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绍明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电站
  • 2篇水电
  • 2篇水电站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害
  • 1篇地质
  • 1篇地质预报
  • 1篇蓄水
  • 1篇引水
  • 1篇引水隧洞
  • 1篇映秀湾水电站
  • 1篇原因分析及处...
  • 1篇震灾
  • 1篇水电工程
  • 1篇水库
  • 1篇水库蓄水
  • 1篇隧洞
  • 1篇汶川地震
  • 1篇库区
  • 1篇块碎石

机构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何绍明
  • 1篇苏建明
  • 1篇郭健
  • 1篇赵勇
  • 1篇许模
  • 1篇姚林林

传媒

  • 1篇四川水力发电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岷江某水电站8号洞段涌水垮塌原因分析及处理建议被引量:1
2005年
以施工开挖揭示地质资料为基础,介绍了某水电站引水隧洞8号洞上游桩号15+855~15+865段涌水垮塌情况。通过分析地质原因,提出了永久支护方案及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预报工作的建议。
苏建明何绍明
关键词:引水隧洞地质预报
黑水河库区某古滑坡形成及复活机制被引量:18
2013年
以黑水河库区某坝前古滑坡堆积体为例,研究其形成原因以及复活变形的机制。在对滑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后,结合区内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变形特征与堆积体物质构成,对滑坡的形成和复活机制进行了地质分析;分别采用离散元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古滑坡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古滑坡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岩体倾倒变形—滑面贯通—破坏堆积共3阶段;而古滑坡的复活主要受库水作用的控制。滑坡的变形特征和数值模拟分析都揭示古滑坡是以前缘局部解体、短距离下滑为特征。对滑坡的长期稳定性所作的定性判断表明,在库水持续变动的影响下,古滑坡被浸没的前缘堆积体将以多级解体、缓速下滑的方式产生牵引式的破坏。
郭健许模赵勇何绍明
关键词:古滑坡水库蓄水
震中地区地震灾害在水电工程中的表现形式——以映秀湾水电站在汶川地震中的震损形式为例
2013年
"5·12"汶川大地震后,震中地区的水电工程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从地震的致灾机理入手,分析了地震的能量释放方式,研究了地震不同能量释放方式与外围地质体的耦合作用所造成的地震灾害的表现形式,并结合映秀湾水电站这一特殊建筑物类型,分析了地震灾害在震中地区水电工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破坏特征,以为地震灾区水电工程的重建工作提供参考,也对高地震烈度区新建和在建工程的枢纽布置、合理规避灾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姚林林何绍明
关键词:地震灾害水电工程映秀湾水电站
共1页<1>
聚类工具0