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秀娣

作品数:16 被引量:1,28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牙齿缺失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死亡率
  • 4篇胃癌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发病
  • 2篇血压
  • 2篇营养
  • 2篇营养干预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吸烟
  • 2篇高血压
  • 2篇发病率
  • 2篇干预
  • 2篇病例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孙秀娣
  • 14篇乔友林
  • 11篇范金虎
  • 4篇张亚黎
  • 3篇周有尚
  • 3篇陈汶
  • 3篇王建炳
  • 2篇邹小农
  • 2篇刘彬
  • 2篇牧人
  • 2篇戴旭东
  • 2篇刘颖
  • 1篇杜辉章
  • 1篇马莉
  • 1篇陈君泽
  • 1篇高国福
  • 1篇刘新伏
  • 1篇李晓枫
  • 1篇陶德明
  • 1篇高晓虹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全国肿瘤流行...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1990年~1992年食管癌死亡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70
2002年
[目的]探讨中国食管癌死亡特征。[方法]对1990年~1992年全国1/10人口死因抽样调查资料中食管癌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0年~1992年 ,我国食管癌死亡率为17.38/10万,其中男性22.14/10万 ,女性12.34/10万。食管癌死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6.05% ,居第四位 (男性第四位 ,女性第二位 ) ,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生命的恶性肿瘤。我国农村居民食管癌死亡率为20.10/10万 ,城镇居民为9.62/10万 ;食管癌死亡分别占农村和城市全部肿瘤死亡的18.83%和8.55%。以省级为单位统计 ,食管癌死亡率在1.41/10万~42.46/10万之间 ,山西省的食管癌死亡率最高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云南省最低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以县 (市 )级为单位统计 ,食管癌死亡率在0.22/10万~127.93/10万之间 ,山西省阳城县的食管癌死亡率最高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4倍 ;贵州省凯里市最低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结论]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中国居民生命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 ,食管癌死亡对我国居民的危害程度为男性高于女性。
邹小农鲁凤珠张思维孙秀娣皇甫小梅孙杰周有尚李连弟
关键词:流行病学食管肿瘤死亡率
生活方式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马莉高晓虹宋桂荣张翠莉李晓枫陈汶范金虎孙秀娣乔友林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例对照研究吸烟饮酒
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生存关系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为胃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林县营养干预试验随访24年中发生原发性胃癌患者2 084例进行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生存关系的分析。结果随访5年结果表明,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质指数、肿瘤家族史、饮食情况、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后,男、女性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均无关(P>0.05);随访15年和24年结果表明,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死亡风险均无关(P>0.05);对不同程度牙齿缺失情况进一步分级分析表明,牙齿缺失与胃癌患者死亡风险无关(P>0.05),牙齿缺失Ⅰ、Ⅱ、Ⅲ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6.79%、18.28%、17.61%,不同级别牙齿缺失胃癌患者生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1,P<0.001)。结论男性牙齿缺失与胃癌生存无关,女性牙齿缺失同样与胃癌患者死亡风险无关。
范金虎王建炳孙秀娣乔友林
关键词:牙齿缺失胃癌
中国1990~1992年胃癌死亡调查分析被引量:218
2002年
目的 为探讨胃癌对中国人群的危害 ,对中国胃癌死亡流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 1990~ 1992年中国的 1/ 10人口死因抽样调查资料中胃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粗死亡率 2 5 .2 / 10万 (男性为 32 .8/ 10万 ,女性为 17.0 / 10万 ) ,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2 3.2 % ,为恶性肿瘤死亡中的第一位。男性胃癌粗死亡率为女性的 1.9倍。中国胃癌死亡率属世界高死亡率水平 ,其世界人口调整死亡率男性为 40 .8/ 10万 ,女性为 18.6 / 10万 ,中国男性为欧美发达国家的 4.2~ 7.9倍 ,女性为 3.8~ 8.0倍。中国胃癌死亡率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全国抽样调查的 2 6 3个点 ,胃癌调整死亡率水平在 2 .5~ 15 3.0 / 10万之间 ,城市胃癌调整死亡率为 15 .3/ 10万 ,而农村为 2 4.4/ 10万 ,农村胃癌调整死亡率为城市的 1.6倍。结论 在较长时间内 ,中国的胃癌防治、尤其是农村以及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应予以高度重视 ,胃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 。
孙秀娣牧人周有尚戴旭东乔友林张思维皇甫小梅孙杰李连弟鲁凤珠
关键词:胃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胃癌
吸烟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吸烟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的研究方法。随访对象为1986年-1991年中关合作林县营养干预试验中的普通人群组,所有受试对象符合试验条件并完成了基线调查的全部内容。该研究从1986年3月开始,随访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共15a。采用相对危险度(RR)等指标对吸烟的作用大小进行评估。结果:吸烟增加了食管癌发病的危险性。相对危险度RR=1.289(95%CI=1.13~1.466)。P=0.000。吸烟指数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17.905,P=0.000。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吸烟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且随吸烟指数的增加食管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呈增加的趋势。
