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燕

作品数:21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细胞
  • 11篇儿童
  • 8篇基因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5篇急性
  • 4篇地中海贫血
  • 4篇贫血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地中海贫血基...
  • 3篇荧光
  • 3篇筛查结果
  • 3篇筛查结果分析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淋巴细胞白血...
  • 3篇免疫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 3篇急性淋巴细胞...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黄燕
  • 18篇刘勇
  • 9篇方建培
  • 5篇许吕宏
  • 3篇黄绍良
  • 3篇黎阳
  • 3篇李欣瑜
  • 2篇屈钰华
  • 2篇魏菁
  • 2篇吴燕峰
  • 1篇黄科
  • 1篇吴佳凯
  • 1篇郭海霞
  • 1篇马晓晓

传媒

  • 10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7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cγRIIIa基因多态性对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介导的NK细胞杀伤Raji细胞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由于FcγRIII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gamma 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也不同。本研究通过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FcγRIIIa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强度,确定不同FcγRIIIa基因型的NK细胞所介导的AD-CC效应差异。用nest-PCR测定FcγRIIIa表型,用CFSE-PI双荧光染色法染色靶细胞(Raji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上CD3-CD56+及FcγRIIIa的表达以及Raji细胞上CD20的表达,计算细胞毒性。结果表明:FcγRIII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69.05±2.38)%,FcγRIII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细胞毒性指数为(39.63±3.86)%,与V/V基因型相比,V/F基因型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ADCC效应明显较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50,p=0.000)。结论:FcγRIII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介导的NK细胞对Raji细胞的体外ADCC效应,以FcγRIIIa-158V/V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较FcγRIIIa-158V/F基因型的NK细胞ADCC效应强。
屈钰华黎阳吴燕峰方建培黄绍良黄燕魏菁
关键词:FCΓRIIIA利妥昔单抗
MCV、MCH、RBC脆性和HbA2在广东地区α-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ROFT)和血红蛋白A2(HbA2)在广东地区筛查α-地中海贫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本院就诊患者外周血365例。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为金标准,同时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血红蛋白电泳测定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测定。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MCV、MCH、ROFT和HbA2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α-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以--SEA/αα最常见(54.5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分型α-地中海贫血MCV、MCH、ROFT和HbA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ROFT和HbA2诊断α-地中海贫血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81.45 fl、27.35 pg、79.95%和2.55%。结论:不同实验室应该建立适合本地区的α-地中海贫血初筛截断值。MCV、MCH、ROFT和HbA2对于诊断α-地中海贫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广东地区建议使用MCV<81.45 fl、MCH<27.35 pg、ROFT<79.95%和HbA2<2.55%作为筛查α-地中海贫血的标准。
刘勇林晓英黄燕黄倩雯陈海雷沈妙娜阮嘉钰李欣瑜许吕宏方建培
关键词:Α-地中海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A2
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16年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筛查α、β珠蛋白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为更准确地进行地贫的遗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单管多重PCR检测3种α基因缺失型地贫,采用反向杂交(RDB)/PCR技...
刘勇陈海雷沈妙娜黄燕黄倩雯李欣瑜许吕宏方建培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珠蛋白
细胞因子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2018年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儿的细胞因子情况.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本科HLH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41例HLH患儿在HLH急性期各细胞因子水平的中位值如下IL-1β为5.00(5.00~38.70)pg/ml、IL-2R为13 890.00(2 311.00~57 420.00)U/ml,IL-6为14.80(2.00~1 000.00)pg/ml、IL-8为42.20(5.00~3 907.00)pg/ml、IL-10为125.00(5.00~1 000.00) pg/ml、TNFα为34.50(5.69~265.00)pg/ml,缓解后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其中IL-2R、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根据ROC曲线设定HLH的细胞因子诊断标准如下: IL-2R〉2 277.50 U/ml且 IL-10〉10.40 pg/ml,特异性0.889,敏感性0.791.结论HL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及早检测细胞因子指标及时确诊对预后至关重要.
陈海雷刘勇黄燕薛红漫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细胞因子儿童
广东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刘勇陈海雷沈妙娜黄燕黄倩雯李欣瑜许吕宏方建培
223例儿童白血病30种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通过对30种融合基因在儿童白血病中的结果分析,结合形态、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明确其在儿童白血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该院儿科223例初发或复发白血病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4例,女99例,年龄1个月至14岁,采用实时荧光探针PCR进行融合基因检测,融合基因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常见的如BCR-ABL1、AML1-ETO、CBFβ-MYH11、MLL和PML-RARα等30种融合基因。结果 223例患儿中诊断为B-ALL152例,T-ALL9例,AML49例,以及其他13例,包括B-NHL2例,T-NHL1例,混合型急性白血病1例,分类不明急性白血病2例,JMML1例,CML转AML1例,CML5例。30种融合基因筛查总阳性率为43.0%(96/223),其中B-ALL阳性率为32.2%(49/152),T-ALL阳性率为22.2%(2/9),AML阳性率为75.5%(37/49),其他病例阳性率为61.5%(8/13)。ALL中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TEL-AML1,占15.5%(25/161),BCR-ABL1占4.3%(7/161),E2A-PBX1占3.7%(6/161),其次为AML-MTG16,占1.9%(3/161),MLL-AF4占1.2%(2/161),MLL-AF10占1.2%(2/161),MLL-ENL占1.2%(2/161),TLS-ERG占1.2%(2/161),MLL-AF6占0.6%(1/161);AML中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AML1-ETO,占20.4%(10/49),PML-RARα占16.3%(8/49),CBFβ-MYH11占10.2%(5/49),DEK-CAN占6.1%(3/49),MLL-AF10占8.2%(4/49),其他包括MLL-AF4、MLL-AF9、MLL-AF1p、NPM-MLF、TEL-ABL、SET-CAN、BCR-ABL1各1例。结论白血病患儿白血病融合基因阳性率较高,加强对白血病30种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儿童白血病的诊治水平。
