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晓风

作品数:13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手术
  • 6篇切除
  • 5篇直肠
  • 5篇肿瘤
  • 4篇切除术
  • 3篇直肠肿瘤
  • 3篇术后
  • 3篇微创
  • 3篇微创手术
  • 3篇内镜
  • 3篇经肛门内镜微...
  • 3篇腹部
  • 3篇肛门
  • 3篇肛门内
  • 3篇肛门内镜
  • 3篇肠肿瘤
  • 2篇直肠癌
  • 2篇损伤控制性手...
  • 2篇通路
  • 2篇全切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韩晓风
  • 9篇王云雷
  • 5篇宋慧敏
  • 5篇郑建伟
  • 5篇吴浩良
  • 5篇高志刚
  • 4篇孙杨忠
  • 3篇杨勇
  • 3篇王振军
  • 3篇蔡淑艳
  • 2篇刘素君
  • 2篇邱繁荣
  • 1篇闫玉昌
  • 1篇陈富强
  • 1篇陈杰
  • 1篇潘振宇
  • 1篇申英末
  • 1篇王明刚
  • 1篇谢德红
  • 1篇杨硕

传媒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腹腔镜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对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0例局部进展期(T4N0M0及Ⅲ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分为治疗组(n=29):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600 mg;对照组(n=31):术中以氟尿嘧啶注射液1 000 mg冲洗腹腔。两组患者术后化疗方案相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例数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的1年、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可降低腹腔镜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并可提高3年生存率。
韩晓风谢德红王云雷
关键词:氟尿嘧啶缓释剂腹腔镜手术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胃内水囊置入术后急性胃扩张死亡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女,42岁。上腹部不适3周,突发疼痛4h入院。患者3周前为减肥在美容院行胃水囊置入术,水囊内注水500ml。此后以进流食为主,进食多时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后症状好转,近期体重下降约5kg。查体:肥胖,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全腹膨隆,以上腹部明显,上腹部广泛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
孙杨忠宋慧敏韩晓风
关键词:急性胃扩张置入术后水囊上腹部不适胃内体重下降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变化的MRI信号特点被引量:3
2018年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需行新辅助放化疗,目前MR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T分期准确性较低。本文阐述了直肠癌治疗后常见病理变化(如纤维化、黏液变等)的MR信号特点及其与残余癌灶的区别,旨在提高直肠癌治疗后再分期的准确性。
都雪朝孙朋涛潘振宇闫玉昌韩晓风赵媛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病理变化T分期
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消化道吻合器治疗23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我们认为直肠癌低位手术保肛的指征是:①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超过5cm;②早期直肠癌局限于肠壁内,其直径小于3em;③进展期癌侵犯肠壁周径小于1/2,未侵肠壁浆膜层以及累及其周围组织、器官;④乳头状腺瘤恶变,或分化度为Ⅰ-Ⅱ级腺癌。手术要完全依从肿瘤根治、淋巴结清扫的规范,下切缘在肿瘤下方2—3cm,上切缘在乙状结肠的中上段,淋巴结清扫包括乙状结肠、直肠系膜区域的淋巴结及两侧闭孔淋巴结,方可大大改善预后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孙杨忠刘素君郑建伟吴浩良宋慧敏王云雷韩晓风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全系膜切除低位保肛手术手术指征手术要点
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全切除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因素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甲状腺癌且行甲状腺全切除附加或不附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539例患者资料。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539例患者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25.6%(138/539);其中暂时性21.9%(118/539);永久性3.7%(20/53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大小≥1.5cm、淋巴结转移、甲状旁腺移植、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改良根治术、意外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第1天iPTH水平≤5.8pg/ml等均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旁腺移植(OR=1.890,95%C1:1.297~2.754.P=0.001)、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OR=2.185,95% CI:1.475~3.237.P〈0.001)、术中意外切下甲状旁腺(OR=2.831,95%CI:1.402~3.191,P〈0.001)、术后第1天iPTH≤5.8pg/ml(OR=2.323,95% CI:1.588~3.399,P〈0.001)是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更易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郑建伟宋慧敏蔡淑艳王云雷韩晓风吴浩良高志刚邱繁荣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TEM显露清晰,能够保证足够的切缘距离,不但可以全层切除,并且可以切除部分直肠系膜组织。目前很多学者报道了将其应用于无淋巴转移T1和T2期直肠癌的治疗经验,但是仍然有一定的争议。本研究分析应用TEM局部切除30例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高志刚杨勇韩晓风王云雷王振军
