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佳羽
- 作品数:36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颌面创伤急诊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口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极易受到损伤,虽然对生命的威胁不如重要脏器伤那样严重和直接,但对咀嚼功能、形貌的破坏及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伤后使潜在寿命损失的年数显著高于其他常见病[1,2].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是本科急诊的一种常见病.1996年8月-2003年5月,本科急诊收治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53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邓细河翟佳羽姜杰裴霞黎凡崔颖秋王慧菁
- 关键词:急诊颌面创伤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潜在寿命损失脏器伤
- 双侧腭裂整复术中凿断翼钩与否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 2006年
- 目的对比在双侧腭裂修复术中凿断翼钩与否,术后患者的上颌骨发育情况。方法选择在3岁以内做双侧腭裂修复手术,术中不凿断翼钩的患者16例,编入试验组。另再选择3岁以内做双侧腭裂修复手术,术中凿断翼钩的患者10例,编入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范围9~12岁,术后追踪9~10年。拍摄每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并作头影测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上颌骨发育情况。结果两组的上颌骨都有明显的矢状向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测量上颌骨发育的各项目(SNA、ANP、PPSN、ANSFHp、PtmA等)的组间差别不明显,说明手术中有无凿断翼钩,对患者的上颌骨发育并无影响。结论在双侧腭裂修复手术中,有无凿断翼钩,对患者的上颌骨发育并无明显影响,但不凿断翼钩有利于保护腭帆张肌,同时也能减少手术创伤,简化手术过程。
- 翟佳羽王洪涛邓利琴任琼
- 关键词:腭裂整复术翼钩上颌骨发育
-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且避免拔牙。
- 翟佳羽任琼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牙弓形态
- 安氏Ⅱ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病例牙槽嵴吸收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在治疗安氏II类错时牙槽嵴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6例,摆式矫治器病例18例及拔牙矫治病例20例,治疗前后均拍摄上前牙根尖片,比较上前牙治疗前后"CEJ-AC距离"在三个治疗组中的平均变化量,并作方差分析及组间LSD-t检验。结果:治疗结束时,三治疗组的CEJ-AC变化量存在组间差别,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期矫治组和摆式矫治器组的CEJ-AC分别增加了0.19mm和0.21m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小于拔牙矫治组的0.41mm,并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01)。三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的CEJ-AC距离均不超过2mm。结论:双期矫治、摆式矫治器及拔牙矫治在治疗安氏II类错时,均会造成牙槽嵴高度下降,其中拔牙矫治的下降程度较为严重,但三种方法均未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牙槽骨丧失。
- 翟佳羽曾慧韵姜杰孙琪殷邓利琴叶金梅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拔牙牙槽嵴吸收
- 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分析及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探讨预防复裂的方法。方法:通过105例腭裂术后复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导致复裂的原因。结果: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病人自身因素,有手术医师的技术操作,还有术前、术后的护理等因素。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并加以预防,腭裂术后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结论:腭裂术后复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要加以重视,复裂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
- 邓细河翟佳羽黎凡王慧菁王洁崔颖秋王洪涛
- 关键词:腭裂整复婴儿
- 双期矫治与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根吸收对比研究
- 2008年
- 目的:对比研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错时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8例,摆式矫治器病例20例,治疗前均无牙根吸收,治疗前后拍摄上切牙X线根尖片,在根尖片上对治疗组的上切牙牙根吸收评级,对比分析两治疗组病例的牙根吸收情况。结果:中切牙和侧切牙在两治疗组中的根吸收程度无统计学差别,但是无论双期矫治还是摆式矫治器矫治,侧切牙的根吸收程度都比中切牙严重。结论:在治疗安氏Ⅱ类错时,双期矫治和摆式矫治器矫治的牙根吸收程度基本相同。
- 翟佳羽曾惠韵孙琪殷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双期矫治摆式矫治器牙根吸收
- 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侧貌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和矫治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8名,患儿呈凹面型,前牙或合并后牙反,上颌相对下颌后缩,乳磨牙末端呈近中阶梯,不存在功能性下颌移位。上下牙列无牙周疾病,牙体疾病须治疗,之前未做过正畸治疗。应用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正畸前后头影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经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左右,患儿的上颌N-A增长,上颌前移,N-B缩短,下颌后旋,颌骨面角减小、软组织面角相应减小;骨组织和软组织前下面高增加,乳上切牙唇倾,乳下切牙舌倾;上唇突度增大、倾斜度减小,下唇突度减小、倾斜度减小。结论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乳牙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凹面型显著改善且呈直面型。颌骨和软组织侧貌发生相应的改变。
- 叶金梅邓利琴翟佳羽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骨性反[牙合]
-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0~ 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 :正常儿童上唇部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 ,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 ,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于鼻端 ,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 ,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缘走行 ,终止于鼻翼基部 (患侧 )和鼻小柱基部 (健侧 ) ,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
- 向宇燕邓细河徐达传周小兵唐茂林孙贺程宁新黎凡崔颖秋姜杰翟佳羽
- 关键词: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解剖学基础
- 正常与单侧唇裂口轮匝肌和上唇血管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为婴儿单侧唇裂功能性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例正常成人新鲜头颈标本,在下颌下缘面动脉远心端内注入红色乳胶。5例正常婴儿、6例单侧唇(腭)裂婴儿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从皮肤面和粘膜面解剖上唇口轮匝肌,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口轮匝肌的形态及血管的分布。结果:口轮匝肌分深浅二层。深层肌肉呈水平方向,起自一侧口角的皮肤和粘膜,走向另一侧口角。浅层由上下两束肌纤维组成。单侧完全性唇裂标本显示患侧深层肌肉在裂隙处中断,止于红唇由厚转薄处。而浅层肌肉不仅中断,其附丽点亦发生错位,造成鼻小柱、鼻翼畸形。健侧深层肌肉在裂隙处中断,浅层肌纤维均附于鼻小柱基部,造成鼻小柱向健侧偏斜。正常上唇动脉起始部和走行都较恒定,本组未见解剖异常。唇裂标本显示,一侧动脉不能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成弓,还造成异常走行。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裂功能性修复,患侧皮下剥离要达到鼻翼外侧,把扭曲错位的浅层肌组织从鼻翼基部及鼻翼外侧的骨膜上进行分离,并按解剖形态进行复位。
- 邓细河翟佳羽崔颖秋裴霞姜杰黎凡徐达传廖农
- 关键词:唇裂上唇
- 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分析及临床体会
- 目的:分析造成腭裂术后复裂的原因,探讨预防复裂的方法。
方法:通过105例术后复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造成复裂的原因。
结果:造成复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病人自身因素,有手术医师操作的熟练程...
- 邓细河翟佳羽黎凡王慧菁王洁崔颖秋王洪涛
- 关键词:腭裂整复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