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宏军
- 作品数:20 被引量:42H指数:5
-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循环组蛋白和NLRP3炎症小体对预后的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引起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循环组蛋白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43例,死亡组37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循环组蛋白、NLRP3炎症小体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分离出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1株占65.59%,革兰阳性菌24株占25.81%,真菌8株占8.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高水平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循环组蛋白、NLRP3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循环组蛋白临界值为0.30 mg/L时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82%、83.93%,曲线下面积(AUC)为0.881;NLRP3炎症小体mRNA相对表达量临界值为1.98时预测不良预后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8.37%、67.57%,AUC为0.823。结论老年人及高水平MODS评分、循环组蛋白、NLRP3会增加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循环组蛋白及NLRP3炎症小体均可作为早期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指标。
- 滕旭升丁颖威陈琳华宏军王小俊
-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因素
- 青蒿琥酯对吉西他滨体外抗胰腺癌活性的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辅助治疗对吉西他滨抗胰腺癌活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分子克隆及RNA干扰方法于人胰腺癌细胞Capan-2中过表达和干扰鼠双微体蛋白2(MDM2),MTT实验检测p53野生型胰腺癌细胞系Capan-2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apan-2细胞中MDM2、p53、Noxa和Puma的表达水平,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的释放,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apan-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水平。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青蒿琥酯组Capan-2的相对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吉西他滨单处理组(P <0. 05)。青蒿琥酯处理显著抑制Capan-2细胞中MDM2的表达水平(P <0. 05)。吉西他滨联合青蒿琥酯组的p53、Noxa及Pum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吉西他滨单处理组(P <0. 05)。青蒿琥酯明显促进吉西他滨依赖的Capan-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细胞色素C和凋亡诱导因子的释放,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以及凋亡的发生。转染MDM2表达质粒后,青蒿琥酯联合吉西他滨对Capan-2细胞的凋亡诱导途径受到显著抑制。结论:青蒿琥酯通过MDM2/p53途径提高吉西他滨的抗胰腺癌活性。
- 华宏军龚道军叶晓华陈媛陈燕萍韦祎
- 关键词:青蒿琥酯吉西他滨胰腺癌
- 青蒿琥酯协同5-氟尿嘧啶杀伤胰腺癌细胞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联合5-氟尿嘧啶杀伤胰腺癌Capan-2细胞作用机制。方法将Capan-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物)、青蒿琥酯组(10μg/mL)、5-氟尿嘧啶组(5μmol/L)、5-氟尿嘧啶(5μmol/L)+青蒿琥酯组(10μg/mL)、5-氟尿嘧啶(5μmol/L)+青蒿琥酯(10μg/mL)+Survivin质粒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Capan-2细胞Survivin表达水平和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从线粒体释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apan-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率。结果青蒿琥酯对5-氟尿嘧啶有协同作用,青蒿琥酯联合5-氟尿嘧啶组Capan-2的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单处理组[(68.5±5.9)%比(20.7±2.1)%,P<0.05、(37.9±3.2)%比(11.3±1.5)%,P<0.05]。青蒿琥酯+5-氟尿嘧啶+survivin质粒组Capan-2的细胞活力抑制率和凋亡率显著低于青蒿琥酯+5-氟尿嘧啶组[(26.8±2.5)%比(68.5±5.9)%,P<0.05、(14.5±1.7)%比(37.9±3.2)%,P<0.05]。青蒿琥酯处理显著抑制Capan-2细胞Survivin的表达。青蒿琥酯联合5-氟尿嘧啶组Capan-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5-氟尿嘧啶单处理组。青蒿琥酯联合5-氟尿嘧啶组Capan-2细胞的细胞色素和凋亡诱导因子释放水平均明显高于5-氟尿嘧啶单处理组。结论青蒿琥酯抑制Survivin的表达发挥对5-氟尿嘧啶的协同抗胰腺癌活性。
- 华宏军叶晓华陈媛陈燕萍
- 关键词:青蒿琥酯SURVIVIN5-氟尿嘧啶胰腺癌
- 吸烟及饮酒与肝外胆管细胞癌相对风险的荟萃分析
-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评估吸烟及饮酒在肝外胆管细胞癌中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Emabse及Medline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包括吸烟或饮酒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通过Newcastle—Ott...
