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水泥填塞股骨髓内定位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凝血状态及出血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塞股骨髓内定位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凝血状态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行首次单侧TKA的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密封股骨髓内定位孔的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骨水泥或自体骨密封股骨髓内定位孔。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7天的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指标(R值、K值、α值、MA值及CI值),出血量(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的α值、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CI值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TEG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对比,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率及DVT形成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中用骨水泥封堵股骨髓内定位孔可产生术后相对高凝状态,减少术后总出血量及隐性出血量,但对引流量、输血率及DVT发生率没有影响。
- 黄军刚杨立峰
- 关键词:骨水泥
- 经皮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疗效、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行PKP治疗老年性椎体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结果:32例椎体骨折球囊扩张后骨水泥灌注剂均无明显渗漏,2例灌注剂骨水泥渗漏,并引起神经根症状,其他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4例椎体高度恢复不良,30例椎体高度恢复良好,优良率88.2%.3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2例椎管内骨水泥少量渗漏引起的神经症状经口服神经营养药后神经功能全部恢复.随访后有3例腰背部再次出现疼痛,优良率91.2%.结论:老年性椎体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PKP的主要适应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椎体高度恢复,且下地行走较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卫永鲲杨斌辉刘丰虎杨立峰杨磊宋永财于洋
- 骨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骨性标志物水平与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骨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胫骨骨折疗效及骨性标志物水平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并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者84例,按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骨肽注射液,观察组给予骨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骨性标志物水平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骨碱性磷酸酶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比值、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降钙素含量明显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的含量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踝关节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能明显调节骨性标志物水平,促进骨形成及骨折愈合,改善患肢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李伍建郑琎喆杨立峰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肽注射液高压氧
- 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近年国内外对骨折内固定后低毒性感染的报道有较多的文献,但对术后慢性低毒性感染内固定取出是否是必须的报道不一,没有固定的疗效判断标准,导致治疗方法结论不确切。目的:观察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环丙沙星+利福平+皮瓣转移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静点抗生素+局部清创内固定取出治疗。两组均完成3-6个月的疗程,每1-3个月复查血沉、肝肾功及影像学指标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随访6-24个月,治愈、好转患者无复发。治疗组24例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11例治愈,6例好转,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口服利福平、环丙沙星加皮瓣转移对胫骨平台及踝部骨折内外固定后低毒性感染伴窦道形成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 张波赵金龙欧阳振于洋吴涛宋永才李伍健刘继超尹伟杨立峰刘丰虎杨斌辉
- 关键词:植入物窦道形成利福平环丙沙星皮瓣转移
- 特立帕肽对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及假体下沉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特立帕肽对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及假体下沉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20-01-2020-12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行初次无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8例术后均接受特立帕肽联合碳酸钙D3治疗,对照组27例术后接受碳酸钙D3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股骨侧假体下沉距离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1.89±0.79)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1±0.85)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P=0.459)。两组术后3个月股骨侧假体下沉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股骨假体下沉距离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Gruen 1区、4区、6区及7区骨密度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Gruen1~7区、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Gruen 2区、3区、5区骨密度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特立帕肽可以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丢失并延缓股骨侧假体下沉时间。
- 黄军刚杨立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特立帕肽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骨密度
- 不同训练方法对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方法对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建立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模型,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减重平板训练组、游泳训练组和转笼训练组。分别于损伤前和损伤后对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测;术后35 d对大鼠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otrophyic factor,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脊髓组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进行评测。结果:损伤后,手术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降低;经不同方式训练后,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上升,14 d^35 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与模型组相比,训练组大鼠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缩短,波幅、BDNF和NSE表达量、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增大,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均降低,14 d^35 d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减重平板训练组各指标检测结果最优。结论:三种训练方式均可促进大鼠骨折后脊髓功能恢复,其中减重平板训练组恢复效果>游泳训练组>转笼训练组。
- 卫永鲲马慧玲欧阳振杨立峰雷涛
- 关键词:脊髓功能运动诱发电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