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耀星

作品数:48 被引量:495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疫苗
  • 16篇流行病
  • 16篇流行病学
  • 15篇接种
  • 12篇脊髓灰质炎
  • 10篇接种率
  • 10篇肝炎
  • 9篇麻疹
  • 9篇病毒
  • 8篇乙型
  • 7篇急性弛缓性麻...
  • 7篇急性弛缓性麻...
  • 7篇急性弛缓性麻...
  • 7篇弛缓性
  • 7篇弛缓性麻痹
  • 6篇血清
  • 6篇抗体
  • 5篇乙型肝炎
  • 5篇强化免疫
  • 5篇流行病学分析

机构

  • 36篇广东省疾病预...
  • 12篇广东省卫生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惠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作者

  • 48篇罗耀星
  • 20篇雷仁宇
  • 16篇郑焕英
  • 15篇林永杰
  • 15篇邵晓萍
  • 14篇林伟生
  • 13篇吴承刚
  • 12篇蔡汉港
  • 12篇李建基
  • 12篇张吉凯
  • 11篇柯昌文
  • 9篇林永杰
  • 9篇吴承民
  • 7篇陈树本
  • 7篇阳文胜
  • 7篇疏俊
  • 6篇陆碧茹
  • 6篇谢莘
  • 6篇鄢心革
  • 4篇刘冷

