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探讨Vit D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中老年(年龄45岁及以上)MS患者519例为MS组。另外选取2015年10—12月年龄45岁及以上无MS的社区体检人员510例为对照组。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脂蛋白a[Lp(a)]、非酯化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钙、血磷、Vit D、甲状旁腺激素(PTH)及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BMI、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钙磷乘积。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TC、TG、HDL-C、LDL-C、FFA、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SBP、DBP、Apo-B100、Lp(a)、HCY、FPG、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Apo-A1、Vit D、PT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it D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it D水平的MS患者性别、HOMA-IR、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it D水平的MS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BMI、SBP、DBP、TC、TG、HDL-C、LDL-C、Apo-A1、Apo-B100、LP(a)、FFA、HCY、FPG、FINS、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 D与性别、BMI、DBP、Apo-B100、HCY、FPG、HOMA-IR、PTH呈负相关(P<0.05),与SBP、LDL-C呈直线正相关(P<0.05)。结论MS患者常表现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综合征,血清Vit D水平与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存在相关性,Vit D水平的降低可能是MS发病的机制之一。
- 唐吉斌焦瑞宝李旭光刘娜章文陈然孙芸黄海泉
- 关键词:中年人维生素D代谢综合征X
- 侵袭性真菌感染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感染者(IFI)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BG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为(2.43±2.11)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为(249.46±47.14)pg/ml。经u检验,对照组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247,P<0.01)。结论血浆BG检测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依据,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 吴志平郝丽霞周东升陈然
- 关键词:真菌感染
- 96例女性继发不孕患者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检测在女性继发不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96例女性继发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同年龄阶段第一次怀孕健康正常女性186例为对照组,计算两组的AsAb、EMAb、AcAb阳性率,作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AsAb、EMAb、AcAb阳性率分别是27.08%(26/96)、29.17%(28/96)、22.92%(22/96);对照组阳性率分别是3.23%(6/186)、1.08%(2/186)、2.15%(4/186);两组经统计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继发不孕患者的AsAb、EMAb、AcAb阳性率较正常健康第一次怀孕者明显增高,临床常规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对女性继发不孕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积极意义。
- 陈然唐吉斌富筝
- 关键词: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
-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近年来临床研究较多的1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其采用更为敏感的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而得名。可采用外周血检测与血常规同时进行,用血量少,检测速度快,尤其适用于婴幼儿,为婴幼儿的常见病的鉴别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还可以应用于冠心病的风险预测、免疫性疾病的监测等。本文就全血hs—CRP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作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 焦瑞宝唐吉斌陈然王传发
-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全血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外周血检测散射比浊法
- 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因急性感染性腹泻住院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50例通过病原体检查明确为细菌感染组,另50例明确为病毒感染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CRP的值;另将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清CRP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感染组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P<0.001),恢复期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腹泻显著高于轻型腹泻(P<0.05)。结论:通过检测急性感染性腹泻儿童血清CRP值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即在腹泻病原体检测报告未出时就能预测是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为有效地指导治疗和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提供一项有用的指标,CRP的浓度对判断腹泻的轻重程度有指导意义。
- 陈然吴志平唐吉斌
-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感染性腹泻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