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长治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TA1、MMP-9和VEGF-C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胃腺癌中MTA1、MMP-9和VEGF-C的表达,另取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胃腺癌组织中MTA1、MMP-9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71.7%和64.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33.3%、36.7%、30.0%(P均<0.05),且MTA1、MMP-9和VEGF-C蛋白的表达在胃癌侵及浆膜组、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Ⅲ~Ⅳ期分别较未侵及浆膜组、淋巴结无转移组和Ⅰ~Ⅱ期显著增高(P均<0.05),MTA1蛋白表达分别与MMP-9(rs=0.352,P=0.002)和VEGF-C蛋白(rs=0.306,P=0.01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TA1、MMP-9和VEGF-C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三种指标可能在胃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TA1可能通过调控MMP-9、VEGF-C的表达而促进肿瘤的浸润、侵袭和淋巴转移. 毕志彬 胡文庆 马丽莉 李莉娜教改班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2年 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本土化教改班是一种全新的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已经陆续在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创建。探讨了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在对教改班的教学中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旨在促进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实用型和创新性医学人才。 马丽莉 王金胜 邓丽英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NO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NOB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ESCC及其相应(50例)的远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OB1的表达。结果 ESCC中NOB1的阳性率为71%,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的阳性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的表达与ESCC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NOB1在ESCC中表达升高,可能在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马丽莉 王金胜 李代强 霍小蕾 姬云霞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PD-L1和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增强并与浸润和转移有关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协同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组织芯片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2例ESCC及30例癌旁组织中PD-L1、PD-L2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PD-L1、PD-L2在E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58/92)、67%(62/92),癌旁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9/30)、37%(11/30),PD-L1、PD-L2在ESC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D-L1的表达与ESCC的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D-L2的表达与ESCC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PD-L1、PD-L2在ESCC中表达升高,且与ESCC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马丽莉 李水仙 毕志彬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病理学试卷分析与教学思考 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长治医学院2008—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学理论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病理学课程的掌握情况,也对以后的教学方法提出一定的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李莉娜 邓丽英 马丽莉关键词:病理学 试卷分析 教学 胃癌中SOX18、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SOX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及15例对应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OX18、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胃癌中SOX18、VEGF-C和VEGFR-3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SOX18、VEGF-C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R-3蛋白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SOX18与VEGF-C(r=0.372,P=0.002)、VEGFR-3(r=0.308,P=0.011),VEGF-C与VEGFR-3(r=0.333,P=0.005)阳性表达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SOX18、VEGF-C和VEGFR-3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SOX18可能通过调控VEGF-C表达介导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马丽莉 李建红 王金胜 邓丽英 余沙关键词: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晋东南地区食管鳞癌中HLA-G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2016年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在晋东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ESCC及25例癌旁组织中HLA-G分子的表达。结果:ESCC中HLA-G分子的表达率为62.1%(41/66),明显高出癌旁食管黏膜鳞状上皮表达率32.0%(8/25)(P<0.05);HLA-G分子的表达与ESCC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ESCC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LA-G分子在ESCC中表达升高,且与ESCC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晋东南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丽娜 马丽莉 李水仙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G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食管鳞癌组织中TNFAIP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对鳞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随访食管鳞癌及80例癌旁组织中TNFAIP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FAIP3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47.0%(47/1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高表达率15.0%(12/80),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TNFAIP3的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食管鳞癌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NFAIP3的表达、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表达增高的TNFAIP3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TNFAIP3的高表达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李莉娜 马丽莉 马丽莉关键词:食管鳞癌 预后 食癌鳞癌中LRP16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白血病相关蛋白16(leukemia related protein16,LRP16)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6例ESCC组织及6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LR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中LRP16蛋白阳性率(63.0%,174/276)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0.0%,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中LRP16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 LRP16基因可能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在ECSS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金胜 韩为东 马丽莉 杨建洲 文继舫关键词: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组织芯片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联合糖链抗原72-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联合糖链抗原72-4(CA72-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30例良性胃病患者作为良性胃部疾病组,4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IGFBP-2、CA72-4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水平,Pearson法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GFBP-2、CA72-4与IGF-1、IGF-2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IGFBP-2、CA72-4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IGFBP-2、CA72-4、IGF-1及IGF-2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胃部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且血清IGFBP-2水平分别与CA72-4、IGF-1及IGF-2水平呈正相关(r=0.849、0.603、0.711,P<0.05),血清CA72-4水平分别与IGF-1及IGF-2水平呈正相关(r=0.611、0.694,P<0.05);CA72-4早期诊断胃癌的敏感度最高(91.3%),IGFBP-2的特异度最高(92.6%);IGFBP-2截断值(579.74)高于CA72-4(17.83),CA72-4联合IGFBP-2检测胃癌的AUC=0.89,优于单一IGFBP-2(AUC=0.73)或CA72-4(AUC=0.65),单一IGFBP-2又优于CA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GFBP-2联合CA72-4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优于单一IGFBP-2或CA72-4。 赵彩霞 马丽莉 王娟关键词:胃癌 血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ROC曲线 截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