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
- 作品数:112 被引量:4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特色化发展的三个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高校特色化发展的指导理论,高校特色化发展是高校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高校实践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特色化发展同基共因。
- 刘在洲徐红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特色化
- 我国当前课程评价的误区及对策被引量:11
- 2003年
- 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课程评价存在着以下七大误区 :评价对象窄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单调、评价标准呆板、评价目标过于量化、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以及评价过程中的“独白”化等 ,对此从社会学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 。
- 徐红
- 关键词:课程评价社会学分析
- 教学对话的批判与重建:本土化视角被引量:1
- 2010年
- 近年来,随着教育与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借鉴哲学、文学与语言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对话思想来重新审视或探讨教育教学中的诸多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教育理论认识,最为典型的是“教学对话”理论。它的提出无疑开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新纪元,
- 徐红
- 关键词:教学对话教育理论工作者本土化教育教学深发展语言学
- 科学课程教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 2006年
- 阐述了当前我国科学课程教师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现状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 徐红陈丁堂
- 关键词:科学课程
- 日本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机制的特征及启示被引量:2
- 2021年
-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乡村教育重要途径之一。明确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日本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有四大特点:专门的偏远地区法律制度保障机制;经验教师指导与教师轮岗相结合的交流机制;注重职前实践、入职考核与职后研修的培训机制;确立教师资格证书等级化与更新制激励机制。完善乡村教师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健全乡村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改革教师资格证书机制是日本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机制给予的启示。
- 李早林徐红
-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教师
- 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行为特征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明晰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的行为特征,以之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专家型教师的培养依据,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从国内东部、中部及西部共十二个省份选取5000名中小学教师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作为一名新政策背景下的专家型教师,应该具有适宜的教育研究行为、合理的德育与管理行为、恰当的课堂教学行为、先进的课程开发行为、科学的教学评价行为以及专业的教学设计行为。
- 徐红董泽芳
- 1949年以来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演变研究
- 2020年
- 1949年以来,职前教师教育政策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偏狭应急阶段、兼容并包阶段、专业化取向阶段。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发展调控趋势总体呈现为:调控规模数量转向质量效益;引领各学段职前教师培养由分离转向整体连贯;调控由“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专业型”。回顾各阶段职前教师教育政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当今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政策的取向、制定、实施、反馈提供了启示。基于职前教师教育政策演变路径,可从四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准入门槛,学而优则教;强化专业知识积累,提高师德修养;发挥自强不息精神,提升自我修养;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增强专业权威。
- 彭军军徐红
-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质量
- 论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师应备的素质结构被引量:3
- 2008年
- 科学课程是新课程背景下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从《课程标准》看。开设该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具有空前的整合性,课程实施以科学探究为中心。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先进的观念系统、扎实的知能系统、合理的行为系统。是科学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核心素质结构。
- 徐红
-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科学教师《课程标准》科学课程
- 当下我国高校清考问题的质的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当前高校清考问题的质的研究表明:淘汰机制缺失,迫使高校普遍清考;考试制度错位,导致清考局势扩大;清考制度不严,引发师生藐视清考;清考弊多利少,危及高校教学质量。解决高校清考问题应完善相应的教育政策,落实高校的淘汰机制;改革高校的考试制度,加大能力的考试比重;摆正清考的正确位置,严格清考的相关制度。
- 徐红
- 关键词:考试制度教学质量
- 当代大学生逃课原因的质化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运用质化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逃课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自由过度、学习目标偏狭。逃课的客观原因主要为:学校管理不善、家庭条件特殊、社会负面效应。为扭转大学生逃课的局势,理应加大教育力度、完善教学管理、落实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
- 徐红
-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质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