传媒

  • 19篇中国计划免疫
  • 16篇华南预防医学
  • 8篇广东卫生防疫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1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7篇2004
  • 9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广东省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 对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分别在广东省中山和韶关地区分离的两株麻疹病毒 ,通过RT 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血凝素 (H)基因全序列 ,并克隆到pMD18-TVector进行序列测定 ;并分析这两株麻疹病毒和Genbank中麻疹病毒的各基因型代表株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两株广东麻疹流行株H基因之间同源性为 97% ,和它们在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最高的毒株分别是China93 4和China94 7,达到 99%。和其它已知麻疹病毒的 2 1个基因代表株相比 ,广东省麻疹毒株在核苷酸水平上最大变异为 7 0 % ,其中广东省 2 0 0 0年流行株在氨基酸2 4 0位由丝氨酸 (S)突变成天门酰胺 (N) ,造成一个N型糖基化位点丢失。
鄢心革罗耀星郑焕英黄平邵晓萍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类基因型
B95a细胞在麻疹病毒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B95a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麻疹病毒在B95a细胞上的生长特点。方法 组织培养法。将麻疹野毒株和麻疹疫苗株分别接种在长满呈单层的B95a和Vero细胞上 ,观察细胞病变的形态 ;同时在不同的时段检测细胞中和培养液中病毒的含量 ,绘制病毒生长曲线 ;比较RPMI16 4 0、DMEM、MEM 3种培养基培养的B95a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结果 在B95a细胞中麻疹野毒株和疫苗株都能增殖 ,而在Vero细胞中只能培养麻疹疫苗株 ;麻疹病毒在B95a细胞中增殖速度快 ,从B95a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时间早于Vero细胞 ;其病变特点是引起细胞融合 ,病毒滴度最高可达5 0LogTCID50 / 10 0 μl;3种培养基培养的B95a细胞的形态和对病毒敏感性是一致的。 结论 对于麻疹病毒 ,B95a细胞的敏感性高于Vero细胞。B95a细胞的培养可以使用包括MEM在内的多种培养基。
彭志红鄢心革罗耀星蔡汉港阳文胜
关键词:麻疹病毒培养细胞易感性特异性
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 2 0 0 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 对广东省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个案表和随访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 2 88例 ,15岁以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5 7/ 10万 ,全省以市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所提出的监测目标。AFP病例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 ,发病年龄以小年龄组为主 ,其中5岁以下病例占 6 0 4 %;未完成 3次全程免疫者仍然较多 ,占 12 8%。 2 88例病例粪便标本中 2 8例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结论 广东省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较高。
林永杰刘细莲林伟生罗耀星雷仁宇郑焕英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五华县华城镇一起麻疹爆发流行情况分析
1998年
罗耀星林永杰郭永文
关键词:麻疹多发传染病经济落后
广东省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
1997年
林伟生陈树本吴承民罗耀星柯昌文郑焕英林永杰
关键词: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脊灰
广东省199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评价
1999年
我省自1994年以来连续4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为了确保我省消灭脊灰工作的稳固发展,本文对我省199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便了解我省消灭脊灰工作的进展,为消灭脊灰的证实工作做准备。1材料与方法1?..
林永杰陈树本林伟生郑焕英罗耀星
关键词:急性驰缓性麻痹流行病学疫情监测
河北、广东省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培训效果评估被引量:34
2005年
目的对2004年3月在河北、广东两个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监测试点省,举办的省、市级AEFI监测师资人员培训班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参加培训的省、市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前后现场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以匿名方式评估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河北、广东省的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对《AEFI监测试点工作指南》、AEFI报告与监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几乎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97.25%)形成的共识是,有必要开展AEFI监测试点工作,但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适用的补偿机制。结论开展AEFI培训十分必要,此次培训内容适合实际工作需要。但参加培训人员对部分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仍存在着盲点,需要在今后的培训中进一步加强。
郭飚曹雷曹玲生徐立君梁晓峰张振国罗耀星孙印旗彭国文赵占杰
关键词:预防接种副反应培训效果评估
广东省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2003年
为了解广东省 10年来甲型肝炎 (甲肝 )疫苗推广应用情况和人群抗甲肝病毒IgG抗体 (抗 HAV IgG)阳性率 ,在全省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 12个县的 2 4个村 36 90人作为样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抗 HAV IgG ,进行甲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甲肝疫苗接种率为 2 2 74 % ,随着年龄的增长 ,接种率降低 ;1~ 5岁接种率为 5 0 16 % ,6~ 9岁为 4 4 6 4 % ,10~ 15岁为 2 3 79%。各年龄组的城市居民接种率都比乡村居民高。 2 0 0 2年全省抗 HAV IgG阳性率为 70 84 % (2 6 14 /36 90 ) ,标化率为 79 11%。农村抗 HAV IgG阳性率(72 4 5 % )高于城市 (6 5 93% ) ;女性 (74 4 0 % )高于男性 (6 7 4 7% )。 1~ 14岁有甲肝疫苗接种史者抗 HAV IgG阳性率 (6 9 38% )高于同年龄组无甲肝疫苗接种史者 (4 7 4 6 % )。无甲肝疫苗接种史者年龄越小 ,抗 HAV IgG阳性率越低。 2 0岁以后 ,无论是否接种甲肝疫苗 ,人群抗 HAV IgG阳性率均 >90 %。目前广东省属于甲肝中流行区 ,预防和控制甲肝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免疫策略是 :对儿童实施常规免疫接种 ;加速实施对较大年龄儿童的扩大免疫接种。
罗耀星李建基蔡汉港方苓张吉凯陆碧茹李灵辉林永杰
关键词:甲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IGG抗体接种率
广东省1985~1993年脊髓灰质炎流行野毒株的基因分析被引量:4
1997年
广东省是脊髓灰质炎(脊灰)高发区,1985~1993年各年都有流行,历年流行的脊灰野毒株均为I型病毒。在历年来分离的流行病毒株中,选择不同时期的I型脊灰病毒22株做PCR-RFLP分析,发现广东省脊灰I型流行株共有9种电泳图谱类型,显示了在基因水平上的多样性。根据PCR-RFLP分析结果又选择了其中9株代表株,对其VP1编码区30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的流行株间序列有差异。此结果表明,广东省脊灰流行与多种基因型脊灰病毒的存在有关,但口服脊灰疫苗(OPV)形成的免疫屏障可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柯昌文吴承民李杰李杰郑焕英张礼璧郑焕英林协勤林伟生陈树本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株基因型
广东省1997~200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全省分4层,共抽取12个县24个村655名儿童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HepB全程接种率为85.65%,HepB1及时接种率为48.85%,均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并逐年提高。不同性别、户籍儿童的HepB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的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居住在城市、镇、村以及在市、县、镇医院、家中出生的新生儿,HepB全程接种率和HepB1及时接种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济状况是影响新生儿HepB接种的重要因素,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落实分娩医院HepB1及时接种,是提高新生儿HepB接种质量的关键措施。
罗耀星李建基张吉凯蔡汉港阳文胜
关键词: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