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薄音湖

作品数:35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历史地理
  • 7篇社会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古史
  • 7篇蒙古史
  • 7篇古史研究
  • 5篇蒙古史研究
  • 5篇明代
  • 5篇成吉思汗
  • 4篇俺答汗
  • 3篇蒙古族
  • 3篇明朝
  • 3篇古族
  • 2篇选辑
  • 2篇有感
  • 2篇语言
  • 2篇元史
  • 2篇元史研究
  • 2篇三娘子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化
  • 2篇石碑
  • 2篇石刻

机构

  • 32篇内蒙古大学
  • 4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33篇薄音湖
  • 3篇葛根高娃
  • 2篇翟禹
  • 1篇贾贵生
  • 1篇郝维民
  • 1篇陶玉坤
  • 1篇于默颖
  • 1篇乔吉
  • 1篇罗贤佑
  • 1篇崔璇
  • 1篇刘忠和

传媒

  • 7篇内蒙古社会科...
  • 5篇内蒙古大学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民族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寻根
  • 1篇蒙古学信息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中华文史论丛
  • 1篇草原文物
  • 1篇2007年草...
  • 1篇“一路一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88
  • 2篇1986
  • 2篇1985
  • 1篇198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政策被引量:7
2003年
契丹归明人是指投归北宋的辽国人,是宋辽共存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接纳,无时不受宋辽关系所影响,随着宋辽关系的变化,北宋不断调整对契丹归明人的政策,具体表现为:"澶渊之盟"前积极吸纳契丹归明人;"澶渊之盟"后有限地接纳契丹归明人;到北宋末期对契丹归明人加以重用。
陶玉坤薄音湖
明美岱召泰和门石刻考被引量:5
2005年
明代蒙古土默特地区的美岱召泰和门石刻文字,涉及当时蒙古人的政治观念、数位著名人物,以及明蒙关系等重要问题,但对其文字的释读和理解长期以来均有分歧。本文依据更为充分的史料和更广阔的视角,对“元后”、“敕封”、“大成台吉”、“五兰妣吉”、“大明金国”等词语和人物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使这份弥足珍贵的石刻文字在明代蒙古史研究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薄音湖
关键词:政治观念蒙古史研究地方史
北元与明代蒙古被引量:14
1994年
北元与明代蒙古薄音湖(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在史学研究中,一般将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的蒙古史,称作明代蒙古史,即1368年统治全中国的元朝灭亡,至1635年蒙古末代汗林丹之子额哲投降后金,前后近270年以中国北方草原地区为主的蒙古史。这段历史...
薄音湖
关键词:蒙古人古史研究
翁独健传略
翁独健,原名贤华,福建省福清县人。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三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从此终身左腿残跛。天资聪颖,读书勤奋,在本县融美中学,福州英华书院求学期间,各门功课每试辄冠侪辈。为了表明自己身残志...
薄音湖
关键词:历史系民族史研究元史研究
文献传递
蒙古四大汗国
1998年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了大蒙古国。随后蒙古骑兵便以狂飙突起之势,奔向中原和西域。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20万蒙古军西征中亚花刺子模,临行前他指定三子窝阔台为将来的汗位继承人,长子术赤表示要与二弟察合台并行效力,拥戴窝阔台。成吉思汗说:"你们何必并行?大地辽阔,江河众多,你们可以各自统治自己的封国!"经过征战,他的子孙后来果然都各自有了自己的统治区域。 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划分了四个儿子的封地。长子术赤的封地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刺子模以北,直到蒙古军马蹄所到之处;次子察合台的封地从畏兀儿境向西一直延伸至河中(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之间)的草原地区;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在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和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地区;
薄音湖
关键词:成吉思汗察合台汗国忽必烈大蒙古国元朝海都
明代大同镇之败虎堡考略——兼论败虎堡石碑题字“永宁”所体现的蒙汉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笔者在2007年8月对坐落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的败虎堡①作了查勘,在堡中发现了两块颇有价值的石碑,分别是题字为'永宁'的石碑和一块庙碑,涉及到了九边军政制度和明蒙关系的一些内容。关于明代九边军事防御体系以及明蒙关系的研究,前人基本上都是从整体来论述②,而从某一个军堡出发的个案研究迄今较为缺乏。
翟禹薄音湖
关键词:俺答汗卫所制度
明永乐时期瓦剌三王及和宁王的册封被引量:3
2001年
洪武元年 (136 8)明军攻取大都 ,元朝灭亡 ,元室北退 ,到洪武末年 ,漠北逐步形成三大集团 ,即东蒙古鞑靼、西蒙古瓦剌和兀良哈三卫。明朝前期对蒙古的政策大致为剿抚兼施 ,积极备御 ,扶弱抑强 ,分而御之。从这一政策出发 ,便出现了明成祖册封瓦剌三王 (140 9)及和宁王 (1413)的史实。瓦剌三王名号出自明朝的杜撰 ,其品级为散阶正一品 ,其中顺宁王印为驼纽金印 ;
于默颖薄音湖
关键词:永乐时期册封明朝
“西口”辨被引量:6
2007年
《走西口》是晋、蒙、陕、冀交界区域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民歌,它描绘了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晋民北流现象,是“走西口”移民生活的缩影。但“西口”具体指什么地方?目前有多种解释,哪种是科学的、历史的呢?通过多年的资料收集和潜心研究,我们认为“西口”所指就是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口”是人们对归化城的俗称,而且这一俗称来源于商人,只与商业活动有关。
刘忠和薄音湖
论当代生态科学理论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被引量:15
2002年
从物质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解决了草畜平衡、草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内的能量节约与持续循环等重大问题 ;从精神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视野中 ,蒙古族传统游牧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态化的生命观、自然观及与自然相处的和谐观 ;从制度层面看 ,在当代生态科学系统性、整体性及相互依赖性这一总的精神与原则的理论视野中 。
葛根高娃薄音湖
关键词:蒙古族
成吉思汗去世地點與祭祀被引量:4
2012年
《元史》載成吉思汗1227年攻打西夏,七月壬午病重,己丑逝於薩里川哈老徒行宫。薩里川哈老徒行宫在漠北,他不可能在八天之内從西夏趕到漠北。較爲符合邏輯的觀點是,行宫可以隨着守斡耳朵的皇后遷徙至西夏,所以成吉思汗去世地點仍是西夏境內。元代漠北的成吉思汗祭祀在他的四大斡耳朵舉行,由此出現了"斡耳朵思"一詞,它是後世"鄂爾多斯"一詞的來源。元之後的成吉思汗祭祀地點轉移到了漠南的鄂爾多斯,其轉移的原因,是因爲蒙古人深信成吉思汗曾表示願在鄂爾多斯安度晚年的傳説故事。
薄音湖
关键词:成吉思汗祭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