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本义

作品数:38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堪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前列腺
  • 15篇前列腺癌
  • 15篇腺癌
  • 13篇肿瘤
  • 10篇细胞
  • 5篇信号
  • 4篇雄激素
  • 4篇受体
  • 4篇碎石
  • 4篇前列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3篇蛋白
  • 3篇雄激素受体
  • 3篇震波碎石
  • 3篇肾功能
  • 3篇肾结石
  • 3篇肾上腺
  • 3篇体外震波
  • 3篇体外震波碎石
  • 3篇周期

机构

  • 16篇广东医学院附...
  • 10篇同济医科大学...
  • 10篇堪萨斯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三峡大学人民...
  • 2篇中山大学
  • 2篇绍兴市人民医...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福井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香港大学深圳...

作者

  • 38篇李本义
  • 13篇章咏裳
  • 4篇周惜才
  • 4篇刘继红
  • 3篇邝祥醒
  • 3篇李普云
  • 3篇杨俊
  • 2篇孙爱静
  • 2篇洪伟平
  • 2篇罗亨全
  • 2篇符有文
  • 1篇刘喜波
  • 1篇吴宏
  • 1篇刘丽华
  • 1篇周芳坚
  • 1篇李国东
  • 1篇袁汉尧
  • 1篇曹军
  • 1篇王诚
  • 1篇阎家骏

传媒

  • 6篇国外医学(泌...
  • 5篇现代泌尿生殖...
  • 4篇中华男科学杂...
  • 4篇国际泌尿系统...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男性学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癌症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 3篇1992
  • 1篇199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维康醇与维泰醇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2021年
维泰醇是从短叶红豆杉树皮的真菌突变株中提取并纯化的单体化合物,维康醇是其氧化物异构体。近期研究表明,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可干扰肿瘤细胞中多重信号通路的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维泰醇可特异性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促进细胞内活性氧堆积,激活内源性凋亡通路,导致细胞死亡。蛋白质谱研究表明,维泰醇可特异性地与线粒体三羧酸循环中的4种酶蛋白结合,扰乱线粒体有氧呼吸功能和细胞能量代谢,减少ATP的产生,遏制体内肿瘤生长。维泰醇与维康醇均表现出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研究还指出,维泰醇具有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性,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目前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的实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成药前景。
刘旺王衡黄剑李本义
关键词:维泰醇肿瘤凋亡细胞周期氧自由基
细胞自噬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09年
自噬(autophagy)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自噬活性的变化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从多个层面影响肿瘤进程,包括肿瘤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及抗肿瘤治疗等。本文就自噬及其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李国东吴德全李本义
关键词:自噬肿瘤信号调控肿瘤治疗
褪黑激素及其在泌尿外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被引量:2
1997年
褪黑激素是松果体释放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起着介导外界环境和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作用,参与人体生理节律,睡眠状态和性征发育的形成与调节,直接和间接地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应答反应,还具有直接的抗氧自由基功能,它的分泌节律紊乱可能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目前临床上已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的辅助药物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它的生化生理特性及其在泌尿外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李本义章咏裳
关键词:褪黑激素泌尿外科手术
维泰醇和维康醇的抗肿瘤效应被引量:1
2017年
维泰醇和维康醇是从真菌诱变株的菌丝体中提取纯化的单体化合物,近年的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证实它们具有特异性抗肿瘤功效。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它们可以抑制多种肿瘤包括前列腺癌、骨肉瘤、黑色素瘤的细胞分裂和增殖,改变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而引起细胞周期停滞,阻断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肿瘤细胞中Bcl-2等促进细胞存活蛋白的表达以及激发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等导致细胞凋亡,但是对良性细胞没有显著的致死效应。动物实验表明,这两种化合物能显著抑制多种人类肿瘤的异植瘤生长,而对正常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较小,有望开发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
刘丽华李本义
关键词:肿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维泰醇
骨唾液酸蛋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研究进展
2012年
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是一种酸性磷酸化糖蛋白,属于骨组织的非胶原蛋白,参与骨细胞外基质和骨质代谢,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现象。自1994年首次在乳腺癌细胞中发现BSP表达后,BSP就引起癌症研究者注意,随后在其他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细胞中也确定有BSP的表达,而从BSP的组织局限性特征来分析,它在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的骨转移有关。本文简要综述BSP表达调控及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邝祥醒李本义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骨唾液酸蛋白磷酸化糖蛋白骨细胞外基质破骨细胞活性非胶原蛋白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前列腺癌是威胁中老年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前列腺癌的早期,去势或抗雄激素治疗有效,约18个月后,前列腺癌会进展成为去势阻抗型,目前没有治愈的疗法。近年的研究表明,儿茶酚胺类激素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AdR),通过多种信号传导方式和机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作用服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前列腺癌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未服用人群,因此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有可能起到辅助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
张巧英李本义
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前列腺癌抗雄激素治疗儿茶酚胺信号传导
糖原合成酶激酶3与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2017年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α和GSK-3β)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能作用于多种底物,参与细胞增殖与存活、糖原代谢和自噬等调控。免疫组化研究发现GSK-3的两个亚型中,GSK-3α主要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表达增强,而GSK-3β则在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中表达升高,且GSK-3β参与雄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调控和体内前列腺癌的生长。动物实验研究证实氯化锂等GSK-3特异性抑制剂对前列腺癌异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GSK-3抑制剂有可能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辅助治疗药物。
胡青婷柳长柏李本义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前列腺癌肿瘤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非免疫抑制治疗被引量:1
2017年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治疗手段是免疫抑制治疗,但作为辅助手段的非免疫抑制治疗也很重要。NS常伴血液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事件,并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带来生命危险。既往多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但其导致出血的风险很大。最新研究根据血清白蛋白分级指导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出血风险也显著降低。NS常伴高脂血症,部分患者血脂不能随NS病情缓解而降低,而长时间的血脂紊乱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时应使用降脂药。NS常伴高度水肿,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若患者血容量偏高,推荐单用利尿剂,若血容量不足,则慎用利尿剂。NS治疗方案涉及大剂量激素,容易导致骨骼病变,应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合理运用双膦酸盐。总之,NS病情复杂,需辅以抗凝、抗血小板、降脂、利尿消肿、防治骨质疏松等非免疫抑制治疗。
祝添裕陈锦霞王淑君李本义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抗凝抗血小板降脂利尿骨质疏松
阿司匹林与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2014年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多项研究已证实阿司匹林可降低多种癌症包括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其中的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有抑制环氧酶-2、激活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Wnt/-catenin信号转导、抑制核因子B以及上调前列腺素E受体EP3的表达等.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复习,主要对阿司匹林降低前列腺癌风险及其可能作用机制的问题作一综述.
江文聪李本义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阿司匹林信号传导
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肾上腺素能受体是鸟苷酸结合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的超家族成员,近年研究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与转移过程中,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重要作用。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显著升高,激活受体活性能刺激前列腺癌细胞生长与迁移,而阻断这些受体的活性则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诱导癌细胞凋亡,并阻止前列腺癌侵入邻近淋巴结。临床研究发现,服用受体拮抗剂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还能明显减少去势治疗后患者的癌症死亡率。
罗亨全邝祥醒李本义
关键词:前列腺癌肾上腺素能受体肿瘤转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