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探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7家医院2010年7月—2018年7月存档的15例MT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习切片后,对所有病例均采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绒毛蛋白(villin)、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Ⅰ型分裂蛋白转导素样增强子(transducin-like enhancer of split 1,TLE1)、肝细胞核因子1β(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β,HNF-1β)和肾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kidney specic calcium binding protein,Ksp-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伴有肉瘤样改变且TLE1表达阳性的病例,进一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滑膜肉瘤转位(synovial sarcoma translocation,SYT)-滑膜肉瘤X染色体断点(synovial sarcoma X chromosome breakpoint,SSX)融合基因状态。最后复习所有患者的预后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结果:在15例MTSCC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1.9岁(范围:48~75岁)。12例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3例因尿频、尿痛或者肉眼血尿等临床症状就诊,其中1例有肾结石病史15年。肿瘤大体切面均为实性,呈灰黄或灰白色;除2例外,其他肿瘤均界限清楚。光学显微镜下,1例可见肿瘤性坏死;13例表现为黏液、小管及梭形细胞3种成分混合,1例以梭形细胞及黏液成分为主,1例以小管及黏液成分为主;部分肿瘤细胞质透明样改变明显,并且2例伴有肉瘤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llin、CK7、EMA、AMACR、TLE1、HNF-1β和Ksp-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20.0%(3/15)、80.0%(12/15)、93.3%(14/15)、80.0%(12/15)、20.0%(3/15)、93.3%(14/15)和13.3%(2/15);FISH检测排除滑膜肉瘤。随访8例患者,这些患者术后未经其他治疗;1例术后半�
- 曲琳琳刘静贺慧杰周艳萍马广贞左淑英薛晶武艳徐游贵康南孔方舟沈丹华王功伟
-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 D2-40,CK19,galectin-3,VEGF和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2-40,CK19,galectin-3,VEGF和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2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D2-40,CK1 9,galectin-3,VEGF和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D2-4 0,CK1 9,galectin-3,VEGF和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P<0.05);D2-40,VEGF,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2-40,CK19,galectin-3,VEGF及EGFR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D2-40,VEGF和EGFR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对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与否可能有帮助。
- 巩雷陈萍刘宪军韩影周艳萍张卫东李红李传甲谢江
- 关键词:D2-40CK19GALECTIN-3VEGFEGFR
- D2-40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LV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 2009年
-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15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病变、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周围组织中的D2-40的表达,计算其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0选择性表达于甲状腺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D2-40表达能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的MLVD,其对预测淋巴结微转移具有可靠性。可望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萍巩雷刘宪军韩影李红张伟东周艳萍
- 关键词:淋巴结微转移
- VEGF-C、D2-40在结肠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D2-40与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30例,无淋巴结转移2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原发灶的VEGF-C、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 56例结肠直肠癌患者中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分别为33.2±2.3、21.4±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C、D2-4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周艳萍陈萍韩颖张伟东巩雷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2-40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
- 胸膜组织细胞肉瘤一例报道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报道胸膜组织细胞肉瘤1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胸膜组织细胞肉瘤光镜下特点、免疫组化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光镜下瘤细胞呈弥漫或片状排列,瘤细胞体积较大,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淡,核仁明显空泡状,见噬红细胞现象,瘤细胞间夹杂数量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免疫表型:CD68、lysozyme、Vi、LCA、S100染色阳性,CD34部分弱+,而CD3、CD20、CD21、CD30-、CD79a、CD45RO、HMB45、CK、MPO、SY、CgA、NSE阴性。结论组织细胞肉瘤是淋巴造血系统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表型。
- 周艳萍陈萍巩雷韩影张伟东
- 关键词:胸膜组织细胞肉瘤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