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健康、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加强湖泊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既是重大的科学命题,也是关乎区域生态安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 SCI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2020年湖泊科学领域国际合作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数据挖掘,并选取国际上7家代表性湖泊专业研究机构进行了国际合作重点团队和重点合作研究内容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泊科学国际合作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湖泊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研究趋于活跃,特别是近十年来国际合作程度明显上升,国际合作格局显著变化,中国在该领域国际合作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欧美湖泊研究机构的重点国际合作团队影响力普遍较高,我国团队产出需要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国际合作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体现在多学科交叉和宏观与微观结合、人与湖泊环境协调及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湖泊生态退化及其修复、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等多个方面。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湖泊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建议。
中国五大淡水湖与区域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紧密,在全国淡水湖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Web of Science(WOS)中的SCI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1989-2017年中国五大淡水湖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从文献发表年代、国际合作研究、研究机构、期刊分布、核心作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等方面,揭示中国五大淡水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五大淡水湖研究态势较好,其中太湖研究的发文量增长最快,2006年就进入成熟期,是五大淡水湖研究中的热点湖泊,总被引频次超过200次的热点文献主要报道太湖研究;五大淡水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的740种国际期刊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发文量占23%,在五大淡水湖研究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且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研究群;研究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核心作者共198名,占作者总量的9. 11%,国际合作文献占31. 9%,显示湖泊研究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五大淡水湖热点研究领域主要在以沉积物、富营养化、水华、磷、氮、重金属等为热点关键词的湖泊环境与生态领域,以微囊藻、蓝藻、血吸虫、叶绿素等为热点关键词的湖泊生物研究领域,以水文水动力、江湖关系等为热点关键词的湖泊-流域相互作用与调控领域以及以遥感作为热点关键词的湖泊水环境遥感领域。
为揭示长江洪水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基于SCIE与CSCD文献数据库对长江洪水研究的发文年代、国际合作、研究机构、核心作者、期刊分布、热点关键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结果表明:①SCIE与CSCD发文量在1998年后迅速增长,尤其是SCIE文献增长显著,中国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合作发文较多;②中国科学院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数量均居于领先水平,约占SCIE与CSCD总文献的31%和23%,中、外文核心作者分别约占作者总数的21%和27%, SCIE文献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期刊最多,各约占总文献的4%,CSCD文献发表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和《长江科学院院报》的最多,各占全部文献的7.28%;③长江洪水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次>20的主要是三峡、降水、气候变化、沉积、洪涝灾害等,这些热点关键词反映了长江洪水发生机制及灾害缓解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成果可以为未来长江洪水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