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风格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移动IP
  • 3篇通信
  • 3篇无线
  • 3篇CDMA20...
  • 2篇移动IP技术
  • 2篇软件无线电
  • 2篇通信系统
  • 2篇无线电
  • 2篇接收机
  • 2篇轨道交通
  • 1篇迭代
  • 1篇迭代接收
  • 1篇迭代接收机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信号处理器
  • 1篇数据通信
  • 1篇数字集群
  • 1篇数字信号
  • 1篇数字信号处理

机构

  • 8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铁一局集团...

作者

  • 8篇高风格
  • 4篇赵林林
  • 4篇袁圆
  • 2篇王惠琴
  • 1篇张俊楠
  • 1篇马晓东
  • 1篇曹明华
  • 1篇杨尚国
  • 1篇杨保成
  • 1篇张明

传媒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无线通信技术
  • 1篇微计算机信息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2007年北...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移动IP技术在CDMA2000 1X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CDMA2000 1x分组网络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简单IP技术在数据通信的路由问题及被叫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IP协议的解决方案,研究建立了新的网络分组模型,满足了用户在跨区漫游时数据通信上...
袁圆赵林林高风格
关键词:移动IPCDMA系统数据通信路由问题
文献传递
AD6654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软件无线电是指在简单通用的硬件平台上通过可升级、可重配置的应用软件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软件无线电使得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使系统的互联和升级非常方便。AD6654是Analog Device公司推出的新型高速、高性能的14位ADC器件。以软件无线电的思想为基础,提出A/D转换器AD6654结合可编程下变频器HSP50214在多通道中频数字接收机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马晓东高风格张明杨尚国
关键词:AD6654软件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器
基于SSB-MMSE的SS-MC-MA迭代接收机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S–MC–MA(SpreadSpectrum–Multi-Carrier–MultipleAccess)发射机模型和IEEE802.15.3a推荐的信道模型,其次研究了SS–MC–MA方案,设计了基于...
赵林林高风格袁圆
关键词:迭代接收机最小均方误差
文献传递
TETRA在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6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一种有效措施。在介绍了TETRA数字集群技术的特点及其强大功能后,分析了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结合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项目,给出了其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更进一步地说明了TETRA数字集群技术是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
王惠琴曹明华高风格
关键词:TETRA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数字集群场强覆盖
移动IP技术在CDMA20001x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 CDMA20001x 分组网络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简单 IP 技术在数据通信的路由问题及被叫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 IP 协议的解决方案,研究建立了新的网络分组模型,满足了用户在跨区漫游时...
袁圆赵林林高风格
关键词:移动IP简单IP
文献传递
OTN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介绍了OTN技术的特点及其强大功能,并结合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项目,给出了其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一步地证明了OTN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依据。
王惠琴杨保成高风格
关键词:OTN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基于OPNET的移动IP在CDMA2000 1X中的仿真
2008年
为解决CDMA2000 1X[1]分组网络节点移动问题,本文利用移动IP[2]技术代替原有的简单IP,使节点可以以一个永久的IP地址连接网络,从而保证链路切换时的正常通信。通过OPNET工具设计了移动IP在CDMA2000 1X分组网中的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
袁圆赵林林高风格
关键词:移动IPCDMA2000OPNET
基于并行A/D结构的软件无线电中频接收机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软件无线电技术对A/D带宽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并行A/D采样结构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模型,并对模型各部分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预期的中频接收机的整体指标,且接收灵敏度较高,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张俊楠高风格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中频接收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