关键词: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疗效分析ENDOSCOPIC传统开放手术直肠系膜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胃肠道创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严重胃肠道创伤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运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28例严重胃肠道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愈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结论临床实践中病情严重复杂的胃肠道创伤须采用控制损伤处理,其成功的关健在于适应证选择恰当并及早实施。
韩晓风孙杨忠吴浩良王云雷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胃肠道
KeyPort通路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KeyPort通路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KeyPort通路经肛门微创手术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KeyPort通路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步骤:扩肛,安置KeyPort通路,连接TEM气腹机、光源和成像设备;置入5 mm专用内镜,充气CO2,压力1.6~2.0 kPa(12~15 mmHg);冲洗肠腔,针形电刀环形标记切除范围,使用电凝或者超声刀沿标记线行全层切除。采用KeyPort通路经肛门微创手术适应证:(1)广基无蒂、内镜切除困难的良性病变;(2)直径<2 cm的黏膜下病变;(3)无淋巴结转移的Tis和T1期直肠癌;(4)无淋巴结转移的T2期直肠癌姑息切除者。禁忌证:(1)伴随全身严重疾病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2)病变距离肛缘20 cm以上。结果全组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63±15)岁,体质指数(24.5±3.3)kg/m^2。病变直径(2.0±1.3)cm,肿瘤距肛缘距离(6.2±2.2)cm。其中有1例患者直肠不同位置3处病变,直径分别为0.5 cm、0.5 cm和1.0 cm。所有患者均通过KeyPort通路完成手术,无中转其他方式手术。手术中位时间75(30~220)min,术中中位失血量10(0~30)ml。术中2例患者直肠前壁病变肠壁全层切除达腹膜反折以上,发生穿孔进入腹腔,即刻缝合关闭;有3处病变的患者,直径1.0 cm的病灶行全层切除,其余2处病变行黏膜下切除。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提示,慢性炎性病变1例,良性肿瘤4例,原位癌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pT1期直肠癌6例,pT2期直肠癌2例(均侵犯浅肌层)。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3~7)d。术后随访(7.2±3.8)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TEM平台下采用KeyPort通路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快捷有效。
高志刚韩晓风王云雷杨勇王振军
关键词: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腹部空腔脏器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严重的腹部创伤、出血,尤其是合并低温、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时,患者难以承受较长时间的手术,但患者又存在必须手术处理的情况,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应运而生,其最早即起源于腹部创伤。1993年Rotondo等首先提出了“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理念。它既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是指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应急分期手术。现将我院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运用DCS治疗腹部空腔脏器损伤18例,报告如下。
韩晓风孙杨忠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腹部空腔脏器损伤SURGERY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腹部创伤
主动减容技术在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索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肥胖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肥胖患者运用主动减容技术,并用脱细胞组织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切口疝修补。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1±1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28)ml;术中切除腹腔内肠管长度150~350 cm,平均(213±38)cm。术后1周平均腹腔内压力(7.8±2.1)mm Hg,较术前(15.4±1.2)mm Hg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79,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2±3.3)d。2例术后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瘘及腹腔脏器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1例术后1年复发。术后1年患者BMI为(19.3~25.3)kg/m2,平均(22.5±2.1)kg/m2,较术前(31.8±1.2)kg/m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84,P〈0.05)。结论应用主动减容技术对巨大腹壁切口疝的肥胖患者行修补术可以降低术后腹腔内压力,并避免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肥胖患者体重指数,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韩晓风陈杰申英末陈富强刘素君王明刚杨硕
关键词:肥胖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