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况建荣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疗效
  • 6篇肝癌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肝癌
  • 4篇疗法
  • 3篇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3篇喜树碱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放疗
  • 3篇放射疗法
  • 3篇肝动脉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动脉栓塞治疗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食管

机构

  • 11篇太和医院
  • 5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16篇况建荣
  • 8篇熊奎
  • 8篇王道梅
  • 8篇燕平
  • 4篇宋仕茂
  • 4篇燕平
  • 2篇李志玖
  • 2篇莫正英
  • 2篇骆志国
  • 1篇李超
  • 1篇明帮春
  • 1篇马玉芳
  • 1篇马玉芳
  • 1篇李超
  • 1篇燕平
  • 1篇马玉芳

传媒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丛刊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2
  • 4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加外放射与单纯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2年
宋仕茂况建荣熊奎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对比
三维适形技术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熊奎骆志国任建华况建荣王道梅马玉芳李超李志玖燕平宋仕茂明帮春莫正英
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利用三维适形技术为射频消融治疗提供安全、精确有效的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现有的国内外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技术相比较,本研究首次将三维适形技术运用到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
三维适形技术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适形技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方法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的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病灶在肝脏内的形态、大小及解剖关系等立体结构,模拟角度、电极针及射频消融毁损区与病灶的立体吻合程度,最后再实施射频消融。结果在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8例完全消融,消融完全率为72.7%。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应用三维适形技术能明显提高疗效。
熊奎况建荣李超王道梅马玉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
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观察
2002年
况建荣燕平熊奎王道梅
关键词: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
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远期疗效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副反应。方法:选择1991年6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宫颈鳞癌患者166例进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60Co体外同步放射治疗,全盆腔外照射4次/周,2Gy/次,总剂量46~50Gy;腔内放疗5~8Gy/次,1次/周,A点的总剂量35~42Gy。治疗总疗程6~7周。结果:全组总5年生存率为63.9%,其中Ⅱ期72.3%,Ⅲ期58.4%(P>0.05)。晚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1+2级9.6%(16/166),3+4级4.2%(7/166);晚期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率1+2级3.6%(6/166),3+4级1.2%(2/166)。结论:内外同步放射治疗Ⅱ~Ⅲ期宫颈鳞癌疗效肯定,耐受性好;如何降低晚期放射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宋仕茂马玉芳李志玖况建荣王道梅熊奎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疗法近距离放射疗法
外阴及肛门基底细胞癌1例被引量:4
2002年
况建荣燕平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外阴部肿瘤病例
上腔静脉综合征综合治疗疗效的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合理的综合征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5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先放疗后化疗组 (A组 ) 2 6例和先化疗后放疗组 (B组 ) 2 5例 ,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放疗方法、化疗方案以及病理等方面均接近 ,具有可比性。结果 :≤ 2周开始缓解率B组明显高于A组 ,>2周开始缓解率A组高于B组 (P <0 0 5) ;A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 ,B组部分缓解率高于A组 (P <0 0 5)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总有效率 :A组为 88 5% ,B组为 84 % (P >0 0 5)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有明显的疗效 ,意义是肯定的 ,在放、化疗应用顺序应参考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况建荣燕平熊奎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并发症肿瘤放射疗法药物疗法
羟喜树碱为主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以羟喜树碱为主的化疗药物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 (A组 )和羟喜树碱为主化疗药物组 (B组 ) ,两组均给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至少两疗程 ,疗效及毒性判定按照 WHO标准。结果 A组完全缓解 (CR) 19.5 1% ,部分缓解 (PR) 2 1.95 % ,总有效率 (CR+ PR) 41.46% ;B组 CR 2 1.95 % ,PR 3 6.5 9% ,CR+PR 5 8.5 4%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羟喜树碱为主的化疗药物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显著疗效。
况建荣王道梅燕平
关键词:羟喜树碱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Ⅲ期内象限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探讨
2001年
[目的]探讨Ⅲ期内象限乳腺癌的术后放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989年3月至1995年3月 ,123例Ⅲ期内象限乳腺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6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S组)和6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加术后放疗组(S+R组)。进行Ⅲ期内象限乳腺癌的术后放疗的研究 ,两组病例在年龄、TNM分期、ER( +)和PR( +)等方面均相近 ,具有可比性。[结果]1 ,3,5年累计生存率S组为86.60% ,66.06%,41.72%。S+R组为91.76%,75.01%,49.25% ,虽然S+R组的1年、3年和5年累计生存率比S组高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在S组中 ,16.39%病人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和22.95 %病人再发内乳淋巴结转移 ,在S+R组中 ,8.06 %病人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和6.45%病人再发内乳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后放疗可降低Ⅲ期内象限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 ,而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况建荣燕平宋仕茂莫正英
关键词:放射疗法外科手术乳腺癌
羟基喜树碱为主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2002年
况建荣王道梅燕平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