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素英

作品数:26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研究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3篇耐药
  • 13篇膀胱
  • 12篇多药
  • 12篇多药耐药
  • 12篇膀胱癌
  • 9篇耐药性
  • 8篇多药耐药性
  • 8篇肿瘤
  • 6篇基因
  • 6篇膀胱肿瘤
  • 5篇逆转
  • 5篇人膀胱癌
  • 5篇核酶
  • 5篇癌细胞
  • 5篇膀胱癌细胞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切割
  • 3篇细胞系
  • 3篇存活

机构

  • 26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6篇刘素英
  • 21篇曾毅
  • 19篇杨唐俊
  • 14篇何斌
  • 11篇金欢胜
  • 11篇王祥卫
  • 10篇汪泽厚
  • 9篇金锡御
  • 6篇朱锡华
  • 4篇张艮甫
  • 3篇张远宁
  • 2篇黄云剑
  • 2篇叶钢
  • 2篇曾毅
  • 1篇王平贤
  • 1篇田洪明
  • 1篇光丽霞
  • 1篇周跃
  • 1篇袁发焕
  • 1篇宋波

传媒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激光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肢体缺血再灌流时CPK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采用临床和动物实验模型,观察肢体不同缺血、不同再灌流时间下,患肢股静脉回流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动态变化,并辅以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结果表明:(1)缺血和再灌流损伤与缺血时间明显相关,缺血时间越长,其损伤越重。(2)再灌流期的病理改变明显重于缺血期,主要以肌组织充血、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其特点。以再灌流后16~32h最明显。(3)肢体缺血1~30h,其缺血损伤不显著,但再灌流后24~72h出现明显的再灌流损伤。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周跃梅芳瑞曾维权陶濬刘素英张征
关键词:止血带肢体局部缺血再灌流CPK
合成组织相容性抗原衍生肽延长小鼠移植心肌存活时间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合成组织相容性抗原衍生 (HLA)肽延长小鼠移植心肌存活时间的供者特异性。  方法 :首先将NIH小鼠脾细胞 (5× 10 9/L ,0 2ml)注入Balb/c小鼠尾静脉 ,于注射前 7天、注射当日及之后连续 4天 ,每天给予HLA肽和亚治疗剂量的环胞素A(CsA) ,两周后将NIH和C5 7BL/ 6 (第三者 )新生鼠心肌分别移植于Balb/c小鼠左右耳后 ,不再给予HLA肽和CsA等免疫抑制剂。  结果 :移植与脾细胞同一供者小鼠 (NIH)心肌成活 ,在观察期内 (>2 0天 )未发生排斥反应 ;而移植的第三者 (C5 7BL/ 6 )心肌于移植后第 8天被排斥。  结论 :合成HLA肽加亚治疗剂量的CsA延长小鼠移植心肌存活时间具有供者特异性。
汪泽厚崔志刚朱锡华张艮甫杨唐俊曾毅刘素英
关键词:供者特异性心肌移植存活时间
脂质体/DNA复合物介导HSV—TK基因在膀胱癌细胞的表达和生物活性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探讨脂质体/HSV—TK重组 DNA对膀胱癌细胞的转导和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方法:用脂质体/DNA复合物将 HSV-TK基因逆转录病毒重组子(pLXSN-TK)导入膀胱癌细胞株 BIU87。携带 HSV一TK基因的 BIU87细胞(BIU87—TK)由 G418筛选获得。经过 Southern杂交和细胞原位杂交检测后,观测 ACV对 BIU87-TK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 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 HSV—TK基因存在于 BIU87-TK细胞染色体中。细胞原位杂交检测 HSV-TKmRNA的表达。外源DNA的导入以及HSV-TK和Neo基因表达不会改变细胞生长特性。然而,在ACV作用下,转导HSV-TK基因的膀胱癌细胞的存活率受到影响,ACV可显著抑制癌细胞生长。结论:脂质体/TK重组 DNA复合物可用于膀胱癌细胞的转基因治疗。
叶钢金锡御饶亚兰杨唐俊汪泽厚何斌王祥卫刘素英曾毅
关键词:无环鸟苷ACV膀胱癌DNA复合物
血清羟脯氨酸浓度和脯肽酶活性在判断肾纤维化病程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清羟脯氨酸浓度和脯肽酶活性在反映肾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经肾活检证实的有(纤维化组)和无(无纤维化组)肾小球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肾脏病人各10例 ,健康献血员(对照组)10例 ,测血清羟脯氨酸浓度、血清脯肽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纤维化组血清羟脯氨酸浓度显著高于无纤维化组(P<0.001)和健康对照组(P<0.001) ,以此指标显著增高判断肾纤维化 ,敏感性100 % ,特异性91 % ,假阳性9 % ,与肾活检符合率95 %。纤维化组血清脯肽酶活性亦显著高于无纤维化组(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5) ,以此指标显著增高判断肾纤维化 ,敏感性80 % ,特异性100 % ,未发现假阳性 ,与肾活检符合率90 %。血清羟脯氨酸浓度与患者血清肌酐浓度、纤维化肾小球比率和病变肾小管、肾间质比率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羟脯氨酸浓度和脯肽酶活性 ,可作为判断肾脏病人肾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查指标 ,尤其适用于有肾活检禁忌症的病人。
