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延贵

作品数:40 被引量:514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北缘
  • 9篇造山带
  • 9篇盆地
  • 8篇山带
  • 8篇花岗岩
  • 8篇环斑花岗岩
  • 7篇青藏高原
  • 6篇地质
  • 6篇柴达木盆地
  • 5篇岩石
  • 5篇同位素
  • 5篇柴北缘
  • 4篇东昆仑
  • 4篇遥感
  • 4篇生态环境
  • 4篇古生代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环境
  • 3篇生态

机构

  • 28篇青海省地质调...
  • 12篇西北大学
  • 9篇长安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土资源部信...
  • 2篇西安工程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南省国土资...
  • 2篇青海省区调综...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国家地震局

作者

  • 37篇孙延贵
  • 11篇张国伟
  • 9篇王晓霞
  • 8篇郭安林
  • 7篇胡能高
  • 5篇马世斌
  • 4篇巨生成
  • 3篇尉向东
  • 3篇肖庆辉
  • 3篇余景晖
  • 3篇蔡欢欢
  • 3篇张焜
  • 3篇程顺有
  • 3篇陈云杰
  • 3篇申文环
  • 2篇张显廷
  • 2篇强娟
  • 2篇林伟
  • 2篇方洪宾
  • 2篇王冬青

传媒

  • 5篇国土资源遥感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青海地质
  • 3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矿物学报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2005遥感...
  • 1篇大地构造及陆...
  • 1篇2012年全...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2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隆升的生态地质环境响应遥感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而且还改变了构造格局、河流走向、亚洲季风和大气环流等。以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为基础,从青藏高原隆升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特征、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响应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是控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为现代冰川发育、荒漠化、地质灾害等的发生提供了外力因素;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赵福岳张瑞江陈华孙延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地质环境生态环境
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在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大地构造、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间的耦合作用被视为今后10年内六大地学新课题之一,而从事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有效途经便是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的研究和应用。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实践来看,经常使用的是3He1、0Be1、4C2、1Ne2、6Al和36Cl核素,其中石英的26Al和10Be的配合使用最为普遍。通过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TCN)方法基本原理的阐释,并结合当今国际上该领域利用10Be和26Al在暴露年龄与侵蚀速率、沉积物埋藏年龄以及河流下切速率等方面的工作实例,介绍陆地原位宇宙成因核素在地表过程以及地表过程与构造活动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
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张成立柳小明王建其
关键词:暴露年龄下切速率
青海都兰小卧龙锡(铁)矿床远景及矿床类型被引量:6
2016年
青海都兰县的小卧龙锡(铁)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目前资源已近枯竭。2015年对该矿床远景分析显示,小卧龙矿床实际应为以锡为主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存在富磁铁矿型铁锡矿、贫磁铁矿型锡铁矿、暗色矽卡岩型的锡铁多金属矿以及浅色矽卡岩型锡铁多金属(钨铜钼)等4种成矿类型。实地初步调查显示,小卧龙锡(铁)矿床锡资源量规模有可能达到大型甚至特大型规模,伴生的铁、钨、铜、钼等也将会大大提升其经济价值。
詹翼达孙延贵
关键词:锡矿矽卡岩
青藏高原东北缘多福屯第三纪钠质基性火山岩及构造启示被引量:15
2007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0.7041~O.7069,Nd初始值为0.5129(εNd(t)=6),△^207Pb/^240Pb和△^208Pb/^204Pb分别在11~19和73-84之间,结合高的Sr初始值,表现了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属于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个别岩石表现出明显陆壳混染的迹象。火山岩源区特征反映了OIB类岩石的复杂性,可能由区域原、古特提斯地幔继承而来,因而是原地的和固有的,并非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有关。通过与邻区同时代火山岩的对比推断,整个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幔源区具有小尺度的不均一性。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的发育可能与较大规模的贺兰-川滇南北复合构造有关。
郭安林张国伟孙延贵程顺有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秦—昆三向联结构造及其构造过程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被引量:32
2004年
同属中央造山系的西秦岭和东昆仑两造山带之间的衔接转换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有关中国中央造山系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在前人对发育于两造山带衔接区的布青山、阿尼玛卿以及苦海—赛什塘3条蛇绿构造混杂带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发现,这3条蛇绿构造混杂带并非相互独立存在,它们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几何形态、同位素年代学特征上构成较为典型的三向联结构造,即秦—昆三向联结构造。该构造系统基本经历了自泥盆纪的GGG型经石炭纪—二叠纪的RRA型到二叠纪晚期的SSS型三向联结构造类型的时空转化过程,最终在晚三叠世时期结束并使西秦岭与东昆仑完成了有机的衔接。
孙延贵张国伟郭安林王瑾
关键词:同位素年代学西秦岭东昆仑造山带泥盆纪二叠纪
西秦岭与东昆仑的侧向碰撞与造山被引量:30
2001年
东昆仑和西秦岭两造山带间的关系历来存有争议。笔者认为在全面分析两造山带间由平行造山带走向的侧向运动所造成的基本地质构造现象的基础上,两造山带间是以侧向运动形式为主,这种侧向运动于古生代早期就已发生,至三叠纪末期因发生侧向碰撞造山而结束,鄂拉山次级造山带并由此而产生,同时也完成了秦昆两造山带结合,并进一步指出:西秦岭和东昆仑两造山带并非是在统一造山机制下所形成的同一造山带。
孙延贵田琪王青海
关键词: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古生代三叠系
柴北缘塔塔楞环斑花岗岩的矿物学特征及岩石学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塔塔楞环斑花岗岩主要矿物结构及成分研究表明,岩体结晶经历了下列几个阶段:最早结晶的矿物为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随后为钾长石球斑的主要结晶期,紧接着有球斑的环边生长和中粗粒基质形成,最后结晶产物为分布在中粗粒基质间隙的细粒基质。黑云母都是富铁的,从早期到晚期富铁程度增加,w(TFeO)/w(TFeO+MgO)从0.80增加到0.96。钾长石广泛发育出溶钠长石条纹,推算出的球斑钾长石、中粗粒基质和细粒基质钾长石的平均成分分别为Or69.61Ab29.59An0.80、Or71.50Ab27.94An0.56、Or72.63Ab26.47An0.90。球斑内斜长石的An为25.98~29.41,中粗粒基质的An为23.85~27.48,而细粒中的An为11.94,主要矿物特征与经典环斑花岗岩一致,而矿物成分的变异显示岩体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有效的结晶分异。
胡能高王锐王晓霞孙延贵林伟申文环
关键词:环斑花岗岩A型花岗岩黑云母
可可西里北缘中新世火山活动带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0
1992年
可可西里北缘火山活动带为可可西里中新世火山活动区数条火山活动带之一,其特征十分典型。本文以火山地质、同位素、岩石化学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为基础对其岩浆来源、演化、火山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该火山带粗安岩-粗面岩-亚碱性流纹岩组合与世界高原溢流玄武岩类似,同时反映大陆伸展的构造环境。
孙延贵
关键词:中新世火山活动带同位素
青藏高原上地壳物质运动状态遥感分析
对青藏高原上地壳物质新生代晚期运动状态的研究,是探索高原隆升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趋势的关键。目前人们已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认识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多学科与高科技探测手段的综合研究与调查是深入认识的基础。...
孙延贵方洪宾王冬青巨生成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壳运动遥感解译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南缘晚奥陶世万宝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
王晓霞胡能高王涛孙延贵巨生成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