- 叶晓华丁进陈燕萍王群英华宏军
- 关键词:肝外胆管癌吸烟者
- 文献传递
- 溶栓序贯抗凝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肺栓塞肺损伤的疗效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溶栓序贯抗凝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肺栓塞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40例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肺栓塞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溶栓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抗菌治疗基础上使用溶栓序贯抗凝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χ2=4.800,P=0.028);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0例患者培养出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占75.00%、革兰阳性菌10株占22.73%、真菌1株占2.27%。结论使用溶栓序贯抗凝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肺栓塞肺损伤效果较好,能快速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安全性高。
- 滕旭升程江华章炳文杨锡光华宏军
- 关键词:机械通气腹腔感染急性肺栓塞肺损伤
-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Mesalamine,MSM)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 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轻中度UC患者17...
- 华宏军陈跃华滕卫军
- 关键词:美沙拉嗪保留灌肠MSM灌肠治疗
- 文献传递
- 链霉蛋白酶联合医用胃镜胶在无痛胃镜检查前胃腔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链霉蛋白酶联合医用胃镜胶在无痛胃镜检查前胃腔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8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3组患者检查前胃腔准备方法不同,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648例)患者应用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医用胃镜胶组(630例)应用医用胃镜胶+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对照组(612例)单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与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3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医用胃镜胶组和对照组患者胃镜视野优良率分别为86.6%、70.5%、27.3%,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优于医用胃镜胶组,医用胃镜胶组患者胃镜视野清晰度优于对照组。链霉蛋白酶+医用胃镜胶组、医用胃镜胶组、对照组患者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46%(3/648)、0.32%(2/630)、0.16%(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前服用链霉蛋白酶联合医用胃镜胶可明显提高胃镜视野清晰度,且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媛滕卫军陈燕萍杨小云华宏军叶晓华梁淑霞丁进
-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链霉蛋白酶
- EB病毒感染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及化疗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2025年
-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指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可能在结直肠癌中发挥作用.现阶段,临床关于EBV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胃癌、鼻咽癌、B细胞淋巴瘤等肿瘤疾病,其具有促进肿瘤发展、调控机体免疫微环境等作用,EBV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尚不确切.目的分析EBV感染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及化疗近期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05/2024-03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EBV阳性结直肠癌患者为EBV阳性组,另选取同期180例EBV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为EBV阴性组,分析EBV感染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EBV阳性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的EBV-DNA载量,分析EBV-DNA载量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统计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较不同近期预后患者病理特征及EBV感染情况,分析影响患者近期预后的因素,分析EBV感染、病理特征对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EBV阳性组肿瘤分期Ⅲ期+Ⅳ期、低分化、浸润深度T3期+T4期、有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EBV阴性组(P<0.05);EBV阳性组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E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结直肠癌患者的EBV-DNA载量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EBV均为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EBV联合预测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32-0.921),敏感度为84.93%、特异度为91.45%(P<0.05).结论EBV感染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化疗近期预后有明显相关性,联合病理特征及EBV阳性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近期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 丁颖威陈钢华宏军卢翀
- 关键词:结直肠癌化疗EB病毒
- 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效应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特征长链非编码RNA(IncRNA)表达谱,并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效应。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6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特征IncRNA表达谱,进一步通过定量PCR检测40例胃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UCA1的表达并分析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iRNA下调AGS胃癌细胞内UCA1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UCA1干预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LncRNA基因芯片检测到胃癌组织1 021条差异>2倍的IncRNA(P<0.05),定量PCR验证明显差异表达的UC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此外,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显示,UCA1表达水平还与胃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相关。分化低的胃癌组织中UC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胃癌组织(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的UC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标本(P<0.05)。此外,下调UCA1胃癌细胞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结论异常表达的IncRNA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其中肿瘤组织上调表达的UCA1是胃癌重要的促癌基因。
- 滕卫军郑晓娟华宏军林峰
- 关键词:胃癌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增殖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行PEG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
- 华宏军滕卫军陈跃华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