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军
- 作品数:1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 赵志勇于织波张立涛何荣海高永谦阎志军于新江张风肖
- 选择心脏粘液瘤患者48例,术前均由超声检查确诊。全组均在全麻、浅或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肌冷晶体停跳液灌注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1例,余均为限期手术。常规采用胸前正中切口;左心房粘液瘤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右心房粘液瘤采...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
- 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应用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MSCTA)成像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评价,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年共观察53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冠脉造影检查,手术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手术后3个月、1年分别行冠状动脉16层MSCTA,其中17例患者在术后1年冠状动脉16层MSCTA复查后于1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16层MSCTA能够成功显示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状况比例分别为术后3个月99.36%,术后1年98.72%。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评价,冠状动脉16层MSCTA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其敏感度达到100%。结论应用冠状动脉16层MSCTA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评价简便、无创、可信可行。
- 高永谦赵志勇阎志军冯光兴何荣海于新江
- 关键词:冠脉搭桥手术
- 体外循环对冠脉搭桥手术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与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脉搭桥术(CABG)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其机能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CABG)组(n=30)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组(n=30),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手术)结束时、CPB(手术)后4h、CPB(手术)后8h、术后第1天晨5个时点采集静脉血。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和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MN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CCABG组PMN凋亡率在围CPB期明显降低,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则明显升高,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PMN凋亡细胞。OPCAB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PB导致PMN的凋亡受抑,PMN数量增加、生存周期延长、CD11b表达上调、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增加,从而加剧炎症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
- 赵志勇何荣海高永谦阎志军冯光兴于新江
-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弹性蛋白酶
- 中性粒细胞凋亡和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 赵志勇冯光兴高永谦阎志军何荣海于新江
- 该课题选择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脏病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结束时、CPB后4h、CPB后8h、术后第1d晨五个时点采取静脉血标本,分离制成中性粒细胞悬液,并留取血浆。以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中性粒细胞数量,流式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病
-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冠脉造影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及冠脉造影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的评价作用。方法33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冠脉造影检查,手术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手术后1 a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并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复查后1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33例患者共行冠脉搭桥101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能够成功显示99支,显示率为98.02%。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其对冠脉搭桥手术后桥血管狭窄和阻塞评价敏感度达100%。结论应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简便、无创,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 高永谦赵志勇阎志军冯光兴何荣海于新江高俊淑
- 关键词:CT成像冠状血管造影术冠脉搭桥手术
- 应用Harmonic超声刀切取桡动脉的手术体会
- 2008年
- 目的分析使用超声刀改进外科微创法切取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方法。方法使用超声刀采用"不接触"技术切取桡动脉60例,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60例患者共切取桡动脉63条,全部血流良好并用于冠脉搭桥术,无并发症。结论超声刀具有良好的切割止血作用,切取桡动脉简便、快速、安全,可以明显减少对桡动脉的刺激。
- 何荣海高永谦赵志勇阎志军于新江冯光兴
- 关键词:桡动脉超声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两种心脏手术方式对中性粒细胞CD11b、丙二醛及心肌酶影响的对比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CD11b表达、血浆丙二醛(MDA)和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不停跳组(n=15)和停跳组(n=17)。在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PMN CD11b表达、血浆MDA水平和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两组PMN CD11b和血浆MDA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均显著升高,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停跳组显著高于不停跳组。术后血清心肌酶水平停跳组显著高于不停跳组。结论体外循环本身可导致PMN CD11b和血浆MDA的升高,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PMNCD11b、血浆MDA进一步增高;不停跳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停跳手术。
- 阎志军赵志勇赵砚丽何荣海高永谦于新江谢淑芳冯光兴
- 关键词:心脏不停跳缺血再灌注损伤CD11B
- 超声刀在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刀切取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 冠心病患者60例,使用超声刀改进“不接触”技术切取桡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共切取桡动脉63,全部血流良好并成功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刀具有良好的切割止血作用,切取桡动脉简便、快速、安全,可以明显减少对桡动脉的刺激。
- 何荣海阎志军高永谦赵志勇于新江冯光兴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超声刀桡动脉
- 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细胞因子释放在体外循环炎性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黏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释放对体外循环(ECC)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和意义。方法30例行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ECC结束时、ECC结束后4h、ECC结束后8h、术后第1天晨5个时点采集静脉血。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水平。结果ECC前的PMN数量和其他时点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C前CD11b、TNF-α、IL-6、IL-8水平和ECC结束时、ECC结束后4h及ECC结束后8h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C导致PMN数量增多,CD11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IL-6、IL-8释放增多,从而加剧炎性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
- 赵志勇高永谦阎志军冯光兴何荣海赵砚丽李建立于新江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类炎性反应
- 山羊冠状动脉的分布及前、后乳头肌血供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山羊冠状动脉分布方式及其前、后乳头肌血液供应的特点。方法选择成年山羊40只,雌雄不拘,羊龄8~12个月,体重15~20kg。将40支山羊处死后,从心包腔内仔细取出心脏,用丁腈苯乙烯(ABS)树脂溶液经左、右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分别加压灌注,置于水中6h至树脂固定后取出;将心脏置于40%盐酸溶液中浸泡24h,用自来水冲洗掉腐蚀的心肌。观察山羊冠状动脉的分布情况、前后乳头肌的血管来源及分布,并用量尺和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山羊冠状动脉分布均为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粗大,分支多,分布广泛,分布范围约占心脏表面积的80%。左前降支长度为90.48±11.74mm,有3根大的分支(对角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壁、心尖、部分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回旋支长度为85.08±10.50mm,有2根大分支(钝缘支),主要分布于左室前侧壁、后壁、室间隔和部分右心室。右冠状动脉细小,分支少,分布范围约占心脏表面积的20%,仅限于右心室和窦房结。右冠状动脉长度为58.59±5.97mm。结论山羊冠状动脉分布与人类略有差异,但仍是研究乳头肌缺血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之间关系的理想动物模型。
- 杨永宾赵永波赵志勇阎志军冯光兴
- 关键词:山羊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