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烈干

作品数:50 被引量:183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8篇辣椒
  • 17篇抗性
  • 12篇疫霉
  • 10篇稻瘟
  • 10篇稻瘟病
  • 10篇瘟病
  • 9篇种质
  • 9篇病菌
  • 8篇水稻
  • 8篇辣椒疫霉
  • 8篇病原
  • 7篇抗性鉴定
  • 7篇病原菌
  • 6篇疫霉菌
  • 6篇油菜
  • 6篇种质资源
  • 5篇稻瘟病菌
  • 5篇疫病
  • 5篇孢子
  • 5篇基因

机构

  • 50篇江西省农业科...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江西生物科技...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0篇何烈干
  • 37篇马辉刚
  • 22篇李湘民
  • 12篇兰波
  • 10篇黄瑞荣
  • 9篇涂玉琴
  • 8篇方荣
  • 7篇陈学军
  • 5篇周坤华
  • 4篇杨迎青
  • 4篇宋来强
  • 3篇王美清
  • 2篇侯红乾
  • 2篇李书宇
  • 2篇肖叶青
  • 2篇汤洁
  • 2篇熊洁
  • 2篇石和芹
  • 2篇陈伦林
  • 2篇潘松

传媒

  • 8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植物保护学报
  • 6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技推广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甲霜灵和敌磺钠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甲霜灵和敌磺钠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包括甲霜灵和敌磺钠,甲霜灵和敌磺钠的质量比为1:50~1:30。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对作物卵菌病害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两种药剂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
何烈干马辉刚涂玉琴潘松王美清葛艳丽
文献传递
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动态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2006—2008年从江西省31个水稻主产县(市)采集分离的195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40个生理小种。所测菌株中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为优势小种群。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ZB15、ZB5、ZA1,出现频率分别为14.36%、13.33%、6.67%、6.67%;3年中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在稻瘟病流行的2006年,小种类群以ZA和ZB为主,主要的优势小种为ZB13,和ZA1,频率分别为17.65%和11.76%;在稻瘟病中发偏轻的2007年和2008年,小种类群及优势小种的构成均较为一致,2年中小种类群均以ZB为主,如2008年优势小种为ZB15和ZB13频率分别为18.92%和10.81%;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穗瘟病标本中不同单孢菌株的生理小种不同,并讨论江西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年度动态变化。
何烈干黄淩洪兰波张天才李湘民
关键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
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穗瘟抗性的评估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稻瘟病菌8个强致病力单孢菌株,测定了2009年江西省主推早稻品种离体穗颈节段对稻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株两优02对穗瘟的抗性最好,平均病级为0.13,测定为抗病品种;株两优09、T优898、金优463与淦鑫203的平均病级分别为1.25、1.63、2.88和3.00,中抗稻瘟病;陆两优996、春光1号和金优71的平均病级分别为3.88、4.13、4.75,中感稻瘟病;先农37与金优458的平均病级分别为5.25、6.0,测定为感病品种;对照品种丽江新团黑谷发病最重,其病级为8.50,属于高感稻瘟病品种。上述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今后特别是2010年的农业生产中验证。
兰波付红黄凌洪何烈干张天才李湘民
关键词:早稻品种JIANGXIBLAST抗稻瘟病感病品种单孢菌株
一种诱导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培养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诱导辣椒疫霉菌快速产生大量游动孢子囊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培养基以橙子汁为主要原料,pH值适宜,营养丰富,包括多种无机及有机营养物,如糖类、蛋白质及维生素B1、维生素C等,提供...
何烈干马辉刚涂玉琴陈洪凡葛艳丽
文献传递
中国灌木辣椒种质农艺性状鉴定与疫病抗性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为科学评价中国灌木辣椒种质,选取有代表性的8份辣椒材料,开展了中国灌木辣椒农艺性状鉴定和疫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灌木辣椒长势强,株高均在1.0m以上,叶片阔大,花瓣白绿色;果实直立向上,单果质量在0.51~2.04g之间,平均为1.26g;果实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之和在565.00~1821.00mg/kg,平均为1328.33mg/kg,是一年生辣椒B9431的407倍;对疫霉菌抗性水平表现为中抗至高抗,其中,海南野生灌木辣椒H108表现高抗。基于表型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将中国灌木辣椒与一年生辣椒及美洲灌木辣椒有效区分开来。本研究结果为中国灌木辣椒优异基因的发掘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方荣周坤华马辉刚陈学军何烈干缪南生