袁发焕刘素英光丽霞孙伟
关键词:脯肽酶肾纤维化病理学
核酶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核酶对膀胱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 :设计针对mdr1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 (Ribozyme1 ,RZ1)基因 ,定点克隆于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SN的BamHI和EcoRI位点上 ,重组出带有核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pLXSN RZ1。应用脂质体DoTap将pLXSN RZ1导入到耐药的人膀胱癌细胞系BHA 60细胞中。结果 :导入pLXSN RZ1的细胞系耐药性显著降低 ,RT PCR结果显示 ,细胞内mdr1mRNA显著减少。结论 :本研究中设计的核酶能明显逆转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
何斌金锡御杨唐俊金欢胜王祥卫刘素英曾毅
关键词:核酶多药耐药性膀胱癌逆转效应
锤头状核酶对不同长度mdrl mRNA的体外切割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多药耐药性逆转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对mdrlmRNA二级结构进行模拟,设计针对mdrl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Ribozyme1,RZ1)基因,定点克隆于质粒pGEMEX-1的BamHⅠ和EcoRⅠ位点上;将mdrlcDNA864bp的片段亚克隆于pGEMEX-1的HindⅢ和EcoRⅠ位点上,mdrlcDNA1383bp片段亚克隆于pGEMEX-1的EcoRⅠ位点上,在T3启动子作用下体外转录成RZ1、864nt和1430nt的mdrlmRNA。结果:RZ1在体外分别将864nt和I430nt的mdrlmRNA切割成两个片段,切割温度在42℃和52℃两个条件下切割效率差异不明显。结论:核酶对底物的体外切割活性取决于核酶切割位点的选择,与底物长度无关。
何斌杨唐俊金欢胜王祥卫刘素英曾毅金锡御宋波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核酶膀胱肿瘤
反义核酸对膀胱癌细胞系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性逆转的新方法。 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能转录出mdr1 m RNA反义RNA 的逆转录病毒质粒,然后将该质粒导入膀胱癌耐药细胞系中,测定转染细胞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观察反义核酸对MDR 的逆转效应。 结果 耐药细胞经导入反义核酸逆转录病毒质粒后,对阿霉素(ADM) 、秋水仙素(COL) 的IC50 显著降低( P< 0 .01) ;细胞膜上P糖蛋白(PGP)染色信号显著减弱。 结论 反义核酸是逆转膀胱癌多药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何斌杨唐俊金锡御金欢胜王祥卫刘素英曾毅
关键词:膀胱肿瘤多药耐药性反义核酸逆转效应
bcl-2基因表达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现象中的意义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DNA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免疫细胞化学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对阿霉素诱导的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BIU87/ADM)及敏感细胞株(BIU87)的细胞凋亡及其bcl2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1)在相同条件下,与敏感细胞株相比,耐药细胞株中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2)耐药细胞株中bcl2基因表达明显强于敏感细胞株。结论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细胞中的高表达,是导致其细胞凋亡受抑制的重要原因,对于人膀胱癌多药耐药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王祥卫杨唐俊何斌金欢胜曾毅刘素英
关键词:膀胱肿瘤多药耐药BCL-2基因
锤头状核酶对长底物mdr1 mRNA的体外切割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计算机对mdr1mRNA二级结构进行模拟,设计针对mdr1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Ribozyme1,RZ1)基因定点克隆于质粒pGEMEX1的BamHⅠ和EcoRⅠ位点上;将mdr1cDNA1383bp的片段亚克隆于pGEMEX1的EcoRⅠ位点上;在T3起动子作用下体外分别转录成RZ1和1383nt的mdr1mRNA,RZ1在体外将1383nt的mdr1mRNA切割成两个片段。
何斌金锡御杨唐俊杨唐俊刘素英金欢胜
关键词:耐药性MRNA体外切割肿瘤锤头状核酶
核酶对mdr1 mRNA的体外切割被引量:5
1998年
应用计算机对mdr1mRNA二级结构进行模拟,设计针对mdr1mRNA1959位GUC的锤头状(hammerhead)核酶(RZ1)基因,定点克隆于质粒pGEMEX1的BamHⅠ和EcoRⅠ位点上;将mdr1cDNA864bp的片段亚克隆于pGEMEX1的HindⅢ和EcoRⅠ位点上,在T3启动子作用下体外转录成RZ1和864nt的mdr1mRNA,RZ1在体外将864nt的mdr1mRNA切割成两个片段,说明所设计的核酶可用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改善肿瘤的化疗疗效。
何斌金锡御杨唐俊金欢胜刘素英曾毅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核酶MRNA肿瘤药物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