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明

作品数:24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陶瓷
  • 8篇陶艺
  • 7篇艺术
  • 6篇陶瓷艺术
  • 6篇瓷艺
  • 3篇当代陶艺
  • 3篇现代陶艺
  • 2篇学科
  • 2篇艺术家
  • 2篇术家
  • 2篇陶艺教育
  • 2篇陶艺作品
  • 2篇作品展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1篇单向度
  • 1篇雕塑
  • 1篇雕塑家
  • 1篇新石器
  • 1篇选登

机构

  • 13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美术家协...
  • 2篇中国美协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天津美术学院

作者

  • 14篇白明
  • 3篇杨帆
  • 2篇白明
  • 1篇洪兴宇
  • 1篇王晓昕
  • 1篇李正安
  • 1篇郑宁
  • 1篇李静
  • 1篇赵余钊
  • 1篇朱琪

传媒

  • 4篇装饰
  • 3篇美术
  • 1篇荣宝斋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陶瓷工业
  • 1篇艺术评论
  • 1篇创作评谭
  • 1篇中国美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6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未来的创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作品展述评被引量:6
2020年
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古老到与人类文明的起源靠得很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在千余年漫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深刻影响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的多元发展,陶瓷成为极具世界语言的艺术形式。随着西方“当代陶艺”观念进入中国,并对中国陶瓷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陶瓷界的新时尚。
白明
关键词:当代陶艺陶艺作品全国美展中国陶瓷文化
“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提名展”作品选登(三)
2024年
白明任凯歌王海勇朱琪赵余钊
中国今日陶艺群像被引量:2
2022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只举办过3届大展,这个数量并不算多,其原因是陶瓷艺术几乎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需要漫长的时间、自身工艺又极为特殊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在自我更新和艺术家的自我实践上周期漫长,如要呈现一些新颖的观念和风格,而且将它们付诸实践则更需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展览周期。
白明
关键词:陶瓷艺术自我实践自我更新不确定性
瞬间与永恒的舞蹈——“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瓷艺术作品评述
2025年
本文以纵览的方式,对“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了全景式概括与评述,主要涵盖陶瓷艺术的技术与艺术、艺术家群体与个体、源流与发展、陶艺自身审美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以及与时代共进并在文明互鉴中寻求某种合理答案这几个方面。
白明
关键词:陶瓷艺术
与时间对谈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时间我常常感到空虚,我不知道自己的形象,不知道自己的意义,不知道自己除看到一切外什么都做不了,我不能着急不能缓慢不能干预,不能绕过,但你们人类总是说我公平,也说我无情,原因都是因为我而改变了一切。
白明
关键词:雕塑家中青年
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
对中国现当代陶艺问题,如中国现、当代陶艺、陶艺家、陶艺作品、技术和艺术、陶艺理论、中国陶艺与世界陶艺、传统与国外陶艺的学习等问题进行了实际和深入的思考。
Bai ming白明
关键词:陶瓷艺术文化交流
传承与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教学与毕业设计
2023年
作为一个凝聚着深厚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变迁并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围绕时代变革与国家建设需要,积极进行着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本文介绍了本专业的教学现状、课程特色和毕业设计情况,并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白明杨帆崔久霄金思昭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教学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2023年
设计者自述::在过量信息充斥的环境下,人们正逐渐缺失感受能力,思维趋于单向度。我想通过表现我与世界相处的状态,通过视觉隐喻的呈现,使人们能够产生不同的感受,并以此为契机思考自己的境遇。作品创作的灵感来源于19世纪欧洲女性所使用的裙撑以及罗马图拉真柱。
葛致承白明金银智程向军(指导)李秉孺(指导)丛聪王晓昕孙骏尧杨帆曾繁如洪兴宇李秋江李静
关键词:视觉隐喻毕业设计作品单向度
在传统与现代的“新石器”中“生长”——吴昊宇陶瓷艺术解读
2024年
本文深入解读了吴昊宇的陶瓷艺术作品,特别是他的“新石器”系列,展现了他将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造材料融合的创新手法。他巧妙地结合了白色石头与柔软纸张,创造出既坚硬又柔软、易损又恒定的作品,模糊了材料界限,提升了观众的视觉与情感体验。他在“新石器”中寻找到了一种连接现代与古老文化记忆的路径,通过陶瓷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材料,探讨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吴昊宇的“生长”系列与“破立”系列作品展示了更加自由与野性的创作风格,反映了艺术家对传统陶瓷技艺的深刻理解与创新。他的日用器物六堡茶器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形态的精妙掌握,也展示了他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的独特视角,为中国陶艺界带来了新的气息与视野。
白明
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被引量:32
2003年
中国现、当代陶艺在近五、六年的时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却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对中国现、当代陶艺的现状、陶艺家、陶艺作品及陶艺在国际交流中所处的位置等相关方面的分析 ,不仅清醒地指出了存在于陶艺作品、陶艺教育和陶艺活动诸表象下的一些问题 ,也客观地陈述了陶艺与现、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关系 ,使读者能从一个较为宏观的层面对中国的现、当代陶艺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白明
关键词:陶瓷艺术陶艺家陶艺教育艺术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