范金虎孙秀娣张亚黎乔友林
关键词:吸烟食管癌
林州营养干预试验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前瞻纵向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林州市营养干预试验普通人群的肿瘤发病变化趋势,为肿瘤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基线资料来源于中美合作课题林州市营养干预试验研究中的普通人群组。根据随访收集的1986—2001年肿瘤发病终点病例,计算并分析比较营养干预期与干预后两个5年随访期肿瘤发病率的变化。结果肿瘤发病率占前3位的始终是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这3种肿瘤的男、女性发病分别占其全部肿瘤发病的84.06%、83.74%。男性肺癌、肝癌和女性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发病率上升。随观察期的延长,上消化道肿瘤(除外女性胃癌)发病率下降。结论本队列人群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随时间虽有所下降,但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病中仍占主导地位,提示林州市的肿瘤防治工作仍应以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为主,同时应加强对肺癌、肝癌等有明显上升趋势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孙秀娣范金虎陈汶魏文强乔友林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
高血压与临床很可能帕金森病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林县营养缺乏人群高血压与临床很可能帕金森病 (ClinicallyProbableParkinson’sdisease,PPD)之间的关系 ,为早期防治帕金森病 (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人群血压资料来源于1985年林县营养干预试验开始时研究对象的基线调查。病例的诊断 ,通过两个步骤完成 ,即第一步采用调查问卷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对队列人群进行PPD的筛查 ,第二步对可疑病例 ,由中美神经科专家联合诊断 ,并依据英国帕金森病协会脑库临床诊断标准进行PPD的临床诊断。资料处理采用线性趋势检验 ,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高血压与PPD有统计学关联 ,其RR值为 1 6 4 8( 1 14 7~ 2 36 8) ;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 ,上述关联依然存在。分性别后统计显示 ,男性高血压与PPD无统计学关联。女性高血压与PPD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相关 ,其RR值调整前为 2 347( 1 347~ 4 0 91) ,经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关联依然存在。随着血压的增高 ,其对应的RR值也随之增加 ,经线性趋势检验 ( χ2 =11 32 5 ,P =0 0 0 3) ,表明血压与PPD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 在林县营养缺乏地区 ,高血压是 5 5岁以后女性居民罹患PPD的危险因素之一 。
范金虎张亚黎刘颖孙秀娣乔友林
关键词:高血压帕金森病
中国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110
2003年
目的描述我国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分布情况,为新世纪我国对子宫颈癌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70年代及90年代两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计算经年龄地区调整后的子宫颈癌死亡粗率及调整率。基于年龄调整率比较两个年代的子宫颈癌的变化及趋势。结果在20年中,子宫颈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10.7/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3.89/10万,下降了63.64%,构成比由15.19%下降为4.86%,在恶性肿瘤中所占的位次自70年代的第3位降至90年代的第6位。但是,下降趋势不均匀,仍然有一些高危地区(大多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不明显或保持不变,有些地区,如甘肃武都及山西阳城甚至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尽管城乡两地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P=0.001),但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90年代的资料显示在城市年轻的妇女中子宫颈癌有较陡的上升趋势。结论我国子宫颈癌在20年中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它仍然是困扰我国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主要健康问题。新世纪我国预防与控制子宫颈癌的重点应放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及城市中的年轻妇女。
杨玲皇甫小梅张思维鲁凤珠孙秀娣孙杰牧人李连弟乔友林
关键词:子宫颈癌死亡率
林县营养干预队列中牙齿缺失与胃癌病人的生存分析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与胃癌病人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的方法,对来自林县营养干预试验的一般人群,随访观察24年,基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吸烟、饮酒、身高、体重、牙齿缺失状况等信息,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牙齿缺失与...
范金虎王建炳孙秀娣乔友林
关键词:胃癌病人牙齿缺失
文献传递
林县食管癌危险因素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4
2003年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华北食管癌高发区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为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以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断面 (1985年、1991年和 1997年 )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条件和非条件 L ogistic模型分析和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肉类、蔬菜和饮酒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酸菜比例下降。 1985年、1991年和 1997年男性吸烟 OR值分别为 0 .9、1.8和 1.0。食管癌家族史 1.7、1.4和 1.9。体型指数 1991年和 1997年为 0 .9、0 .8、0 .7和 0 .4、0 .3、0 .2。按食用频率分层 ,肉类 1.6、1.5、1.0、1.0和 1.2、1.7;新鲜蔬菜 1.5、1.5、1.0、0 .8和 0 .8、0 .7;玉米 1985年、1997年为 1.4、1.3、1.5和 1.0、0 .8、0 .6。结论 :经济条件可以影响食管癌危险因素如饮酒、酸菜等。饮酒可能成为新的危险因素。
陈汶孙秀娣范金虎杨忠民连士勇乔友林
关键词:食管癌病例对照研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