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山 作品数:42 被引量:34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矿业工程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08年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赵同谦 徐华山 任玉芬 曾繁富 邰超关键词:滨河湿地 农业非点源污染 氮污染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矿井示踪气体SF_6的研究 2008年 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简便测定矿井示踪气体SF6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气相色谱色谱分离条件和灵敏度的操作变量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SF6浓度在5~400ng/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1ng/L,整个分析时间不超过5min。重复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5%。采用建立的方法,对河南鹤壁煤矿作为示踪气体的SF6样品对实际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肖春艳 邰超 赵同谦 武俐 徐华山关键词:气相色谱法 电子捕获检测器 SF6 示踪气体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6 2007年 煤炭开采导致地表发生大面积沉陷,耕地资源严重破坏.开展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性质变异规律研究,对于指导矿区土地复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焦作矿区韩王矿沉陷区不同沉陷部位和不同深度耕地的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沉陷区耕地土壤有机质、肥力指标空间异质性显著;与非沉陷区耕地相比较,沉陷区耕地上层土壤(0-20 cm)有机质、氨氮、硝氮、全钾、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而下层(20-40 cm)土壤各项指标相对较高,且部分采样点营养元素在不同深度上呈现出“逆序”分布特征,表明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使耕地土壤肥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导致沉陷区耕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赵同谦 郭晓明 徐华山关键词:煤炭开采 地表沉陷 模拟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作用的野外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作用的野外实验装置,包括药剂添加系统、动力输水系统和移动径流观测场系统三部分,所述药剂添加系统通过三通管与动力输水系统连接,所述动力输水系统和移动径流观测场系统通过输水... 赵同谦 徐华山 肖春艳 孟红旗 曾繁富 张凯 何晓祺 邰超文献传递 强烈人类活动影响流域的水量水质模拟 被引量:4 2012年 SWAT模型取用水模块针对美国实际情况设定,不能实现不同年份各月动态输入,在我国受强烈人类活动影响的流域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在深入了解SWAT模型结构和模型运行的内部机制,明晰各类输入、输出文件格式和空间运行单元组织方法的基础上,对模型源代码进行修改,完成模型输入、输出文件(TxtInOut)中.wus内取用水设置的追加和修改,反映模型模拟子流域在不同年份、不同月份用水量的差异.同时,针对SWAT模型中设定的水库基本特征参数值范围较小,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对参数值输入范围进行扩展,使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修改后的模型在漳卫南运河流域进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本文在SWAT模型改进和完善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在人类剧烈影响流域水量水质的模拟中得到了应用,为漳卫南运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工具. 徐华山 徐宗学 唐芳芳 张兰影关键词:漳卫南运河 水库 水量 水质 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07年 文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环境科学的特点,阐述了GIS在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决策、环境评价及环境监测等多方面的应用,对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论述。由于GIS技术和环境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相似性和互补性,GIS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必将会推动环境科学的迅猛发展。 徐华山 任玉芬 向中林关键词:GIS 环境科学 河岸带耕地降雨径流产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在孟津黄河漫滩的河岸带上开展了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河岸林地转变成农耕地前后降雨地表径流产流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河岸滩区具有较强的土壤入渗能力,径流产流的次降雨量临界值为20mm;滩区径流系数相对偏小:耕地平均3.5%,林地平均2.0%;在耕地开垦初期,由于雨滴的直接溅蚀,表土存在"板结"现象,径流系数增加较为明显。河岸滩区的降雨径流呈弱碱性(pH=8.0~9.5),且盐分含量偏高;耕地径流和林地径流水质的差异表现在耕地径流具有较低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含量;由于耕地的径流产生量明显大于林地,耕地径流的污染物(土壤颗粒物、有机物、总氮和总磷)产生总量约是林地径流的1.5~3.0倍。土壤翻动后的首次降雨通常会引起耕地较平时5~10倍的土壤颗粒物和总磷流失。林改耕后,径流颗粒物和总磷含量较参照耕地平均增加3倍,成为滨河漫滩农田开垦初期的应首要控制的污染物。河岸滩区在河岸缓冲、屏障和面源污染物削减方面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因此在河岸滩区的开发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原生河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 孟红旗 赵同谦 徐华山 曾繁复关键词:河岸带 耕地 降雨径流 污染特征 粉煤灰去除地下水中Cr(Ⅵ)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去除孔隙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Cr(Ⅵ),我们取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为实验介质,在不改变原水状况的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对比了粉煤灰和活化后粉煤灰的处理效果,并分析讨论了其去除机理。确定活化粉煤灰处理地下水的最佳运行参数:介质与污染组分的重量比为260 000∶1,反应时间为40 m in。结果表明,处理后水中Cr(Ⅵ)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为今后的水质处理工程奠定了基础。 徐华山 贺玉晓 王海邻 尹国勋 任玉芬关键词:粉煤灰 地下水 跨区域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9 2010年 生态补偿通过协调区域间的资源流动和利益再分配,成为协调区域间发展的研究热点。生态补偿建立在跨区资源调配与生态补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产生生态负外部效应的行为部分收益补偿给产生生态正外部效应的行为损失,即将社会经济子系统的部分收益反补偿给环境子系统,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行为主体:资源开发者、资源受益者和第三方资源管理与协调者,其中,第三方起着关键性作用。按照资源级差理论,采用"机会成本"和"治理/恢复成本"为补偿依据,对流域内/间水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孟红旗 徐华山关键词:生态补偿 流域 河岸带地下水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变化及与洪水的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河岸带地下水和河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明显的补排关系,洪水事件是影响河岸带地下水水质波动的重要水文过程.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河岸带地下水营养元素指标(特别是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野外定位观测,深入分析了河岸带地下水水质变化及其与洪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河岸滩区的农业开发存在明显的氮、磷下渗流失风险.临近河岸的农耕旱作区,是河流与人工湿地之间一个特殊的氮污染物控制单元,对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氮迁移隔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湿地,农家粪作为底肥加入可能是磷下渗流失的重要源头,进入地下水中的磷顺着水力坡度还发生着显著的横向迁移,尤其在调水期横向迁移更加明显.河岸滩区的开发类型及其耕作制度对地下水的硝氮含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鱼塘区,常年的土壤厌氧环境加重了氮的下渗迁移和积累;在荷塘区,春夏季节,土壤淹没呈厌氧环境,氮迁移和硝化作用显著,在秋冬季节,土壤呈好氧环境,氮硝化作用显著发生,全年氮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距离河岸50~200 m之间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强烈,是一个高效的微生物氮净化单元.人工湿地施用的农家粪是有机物流失的重要源头,河岸滩区土壤质地呈沙性,渗透能力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在此区进行农业活动,尤其是人工湿地开发中大量施用肥料,容易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因灌溉而导致的下渗流失,进而污染地下水与河水,较由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流失显得更为突出.距离河道50~200 m的范围是重要的污染净化单元,为典型的滩区地下水-河流的水陆交错带.该区域的合理保护,对于保护河流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十分重要. 徐华山 赵同谦 孟红旗 徐宗学 马朝红关键词:河岸带 地下水水质 营养元素 有机质 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