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俭红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队党的建设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更多>>
- 邓小平标准观初探
- 1997年
- 邓小平标准观初探孟俭红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时,邓小平提出了许多标准,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标准观。(一)邓小平的标准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这里就主要的标准做一阐述。(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
- 孟俭红
- 关键词:邓小平生产力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真理标准问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延安整风及其历史意义
- 2014年
- 延安整风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以延安为中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以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为切入点,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总结回顾延安整风运动,学习"整风精神",对于推动党的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王明孟俭红
- 关键词:延安整风整风精神
-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光大被引量:1
- 2005年
- 伟大的抗日战争,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树立了敢打敢胜、再塑国威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志士英勇杀敌,血洒疆场,光大了不畏强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事业而浴血奋战的民族精神;中国各民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患难与共,生死同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排除压力,独立自主,升华了中国人民不怕压,不信邪,愈挫愈奋的民族气节。
- 孟俭红
-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精神
- 雷锋精神感动中国50年的启示
- 2012年
- 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穿越50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在于雷锋精神的平凡而伟大;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求和人民的呼唤,在今天这个物质充裕资讯丰富的时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只有自觉做雷锋精神的时代传人,才能使学雷锋活动延续不断,影响民众的道德情操和时代的社会风尚。
- 孟俭红
- 关键词:雷锋精神民族精神
- 弘扬长征精神 献身改革强军
- 2016年
- 红军长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今天,凝固为历史的长征虽然已经化作永恒,但不朽的长征精神在岁月的积淀下却愈发彰显魅力。作为红军后人,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最重要的就是要弘扬长征精神,
- 孟俭红
- 关键词:长征精神献身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长征胜利
- 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党性锻炼必要性问题研究
- 2016年
- 延安整风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是中央规定的22个必读文件之一,党性锻炼也是延安整风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揭示延安整风中对广大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必要性。
- 于舵孟俭红
- 关键词:延安整风党性锻炼
- 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若干制度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长期以来,对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更多是在思想教育、组织要求的层面上,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向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灌输群众路线的思想,通过各级党组织的会议和文件,对党员、干部提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要求,启发其自觉,调动其热情。这些办法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在进入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矛盾复杂化的新时期,必须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把原则性的群众路线要求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规定,用刚性的约束保证其落到实处。
- 孟俭红
- 关键词:群众路线思想教育
- 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思想论析
- 2007年
- 孙中山的军人精神教育思想自成体系,核心是“智”“仁”“勇”,即:为国为民的崇高追求、进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它是孙中山数十年军事斗争和军人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他勤奋学习,善于汲取古今中外军事文化、军事思想的结晶。它对于孙中山进行的革命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也带有过分强调精神能动等历史局限性。
- 孟俭红
- 关键词: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思想
- 论红军长征对现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 2016年
- 红军长征在国内外均有重大影响,对现代中国发展的影响更甚,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受党中央统一指挥领导的武装力量;长征促进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形成,奠定了中国抗战的基本格局;长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奠定了日后国家向大一统发展的基础;长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所坚持和遵循的独立自主原则;长征铸造了不朽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 孟俭红刘中刚
- 关键词:长征
-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矢志报效国家
- 2009年
- 1964年我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两弹一星”是我国在攀登现代科学技术高峰中创造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孕育了伟大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当代革命军人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孟俭红贺宇
-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东方红一号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