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元
- 作品数:67 被引量:31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被引量:5
- 2009年
- 根据农民工特点、其生命健康权的内在要求,以及医疗保障有效供给理论,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有效供给制度是必要的。结合农民工医疗保障面临的难题,建立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一要建立城乡统筹的农民工医疗保险账户和医疗救助制度;二要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中间代理组织;三要加强农民工医疗保障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兼容性。
- 李华张志元
- 关键词:农民工
- 雷锋精神赋能东北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 2024年
-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雷锋精神赋能东北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指出: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要从雷锋精神中汲取更为丰富的时代价值,全面把握雷锋精神助力东北振兴的逻辑理路,积极探索雷锋精神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发展的现实路径;要弘扬雷锋精神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激发人民群众振兴东北的社会活力、前进动力,凝聚全体人民共同攻坚克难的社会合力,使雷锋精神深深熔铸于新时代的东北振兴中。
- 张志元孟令俊
- 关键词:雷锋精神
-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探微被引量:6
- 2010年
-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式异彩纷呈,在优化资源配置、集聚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后危机时代,它们也面临着泡沫经济、过度投机、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等问题。因此,转变企业管理模式,调整企业主导产业结构,重构企业文化,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拓宽投融资渠道,是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张志元
-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制造业中小企业
- 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基于义乌模式的视角被引量:3
- 2011年
-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的县域经济虽然在历史条件、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方面与浙江省义乌市有所不同,但义乌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市场体系培育、产业联动发展、城市乡村互促、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对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徐索菲张志元
- 关键词:义乌模式县域经济
- 农业强国视域下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 2024年
- 通过对农业强国视域下的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研究指出: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深刻总结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深入研究东北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对走稳走好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在农业强国视域下,加快推进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就是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各方面、全过程,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东北力量,拓展新发展格局下东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的东北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东北乡村振兴。
- 张志元罗春战
-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 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及其对党的建设的启示
- 2023年
- 回顾了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加强党内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全军政治认识,切实保障群众根本利益及由此取得的重要成就: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奠定了军队建设基础,巩固了群众基础等。进而总结出其中的宝贵经验,得出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启示: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
- 张志元
- 关键词:井冈山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
- 提升红色旅游资源文化价值探析——基于抗战胜利的视角被引量:1
- 2015年
-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抓住纪念抗战胜利机遇期,大力提升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源泉,是深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选择,是满足人民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努力实现红色基因的与时俱进,重示范、突出典型引领,引入互动激励机制拓展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是有效提升红色旅游资源文化价值的重要举措。
- 张志元郑吉友
- 关键词:抗日战争胜利红色旅游资源文化价值
- 传承与超越: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10年
- 虚拟资本作为信用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物,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基本脉络,从本质上认识虚拟资本的新发展,进一步探讨该理论的几点当代价值:有助于资本市场理性创新;有助于健全金融风险监管机制;有助于激活虚拟经济发展基础;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 张志元
- 关键词:信用虚拟资本虚拟经济金融危机
- 劳模文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劳模是企业形象的象征,劳模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文化关怀铸就生产力,传承劳模文化,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劳模文化融入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短板在于,劳模文化对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劳模文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效应不显著、弘扬劳模精神的工业精神与制造文明缺失、劳模文化涵养的制造业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我国要实现劳模文化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构建劳模文化引领的多维度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多放在自主创新上,传承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助推制造业创新价值链,营造劳模文化涵养制造业创新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
- 张志元郑吉友
- 关键词:劳模文化劳模精神制造业转型升级
- 后危机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进入后危机时代以来,全球节能减排的压力、国内发展战略的变革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要求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尽快实现转型。但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产业接续发展后劲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性、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面临两难选择等因素制约着发展模式的转型。为此,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发展整合型制造业,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
- 张志元
-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