实现了伊朗的国家利益。
冀开运邢文海
关键词:巴列维王朝
卑路支斯坦内部冲突解析
巴基斯坦的卑路支斯坦省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卑路支人和哈扎拉人之间互相敌对和仇杀,恐怖活动日益猖獗,表层原因在于巴基斯坦各级政府软弱无力,深层原因在于国家和社会的伊斯兰化诱发宗派意识,属于什叶派的哈扎拉族地主对逊尼派贫农的...
冀开运蔺焕萍
关键词:宗教民族
文献传递
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的建构及启示被引量:7
2019年
历史上,波斯文化是伊朗高原的主流文化,但伊朗历代王朝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和文化多元一直是伊朗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现代伊朗疆域形成的过程中,多民族互动造就了众多跨界民族以及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和部落忠诚时常高于国家认同。因此,整合国族意识、塑造国家认同成为伊朗政治现代化的基本任务之一。自礼萨·汗建立巴列维王朝以来,伊朗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克服长期存在的多元身份认同,强化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成功维护了伊朗的国家统一。当代伊朗各民族的国家认同较为强烈,追求政治平等、经济发展和语言文化自由成为伊朗各民族的主要关切。伊朗国家认同的建构路径对后发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和民族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冀开运母仕洪
关键词:国家认同民族问题民族政策
19世纪末日本的伊朗观研究——以吉田正春使团访问伊朗为视角
2025年
19世纪下半叶,伊朗和日本都处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中,日、伊两国都选择了向西方国家学习的现代化道路。日伊早期关系的基础交往形式以官方使团为媒介,吉田正春使团是近代首支访问伊朗的日本使团,也是日伊早期关系的开拓者。通过吉田正春使团的访伊旅行和调查研究,19世纪末日本人形成了伊朗统治者贪图享乐、王位继承潜藏危机、伊朗社会贪腐之风盛行和商业内外交困的国家观,吉田正春使团的调查结果为日本政府外交决策奠定知识基础,影响了早期日伊关系。总体上看,吉田正春使团访问伊朗是近代日本和伊朗两国交往的开端,也是日本对外认识、了解西亚的第一步,更是近代日本了解世界局势的重要行动。
冀开运王开铎
美国与两伊战争关系解读
2013年
两伊战争是美苏冷战格局下一场冷战烙印较少的局部战争。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表面上宣布"中立",未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实行"弱势均衡"外交政策,影响两伊战争的进程和态势。根据两伊战争进程,分三个阶段对其政策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怎样通过外交和间接介入战争实现其国家利益。并指出美国对两伊的政策造成了战争延长,削弱了两伊实力,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改善了以色列安全环境,强化了美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诱发了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冀开运李丽娟
关键词:两伊战争美国外交
中国、美国与波斯湾各国互动关系透视
2012年
中国以能源为纽带,建立了与波斯湾各国相互依存、平等共赢的国际关系。海湾各国出于平衡美国霸权和确保能源销售市场的目的,积极发展与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系。中国的外交模式在海湾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美在海湾形成竞争多于合作的格局。但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更愿意当配角。
冀开运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原教旨主义理论家——纳瓦布萨法维被引量:1
1999年
冀开运
关键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法伊斯兰社会霍梅尼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