黄倩雯陈海雷黄燕沈妙娜刘勇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融合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感染EB病毒后核酸拷贝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分析儿童EB病毒核酸不同标本检测的关联及在EB感染期与潜伏期的表达。方法通过回顾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儿童EB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56例与EB病毒感染后潜伏期42例,比较两组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的EB病毒核酸水平。结果 传单组中PBMCEB病毒核酸的阳性率为96.43%,潜伏组中阳性率为61.90%;同一患者血标本,PBMC中EB病毒核酸在既往感染组阳性为62.00%;血浆EB病毒核酸在传单组中的阳性率为64.29%,而在潜伏组中仅3例为阳性。结果取log10对数后定量分析,PBMCEB病毒核酸均高于血浆EB病毒核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单组PBMCEB病毒核酸表达量高于感染后潜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BMCEB病毒核酸与血浆EB病毒核酸定性结果一致性较差,但两者结果相关。血浆EB病毒核酸的表达是EB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指标。
沈妙娜黄燕黄倩雯刘勇
关键词:E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05例儿童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与形态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儿童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6年新收治的105例儿童白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白细胞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1)ALL、AML患儿男女比例分别为2.13:1,1.44:1;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3岁,2岁。(2)105例儿童白血病FAB合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2例,未分类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幼年型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2例,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浸润2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72例急慢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6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4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幼年型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3)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完全符合率为91.67%(66n2),部分符合率为2.78%(2/72),完全不符合率为5.55%(4/72)。(4)CD19、CD34、CD10、HLA—DR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高,分别为100.00%(47,47)、80.85%(38/47)、89.36%(42/47)、100.00%(47/47);CD20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均为12.77%(6/47);而CD13和CD3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率均为21.28%(10/47)。结论免疫分型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形态学分析,同时弥补了骨髓常规检查的不足。
陈海雷沈妙娜黄燕黄倩雯刘勇方建培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形态学分型
八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G显带技术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探讨八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联合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八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CMYC、P16、E2A、CHIC2/D10Z1/D17Z1、TEL/AML1、MLL、BCR/ABL与IGH的DNA探针)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116例ALL患儿进行了联合检测。结果八探针FISH技术共检出75例患儿细胞遗传学改变,阳性率为64.65%,包括P16、E2A、CHIC2/D10Z1/D17Z1、TEL/AML1、MLL、BCR/ABL与IGH 7种细胞遗传学异常,但CMYC未检出。而G显带核型分析仅检出31例细胞遗传学异常,阳性率为26.72%。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探针FISH技术较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高效、省时、灵敏等优点。但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面更为广泛,两者侧重面不同,与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有效互补,两种技术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黄燕刘勇沈妙娜陈海雷黄倩雯阮嘉钰林晓英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 探讨儿童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PBSC采集成功的29例供者采集前后外周血和干细胞产物的血常规指标,并对干细胞产物的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采集前其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分别为40.10×10^ 9/L(10.07×10 ^9/L,64.51×10 ^9/L)、4.41×10 ^12 /L(2.61×10 ^12 /L, 5.75× 10 ^12 /L )、 241.60× 10 ^9/L(101.00×10^ 9/L,453.00×10^ 9/L),而采集后其外周血的WBC、RBC、PLT水平分别为 45.13× 10 9/L(22.33×10^ 9/L,71.88×10 ^9/L)、4.39×10 ^12 /L(3.02×10^ 12 /L,5.31×10^ 12 /L)、 101.68× 10 ^9/L ( 46.00× 10^ 9/L,251.00×10 ^9/L),采集后的WBC和PLT水平高于采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干细胞产物中的WBC与血常规指标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具有一定相关性( P =0.000、 0.00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LYM)与血常规指标WB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P =0.005)。28例患儿的干细胞产物与排除2例嵌合率低患儿的干细胞产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各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BSC采集前供者的RBC及MCV与干细胞产物的细胞数密切相关,而与其他指标则无相关性。干细胞产物的淋巴细胞亚群对移植后的嵌合率无影响。
陈海雷黄燕沈妙娜黄倩雯刘勇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因素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