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宁

作品数:28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胃癌
  • 7篇细胞
  • 7篇肠癌
  • 6篇血管
  • 6篇疗效
  • 6篇化疗
  • 6篇灌注
  • 5篇直肠
  • 5篇肿瘤
  • 4篇增殖
  • 4篇增殖细胞
  • 4篇胃肠
  • 4篇胃肠道
  • 4篇结直肠
  • 4篇抗原
  • 4篇核抗原
  • 4篇肠道
  • 3篇动脉灌注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28篇甘肃省肿瘤医...
  • 4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天水市第四人...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8篇赵晓宁
  • 16篇李兴文
  • 12篇弥海宁
  • 11篇何科基
  • 10篇李洪华
  • 8篇李军
  • 7篇那光玮
  • 5篇杨言苹
  • 4篇王涛
  • 3篇刘书文
  • 2篇袁虎勤
  • 2篇王继军
  • 2篇张有成
  • 2篇马鸿远
  • 2篇刘大江
  • 2篇李晓琴
  • 2篇黄云霄
  • 1篇柴艳冬
  • 1篇薛文翰
  • 1篇韩庆斌

传媒

  • 3篇甘肃医药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甘肃科技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东西部胃...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100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组(观察组,n=50例)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50例),行胃癌根治术后,观察组先予5-Fu+DDP腹腔热灌注化疗4次后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仅予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并获得随访。观察组3年、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5年腹腔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是目前胃癌综合治疗中较为合理的手术后辅助治疗方式。
赵晓宁李兴文弥海宁袁虎勤王涛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静脉化疗
善得定对结直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得定短期治疗后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方法结直肠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生长抑素受体2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善得定皮下注射2次/d,7d后行手术治疗。ELISA法检测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3、7d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术前和术后肿瘤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变化。结果结直肠患者用药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下降显著(P<0.05);组织VEGF和b-FGF表达降低(P<0.01);肿瘤组织PC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善得定对抑制结肠癌VEGF、b-FGF和PCNA的表达,提示其作用与抑制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成、浸润和转移有关。
何科基李洪华白兆琴李兴文李军赵晓宁弥海宁
关键词:善得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残胃癌2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了28例残胃癌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  结果: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4.3%.首次手术B-Ⅱ式22例,占84.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
赵晓宁
关键词:切除术
文献传递
甘肃省肿瘤医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的研究
金育忠赵晓宁冯作明达朝亮杨华柴艳冬高蓉谭国强
该课题将医院长达8年总计53702条癌痛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患者信息以及疼痛治疗现状的数据和信息整合一体,针对22项统计内容总计制统计表格18个,内容包括癌痛患者用药情况、三阶梯止痛药利用分析、药物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
关键词:
关键词:麻醉药品肿瘤药物治疗癌痛治疗
肢体扩展型软组织肉瘤的术前综合性治疗——怎样通过减小手术范围而疗效更好
2002年
赵晓宁李军何科基
关键词:手术范围疗效化疗
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注射液,3周为1个周期,化疗进行2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瘀中药煎剂,150 m L/次,2次/d。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53.84%、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为46.15%、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56.41%,两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两组实体瘤客观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CA19-9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恶心呕吐、腹泻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能降低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晚期胃癌患者。
赵晓宁薛文翰
关键词:健脾化瘀方晚期胃癌生活质量化疗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组织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大肠癌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对大肠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进展期大肠癌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术前行动脉灌注化疗1~2周期,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治疗前病理活检标本及手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P53及MVD的表达。结果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22.1%,部分缓解44.1%,总有效率达66.2%。术后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者癌组织中PCNA、VEGF及MVD的表达降低(P<0.05);临床无效者化疗前后PCNA、VEGF及MVD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及实验组化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为37个月,对照组为20个月,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大肠癌的治疗疗效肯定,PCNA、VEGF及MVD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弥海宁何科基杨言苹李洪华李兴文赵晓宁李晓琴
关键词: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53微血管密度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近年随着对GIST认识的加深,病例确诊数量逐年增多。这类全新概念的实体肿瘤在生物学特性上差异很...
赵晓宁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特性临床诊治
文献传递
核因子-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和11例大肠腺瘤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NF-κB P65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NF-κB P65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18.2%,16例癌旁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 P65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4.2%、61.3%,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安继荣赵晓宁黄云霄
关键词:核因子-ΚBP65蛋白大肠癌大肠腺瘤
大肠癌中核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与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大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测定、分析其与NF-κB p65之间的关系。结果NF-κB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8%,30例癌旁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两者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2例大肠癌组织PCNA指数为20.2%~78.5%,在高、中、低不同分化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在淋巴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F-κB p65蛋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NF-κB p65蛋白可能通过上调PCN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起重要作用。
赵晓宁安继荣黄云霄
关键词:核因子-Κ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