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戈浩

作品数:28 被引量:386H指数:7
供职机构: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媒介
  • 5篇新闻
  • 5篇文化
  • 4篇物质性
  • 4篇媒体
  • 3篇广播
  • 2篇学术
  • 2篇游戏
  • 2篇游戏学
  • 2篇媒介研究
  • 2篇民族志
  • 2篇传媒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形图
  • 1篇电视
  • 1篇电视机
  • 1篇电视机构

机构

  • 16篇澳门科技大学
  • 13篇拉夫堡大学
  • 4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约克大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27篇章戈浩
  • 3篇张磊
  • 1篇章倩砺
  • 1篇马克·波斯特
  • 1篇曾军
  • 1篇侯晓艳

传媒

  • 8篇青年记者
  • 4篇新闻与传播评...
  • 4篇全球传媒学刊
  • 3篇国际新闻界
  • 1篇学术界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新闻记者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新闻前哨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新闻春秋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背后的“阴谋论”被引量:1
2011年
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发生后,在世界传媒界引起广泛关注,在英国本土更是反响强烈,众说纷纭。下面两篇文章,对英国公众的反应及背景情况作了介绍和分析。
章戈浩
关键词:窃听阴谋论丑闻传媒界
突发新闻与媒介融合——以《卫报》为例
2011年
突发新闻报道对于传统报业来说,自从广播电视的出现便已是辉煌不在。一方面,媒体业界的战场上,报业经营者与记者编辑们绞尽脑汁拼足气力,面对电子媒体的快捷也只有招架之力,难免望洋兴叹;另一方面,学院派的理论家们也半是宽慰半是无奈地指出,在当今的媒体生态之下,突发新闻已非报业的强项,
章戈浩
关键词:突发新闻媒介融合传统报业电子媒体媒体生态媒体业
政治正确:英国媒体的自省与自律
2011年
对新闻媒体来说,秉持"政治正确",并非出于政府或商业的压力,而首先是对社会主流舆论的顺应。其中虽然有对于失去受众的担心、对于经济效益的顾虑,但更多的是出于社会责任的自省和自律。
张磊章戈浩
关键词:新闻媒体自律自省政治舆论
大众传媒与王室大婚的传统发明
2011年
英国史学大家霍布斯鲍姆在他编辑的名著《被发明的传统》中,曾惊世骇俗地提出:“那些表面看来或者志称是古老的‘传统’其起源的时间往往是相当晚近的,而且有时是被发明出来的”。而当他开宗明义地论证之时,头一个例子便是以英国君主制的公共礼仪为例来论证。历史学者大卫·卡纳迪恩也曾专门研究过1820年至1977年英国君主制的仪式表演及其背景与意义。
章戈浩
关键词:大众传媒王室历史学者霍布斯鲍姆
中国公路电影“非地方”叙事:数字人文揭示的空间样态与情感探索
2025年
本文聚焦于中国公路电影中的“非地方”叙事,借助ATLAS.t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作为数字人文研究的核心工具。从角色在“非地方”(Non-place)内展开的叙事事件、交谈对话、情感反映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电影中“非地方”的细致编码和对地理位置的定位,分析和可视化“非地方”的空间分布及角色在其间发生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联,观察电影如何构建并赋予“非地方”场景(如旅馆、户外、医院、加油站等)以独特的叙事意义与情感价值。进一步验证和再解读马克·欧杰(Marc Augé)的“非地方”理论在现代社会及电影艺术中的深刻体现与影响。电影中的“非地方”不再是地理坐标的简单标识,更是指向角色自身的文化身份、情感探索与自我追寻的隐喻,展现了人物在这一纯粹空间中的孤独、追寻与反思。这一跨学科研究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影视分析的局限,还探索了数字人文在揭示这类空间叙事复杂性方面的新的可能。
黄如玥章戈浩
关键词:公路电影地理信息系统
英国的公共电视与社会参与
2011年
一进入3月,英国街头就出现了不少"红鼻子"。这可不是什么流行病:鼻子是塑料的。不过可也不是什么全民恶搞。这是大名鼎鼎的慈善活动——"红鼻子日"(Red nose day)。这一活动由英国的慈善团体"笑星慈善"(Comic Relief)主办,由多家企业、媒体、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而英国最重要的广播电视机构——英国广播公司(BBC)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英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努力彰显无遗。
章戈浩张磊
关键词:社会参与公共电视广播电视机构慈善活动慈善团体社会团体
铭写表面与作为“文化—技艺”的时间轴操纵被引量:3
2022年
从基特勒的留声机与真实时间轴操纵开始,信息不再需要穿过意义的瓶颈,这也意味着信息机器与人剥离的开始,我们似乎越来越被挤压到输入/输出的交互表面,从激进的层面而言,人被机器操纵/摆布(manipulate),成为了机具的功能。于何等层面上,“用户的时间轴操纵”不只是可能的,也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采用了媒介考古学的方法,从铭写表面的技术示能(affordance)出发,将两组简单的声音“媒介”考古并置:从点读机到复读机,用户是作为机具的功能播放(play)声音,从唱片机到打碟机,用户却超越了机具的规则,同声音玩耍(play with)。本文发现,铭写表面不仅综合了地址、命令和数据,架构了用户操纵时间轴的多种可能,还作为界面使“文化”与“技艺”既相互区分又相互渗透,递归地纠缠在一起。
林子禹章戈浩
数字流散的物质性:声援梁彼得游行微信使用中的文化技术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借用了德国媒体理论家基特勒技术物质主义的视角,以美国华人声援梁彼得游行时微信使用为案例,从物质性的角度思考了微信这一移动终端社交媒体平台在形塑数字流散时的作用与局限。近十年来兴起的数字流散及其主要解释框架如流散赋权模式与流散边缘模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声援梁彼得游行中的微信使用,但失之粗疏。本文试图从微信拓扑结构、时间轴操控与交互界面等物质性层面入手,进一步发现媒体使用背后深层的文化技术。
章戈浩
关键词:物质性文化技术
浪漫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被引量:8
2006年
本文为英国社会学家柯林.坎贝尔《浪漫主义伦理与现代消费主义精神》的导论部分。此书从标题到研究思路沿袭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通过对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伴随而来的消费革命的梳理与分析,探寻现代消费主义的起源,试图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工业社会的“获取与花费”相联接。通过对文学、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例证,坎贝尔提出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特征不仅源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市场力量,也与获取快感和白日梦的浪漫艺术相关。此书是西方消费文化研究的经典作品,也是研究消费文化的必读书目。此书在消费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在导论一节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的方法、方法论及其思路形成过程。
曾军柯林·坎贝尔章戈浩
关键词:浪漫马克思·韦伯
数字时代离散族群的沟通方式
2010年
文化研究里的两个热门词 Digital是媒体研究里的热门词.diaspora是文化研究里的流行语.两者叠加,自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里的重量级流行语了。Diaspora听起来吓人,其实是“移民”一词的专业术语升级版,翻译得文雅一点。就是离开了家(国)又想着家(国)的一群人。
章戈浩
关键词:族群文化研究媒体研究学术研究流行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