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哲
- 作品数:35 被引量:2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体尾癌术后5年锁骨上淋巴结孤立转移1例
- 2013年
- 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仅有1~4%[1],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其术后5年生存率也仅有15~25%[2].在中国,2004年一项对多家医院共23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根治切除率仅20.9%,根治术后胰腺癌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6%、13.47%、8.47%[3],在胰腺癌中,胰头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而胰体尾癌的发病率则显著上升,这可能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部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获得诊断有关[4].在本文中,我们将汇报1例已侵犯腹腔干的胰体尾癌患者行根治切除术后5年,发现孤立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个案报道.
- 宋新明李欣欣吴晖陈志辉李明哲詹文华何裕隆
- 关键词:胰体尾癌腹腔干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左锁骨淋巴结
- 胃癌合并腹水18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胃癌在目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胃癌合并恶性腹水的治疗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本文着重对胃癌合并腹水共18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与未合并腹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数据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癌诊治中心数据库,剔除伴严重基础疾病、失访或随访资料不全的患者,于1994年10月至2009年10月时间范围内,获取胃癌合并腹水患者共182例(腹水组),同一时期的胃癌不合并腹水患者共1124例(对照组)。均已行手术治疗,
- 肖隆斌杨世斌许峰峰吴文辉黎文峰李明哲
- 关键词:合并腹水预后分析临床病理特征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中心数据库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共50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解剖资料,同时比较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清扫的淋巴结个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临床资料显示在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6.73±21.34)ml和(133.5±21.23)ml,术后排气时间为(3.09±0.46)d和(5.01±1.00)d,术后住院天数为(6.84±1.03)d和(11.72±1.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靠、微创的手术方式,相比开腹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在不同级别医院开展。
- 杨世斌肖隆斌李明哲黎文峰何裕隆
-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传统开腹手术
- 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3种不同年龄阶段结直肠癌的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 069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年龄≤44岁、45~59岁、≥60岁分为青年(517例)、中年(886例)、老年(1 666例)3组,收集并比较病理特点和随访预后资料。结果性别、家族史、是否有腹水、肿瘤位置、脏器是否切除、T分期、Duke’s分期、组织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与青、中、老年患者结直肠癌发生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中年、老年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54%和75%、71%和65%、57%。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均有不同,年青患者多为低分化,Duke’s分期多为C期、印戒细胞癌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但年龄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充分加强青年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 郭东义杨世斌黎文峰肖隆斌李明哲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青年临床病理
-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ERAS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
- 李明哲吴文辉
- 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330例行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开发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核心量表3.0版(QLQ—c30)和结直肠癌患者专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1.0版(QLQ—CR38)进行术后生存质量回顾性调查,对生存质量得分按不同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收到204份有效量表。无造口患者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相关领域,如情绪功能(M50=91.67,U=2668.5,P=0.026)、社会功能(M50=83.33,U=2095.5,P〈0.001)、经济困难(M50=0,U:2240.5,P〈0.001)、身体形象(M50=88.89,U=2507.0,P=0.013)4个方面的生存质量要好于有造口患者,而造口患者仅在便秘症状领域得分占优(M5。=14.29,U=2376.0,P=0.001)。按手术方式分组的分析结果与造口分组结果基本契合。有并发症患者在气促(M5。=0,U=1505.0,P〈0.001)、胃肠症状(M50=6.67,U=1766.0,P=0.034)和经济困难(M50=33.33,U=1795.5,P=0.044)等症状领域以及情绪功能(M50=83.33,U=1608.5,P=0.009)、认知功能(M50=66.67,U=1612.5,P=0.010)和身体形象(M50=66.67,U=1617.0,P=0.012)等功能领域受损较无并发症患者严重。生存质量得分随术后时间推移逐渐改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口与术后时间是影响最多领域的变量,经济困难领域的生存质量与造口及并发症呈负相关,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不同的临床因素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后不同领域的生存质量有影响。
- 李欣欣宋新明陈志辉李明哲陈冬连徐英詹文华何裕隆
- 关键词: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造口术生活质量
- 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的效果,为解决直肠癌手术盆腔植物神经损伤所致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备用。制作比格犬盆腔内脏运动神经10mm缺损模型,分3组予以修复。A组:将BMSCs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移植于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共聚物(PLG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桥接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段;B组:仅将胶原蛋白海绵移植于PLGA导管中桥接神经缺损段;C组: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移植段神经通过大体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电镜扫描、轴突计数等方法评价各组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术后12周,PLGA导管基本吸收,各组再生神经均能通过缺损区长至神经远端,A组再生神经纤维密度和神经结构与C组相近,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与PLGA导管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用于修复盆腔内脏运动神经缺损效果好,与自体神经移植效果相当。
- 李明哲宋新明张漓陈志辉何裕隆黄奕华蔡世荣詹文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周围神经
- 能够自体腹膜联合骨髓干细胞修复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索自体腹膜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桥接体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以自体腹膜管填充胶原蛋白海绵+BMSCs桥接于缺损神经两端,对照组改BMSCs为生理盐水...
- 宋新明张漓李明哲陈仕才陈志辉何裕隆蔡世荣黄奕华詹文华
- 关键词:盆腔自主神经骨髓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白体腹膜联合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以自体腹膜管填充胶原蛋白海绵+BMSC桥接于缺损神经两端;对照组改BMSC为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材,标本切片行HE染色和神经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选定数据进行测量。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生神经纤维总数[(1742±185)根比(1131±262)根,P〈0.01]、密度[(168±14)根/10^4μm^2比(124±17)根/10μm^2,P〈0.01]、直径[3.83±0.22)μm比(3.28±0.41)μm,P〈0.05]、面积百分比(0.32±O.07比0.21±0.0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结构清晰,形态接近正常。结论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纤维生长好,方法可行,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 宋新明张漓李明哲陈志辉何裕隆蔡世荣黄奕华詹文华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盆腔自主神经
- 胃癌同时合并腹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D2根治手术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D2根治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9月-2009年9月182例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及胃癌无腹水1 124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状况。结果胃癌同时合并腹水与卵巢瘤、盆底结节、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腹膜种植、肝转移、BORRMANN分型、脏器侵犯、CEA〉5μg/L有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年龄、WHO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盆底结节(P=0.005)、腹膜种植(P=0.000)及脏器侵犯(P=0.000)与胃癌同时合并腹水关系最密切。胃癌同时合并腹水行D2根治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达45%、34%、26%,未行D2根治术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只有17%、5%、1%(P=0.000、0.000、0.000)。结论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是胃癌晚期事件,胃癌同时合并腹水预后比无腹水的患者差;胃癌合并腹水推荐行标准的D2根治术,可改善胃癌同时合并腹水患者的远近期生存率。
- 杨世斌许峰峰肖隆斌吴文辉黎文峰李明哲
- 关键词:胃癌腹水临床病理D2根治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