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色度
  • 2篇牙冠
  • 2篇色度值
  • 2篇色卡
  • 2篇比色
  • 1篇修复体
  • 1篇修复体颜色
  • 1篇色度学
  • 1篇陶瓷
  • 1篇陶瓷修复
  • 1篇陶瓷修复体
  • 1篇金属
  • 1篇烤瓷
  • 1篇光学
  • 1篇光学系统
  • 1篇光源
  • 1篇高铝
  • 1篇高铝瓷
  • 1篇NCS
  • 1篇瓷修复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陈源
  • 4篇徐君伍
  • 4篇郭航
  • 2篇艾绳前
  • 1篇阳小军
  • 1篇余建军
  • 1篇王忠义
  • 1篇于建军

传媒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湖北、陕西省...

年份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8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光源对金属—烤瓷、高铝瓷和可铸玻璃陶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被引量:4
1993年
应用日立307分光测色仪,分别对各种瓷修复体在两种标准光源下的反射率进行测试。通过微机辅助计算系统,得到 C 光源和 A 光源下各种材料的色度值和两者的色差值。结果发现 A 光源下,材料的颜色比 C 光源下变红,两种可铸玻璃陶瓷材料 Dicor 和 Liko 的颜色变化比其他瓷材料更接近自然牙。认为临床上在与 A 光源相似的白炽灯下选色或制作陶瓷修复体是不适宜的。
郭航徐君伍艾绳前邢惠周王忠义陈源于建军
关键词:光源陶瓷修复体
两种烤瓷材料重复烧结时颜色稳定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5
1993年
对比国产KC—1瓷粉和德国Vita瓷粉遮色瓷和体瓷在相同烧结条件、不同烧结次数的色度值变化情况,发现两种烤瓷材料的遮色瓷随烧结次效增加变化显著,重复6次烧结后色差分别为9.25和5.86。而表面加盖体瓷后颜色稳定性增强,重复5次烧结的色差值分别为4.00和0.82.认为临床上Vita瓷反复烧结一般不会引起修复体表面颜色变化,但KC—1瓷应尽量减少烧结次数,以求有比较理想的配色。
郭航徐君伍艾绳前陈源
关键词:色度值比色
<NCS>学生色卡
陈源余建军
关键词:色卡色度学光学系统
人牙冠色度研究──国人牙冠色度值的采集及分析被引量:39
1994年
利用自制的72色比色卡,对115人的690个中国人上颌恒前牙测色,首次得到较为系统而全面地反映中国人牙冠颜色的数据.结果表明,自然上颌前牙左右对称,中切牙和侧切牙颜色相近,尖牙明度略低,颜色偏黄红.牙冠的颈1/3,中1/3和切1/3三部分色度有显著差别,女性及年轻组的人群比男性及年长组的人群牙色明亮、颜色较浅.
郭航徐君伍阳小军陈源
关键词:牙冠色度比色
人牙冠色度研究—色卡的设计与制作被引量:21
1993年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人牙冠色度值的测量统计,结合中国人牙冠颜色特点,采用HITACHI M307分光色彩分析仪控制测量色卡色度,设计并制作72色适合国人牙冠的色卡。色度范围:L=60.77~86.68,a=-0.42~4.80,b=9.90~25.65。色卡实测色度与理想色度间的色差值为0.325±0.203。经初步实验,基本包括国人牙冠的颈部、体部和切端色度,为进一步研究人牙颜色创造了条件。
郭航徐君伍陈源
关键词:牙冠色度色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