关键词:农艺性状疫病抗性
一种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包括:确定待评价水稻田和参照水稻田;在观测期分别多次对所述待评价水稻田和所述参照水稻田中的昆虫进行取样;从每一次取样得到的昆虫中鉴定出预定...
陈洪凡杨迎青梁玉勇何烈干兰波李湘民
文献传递
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室内及田间抗性鉴定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明确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抗感性,为在江西省选育推广和合理布局抗病马铃薯品种及对晚疫病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自然病圃法对35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感性。【结果】参试材料中,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08HE042-2、N157、N108和D692等8份材料在两种试验方法中均表现为高感,而中薯17号、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6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或抗病。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08CA0687、中薯5号、中薯11号和D545等4份材料在两种方法中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外,其余材料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马铃薯离体叶片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可基本代表成株期的抗病性。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高抗或抗病材料可作为马铃薯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华薯3号、中薯7号和中薯17号等高抗至中抗晚疫病可在江西省内推广种植。
何烈干汤洁熊正葵马辉刚
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晚疫病抗性
江西省稻瘟病菌的无毒基因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以30个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在水稻苗期接种,测定来自江西省水稻产区19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含有29个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但未检测到无毒基因Avr-a(2),其中60.00%菌株表现出强致病性。病菌群体对抗瘟基因Pi-zt,Pi-1(1),Pi-z5和Pi-k表现出较低的毒力频率,表明这些抗瘟基因在江西省可作抗源单独或聚会使用。2006-2008年江西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分别出现了24,27,29个无毒基因,其中有24个无毒基因在各年份均有分布,Avr-a(1),Avr-a(2),Avr-i,Avr-ks(1),Avr-ks(2),Avr-ta,Avr-b,Avr-t,Avr-sh(2),Avr-km,Avr-ta(C),Avr-ta2,Avr-kp(C),Avr-b(C),Avr-3(1)和Avr-5(t)等16个无毒基因的出现频率均低于30%,提示在江西省内与之相对应的抗瘟基因在抗稻瘟病育种中应慎用。江西省稻瘟病菌单孢菌株无毒基因组合数目为0~18个,数字相对较小。
兰波李湘民何烈干
关键词:稻瘟病菌毒力频率无毒基因
稻瘟病菌产孢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比较稻瘟病菌在6种产孢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发现米糠培养基是最适宜的稻瘟病菌产孢培养基;在确定米糠培养基为产孢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产孢条件的研究,在每天光照16~24 h,并连续培养5~7 d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兰波李湘民杨迎青何烈干孟凡
关键词:稻瘟病菌培养基
江西省番茄绵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江西番茄绵疫病菌的类别和抗药性水平,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和菌落生长量法,测定2018年-2019年江西番茄主产区绵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江西番茄绵疫病菌存在A_(2)和A_(0)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86.2%和13.8%,未检测到其他交配型,且A_(2)交配型在各个产区均有分布。58株番茄绵疫病菌株对甲霜灵的EC_(50)范围为0.6029~3.3133μg/mL,平均EC_(50)为1.3727μg/mL,最不敏感菌株EC_(50)值为最敏感菌株的5.5倍,差异较为明显。3个菌株对甲霜灵达到中抗水平,占供试菌株的5.17%,病原菌对甲霜灵的抗性水平上升,亟须加强药剂的轮换或替代。
何烈干邹芬周云峰李湘民黄瑞荣马辉刚
关键词:番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