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月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徐光启佚文所见中朝文学交流
- 2013年
-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徐光启对东亚尤其是朝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韩国文集中保存有徐光启的三篇佚文,乃崇祯年间赠朝鲜使节高用厚序跋及书信,从中可见中朝文学交流之一斑。
- 杜慧月
- 关键词:佚文
- 关于大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 2012年
- 大学语文是一门强化母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通过开拓学生的时空视野,引导学生走入作品,感受作品,在审美熏陶中思考人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生活,不但有利于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精神层次和做人的境界。
- 杜慧月
- 关键词:大学语文写作实践
- 历史镜像中的《皇华集》诗歌——《李朝实录》、《皇华集》的互文阅读
- 2010年
- 明朝与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自正统十四年始,明朝文臣出使朝鲜之际常与朝鲜文臣应酬唱和,诗酒雅会间创作了大量诗文,朝鲜政府将其刊刻为《皇华集》。作为一部大型的唱和诗文总集,《皇华集》的强烈的政治外交色彩,使诗歌背后的真意只有借助《李朝实录》方能窥出。现通过文史互证,揭示《皇华集》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文学文本的政治外交和历史文化意义。
- 杜慧月
- 关键词:文史互证
- 张宁出使朝鲜与《庚辰皇华集》考述被引量:3
- 2008年
- 因朝鲜李朝杀毛怜卫女真首领浪孛儿罕一事,明朝派遣张宁、武忠遣往朝鲜颁诏敕,解决双方的争端。张宁在朝鲜期间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其诗文后来被朝鲜政府刊印流传,即《庚辰皇华集》,这也是中朝文学交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关于这一问题,学界虽偶有提及,但尚无进一步研究。故此以张宁出使朝鲜为切入点,考察张宁出使朝鲜的背景、张宁的生平,以及《庚辰皇华集》的概况,并尝试探讨张宁出使朝鲜的意义。
- 杜慧月詹杭伦
- 明代文臣出使朝鲜与《皇华集》研究
- 中国明朝与朝鲜李朝建立宗藩关系后,双方有频繁的使节往来。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开始,出使朝鲜的明代文臣到达朝鲜后,常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双方在诗酒雅会之间写下了许多诗文。朝鲜政府将明使留下的诗文与朝鲜文臣的诗文合并辑录后刊印...
- 杜慧月
- 关键词:诗歌创作
- 《辽海编》与倪谦出使朝鲜考述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探讨明朝倪谦出使朝鲜的背景,《辽海编》的编印经过及其内容、价值,可供研究中国与李氏朝鲜文学关系者参考。
- 詹杭伦杜慧月
- 论朝鲜李睟光《芝峰类说》对王世贞诗学的接受被引量:1
- 2013年
- 朝鲜文人李睟光在其《芝峰类说》中大量引用了明朝文人王世贞的诗学主张。本文从《芝峰类说》对王世贞诗学的文献征引入手,从宗唐与抑宋、气格与诗法、论乐府三个方面,探察李睟光对王世贞诗学的接受,藉此见出朝鲜文坛对明代诗学的接受,为研究明代中朝文学交流提供有益的借鉴。
- 杜慧月
- 关键词:诗学
- 以“小华”观“中华”——壬辰倭乱后朝鲜战俘鲁认的中国之行被引量:1
- 2016年
- 万历二十七年,壬辰倭乱中的朝鲜战俘鲁认在明人援助下从日本逃至中国福建,并与当地士子和官员进行文化交流,其《锦溪日记》和《锦溪集》生动地记录了这段传奇经历。鲁认选择迂道中国,他对忠孝节义的诗文表达、对《朱子家礼》的恪遵、对"止修"学说的接受、对佛教的排斥,皆表现出朝鲜士人强烈的朱子学背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小华"观念,使鲁认的中国之行,成为"以小华观中华"的文化之旅,藉此可以考察朝鲜和明朝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
- 杜慧月
- 关键词:文化交流
- 永贞革新与中唐文学
- 本文即从永贞革新入手,以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韩愈等几大代表人物及其文学创作为考察对象,以他们与永贞革新的不同关系为基础,探讨永贞革新对社会心理特别是对其人生态度、文学创作等不同层面的影响,在中唐文学的繁荣局面中...
- 杜慧月
- 关键词:永贞革新文学创作中唐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 文献传递
- 左思《三都赋》晋人旧注略论
- 2016年
- 左思《三都赋》的晋人旧注有张载、刘逵、卫权、綦毋邃四家,这些在唐前单行的注本后被唐人《文选》注吸纳,原注渐次亡佚,唐钞《文选集注》便成为认识晋注的重要媒介。诸家晋注各有特点,又皆具有无征不信的精神,和《三都赋序》所言的征实作风一致。对晋人旧注的考察,促使我们再次思考《世说新语》注中提出的《三都赋》左思自注说。
- 杜慧月
- 关键词:《三都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