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少玲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毒性
  • 3篇心肌
  • 3篇心肌炎
  • 3篇细胞
  • 3篇肌炎
  • 3篇病毒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心肌炎
  • 2篇心脏
  • 2篇肌细胞
  • 2篇CAR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对异丙肾上腺...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大鼠
  • 1篇心血管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作者

  • 6篇卢少玲
  • 5篇张烁
  • 2篇王凤梅
  • 2篇姜苗苗
  • 2篇王帆
  • 1篇孙强
  • 1篇姜春明
  • 1篇刘惊今
  • 1篇申景岭
  • 1篇杨昕蕾
  • 1篇李丽丽
  • 1篇孟玮
  • 1篇张鹭鹭
  • 1篇朱彬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心脏病中的作用
2014年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一种细胞内外生物信号转导的效应器,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形成,在心肌肥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多种心脏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孙堂娜张烁白景玉卢少玲
关键词:整合素类蛋白激酶类心血管疾病
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3年
目的构建及鉴定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方法提取C57BL/6胎鼠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获得CAR基因,与双酶切的pBlue质粒连接,经转化、蓝白筛选及测序鉴定pBlue-CAR载体构建成功。扩增pBlue-CAR的CAR基因,经双酶切后与pBiG质粒连接,构建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目的基因CAR条带,pBlue-CAR目标条带及pBiG-CAR目标条带。基因测序证实所检测重组质粒序列与pBiG-CAR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克隆C57BL/6鼠CAR基因、pBlue-CAR重组质粒的构建获得成功,并初步证实pBiG-CA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构建可控心肌特异性CAR过表达转基因鼠提供基础。
姜苗苗申景岭孙唐娜王凤梅王帆白景玉卢少玲张烁
关键词:C57BL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致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模型组采用170 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ISO,连续4天给药;各组动物末次皮下注射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模型组LVEF<70%的大鼠(n=20)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n=10)和培养液组(n=10),后大鼠开胸,细胞移植组将150μL(3×106MSCs)用微注射器分4点注射到左心室前壁,培养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与心肌内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移植后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的心功能,并取心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和培养液组LVDs明显增加,EF和FS明显下降(P<0.01);而和培养液组相比,细胞移植组LVDs明显下降、EF和FS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培养液组比较,细胞移植组TNF-α、IL-1β和IL-6阳性表达细胞明显降低(P<0.05,P<0.01,P<0.01)。结论:MSCs移植可以改善心衰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下调心衰大鼠心脏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
杨昕蕾姜春明孙唐娜王凤梅卢少玲白敬玉李丽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炎性细胞因子
ERK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CAR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信号通路对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denovirus Receptor,CAR)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3组,除对照组外均体外接种柯萨奇B3m病毒(Coxsackievirus B,CVB),建立VMC细胞模型。C组:DMEM对照组;V组:CVB3m感染组;U+V组:接种病毒前30 min,给予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10μmol/L)。各组分别于种毒后12 h、24 h、36 h取心肌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测定ERK1/2活化水平及CAR表达量,并按上述时间点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形态、搏动情况、细胞损伤程度,取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在接种病毒后12 h,V组与C组相比,P-ERK1/2表达增高(3.25±0.61 vs 0.59±0.09,P<0.05),CAR表达增高(1.03±0.17 vs 0.78±0.11,P>0.05),逐步出现细胞病变,细胞搏动停止,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高(1016.67±67.75 vs 336.34±28.67,P<0.05),心肌酶学的升高与镜下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平行;U+V组与V组相比,P-ERK1/2表达降低(1.66±0.28 vs 3.25±0.61,P<0.05),CAR表达明显增高(1.73±0.27 vs 1.03±0.17,P<0.05),但细胞损伤却明显减轻,LDH水平明显降低(410.06±13.62 vs 1016.67±67.75,P<0.05)。动态观察24 h、36 h,同样出现上述变化趋势。结论:ERK1/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心肌细胞感染CVB发生急性损伤的过程,并参与调控CAR的表达。在病毒感染后36 h内,阻断ERK1/2信号通路,CAR表达上调,并未加重心肌细胞损伤。
朱彬孙强张鹭鹭刘惊今姜苗苗王帆卢少玲孟玮白景玉张烁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ERK1/2CAR
病毒性心肌炎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被引量:11
2016年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一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CM)。一般认为病毒感染、宿主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遗传因素是决定VMC向DCM演变的重要因素。现就VMC演变为DCM的机制作一综述。
卢少玲张烁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被引量:8
2015年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壮年的健康,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VMC的发病主要与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免疫损伤、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有关。现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白景玉张烁卢少玲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肌细胞心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